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劉子卷之八
播州錄事參軍袁孝政注
辯施第三十七
夫山阜非為烏植林,林茂而烏自栖之;江湖非為魚鑿潭,潭深而魚自歸之;處世非為人積财,财積而人自依之,非其所招,勢使然也。
懷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競親者,有惠人之資也;被褐之士,性能輕财,而皆疏之者,無惠人之資也。
今富而儉惜猶見親敬,貧而仁施必見疏慢,非行之失,被情變也。
策驷登山不得直辔而行,泛舟入海不得安身而坐。
何者,山路迂回,海水淪波,行者欲直而路曲之,坐者欲安而水蕩之。
仁者欲施而貧遏之,富而赈物,德不為難;貧而儉啬,行非為過。
天之道損有餘,人之情矜不足也。
崑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财,所豐故也。
挈瓶丐水,執崔求火, 草似龍須,可為席,人用爐音普火也。
而人不悟,非性好施,有餘故也。
口非匏瓜不能不食,身非木石不得不衣。
食不滿腹豈得辍口而#1惠人,衣不蔽形何得露體而施物,非性儉悟,不足故也。
饑馑之春不赈朋戚,多稔之秋飨及四鄰。
不赈朋戚,人之惡行;惠及四鄰,人之善義,善惡之行出於性情而擊於饑穠也。
以此觀之,太豐則恩情生,寞乏則仁惠廢也窦,貧。
相馬者,失在於瘦求千裡之步,虧也;相人者,失在於貧恩惠之邊,缺也。
輕财之士,世非少也,然而不見者,貧掩之也。
德行未着而稱我能,猶足不能行而賣壁藥,望人信之,實為難矣。
和性第三十八 夫歐冶鑄劍, 越王鑄劍之人,姓趙名幹将,善能歐冶鑄劍名。
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劍無折,必加其錫,欲劍無卷,必加其金。
何者?金性剛而錫質柔,剛柔均平則為善矣。
良工塗漆,漆緩則難曦,急則弗牢,均則緩急,使之調和則為美也。
人之含性,有似於茲,剛者傷於嚴猛,柔者失於軟懦,緩者悔於後機釁也,急者敗於憶促懷急。
故鑄劍者使金不至折,錫不及卷;制器者使緩而能曦,急而能牢;理性者使剛而不猛,柔而不懦,緩而不後機,急而不憶促。
故能劍器兼善,而性氣淳和也。
昔徐偃王軟而國滅, 徐國名偃,是王子也,好行仁義,善修文德,不專預備。
後被鄰國破之。
臨死之時曰:吾但好行文德,不知人有詐也。
齊商公懦而身亡,此性太柔之失也。
晉陽處父以純剛緻害, 晉大夫,姓陽名處父,為性大剛。
後被晉君所殺也。
鄭子陽以嚴猛緻斃, 鄭國之君性大嚴猛,為臣之所殺也。
此性太剛之過也。
楚子西寬而招敗, 楚令尹性寬,楚王所殺也。
鄰莊公憶而自禍,此性褊急之災也。
西門豹性急佩韋皮以自緩, 姓西門名豹,六國時為鄰縣令。
性急取韋皮而佩之。
韋皮太寬,故佩之,以豹禀其性也。
董安于性緩帶絲盆以自急, 晉陽太守,為性緩也。
彼各能以一物所長,攻其所短也。
故陰陽調天地和也,剛柔均人之和也。
陰陽不和,則水旱失節;剛柔不均,則強懦乖政。
水旱失節則歲敗,強弱乖政則身亡。
是以智者寬而栗,嚴而溫,柔而毅,猛而仁,剛而濟其柔。
柔抑其強,強弱相參,緩急相弼。
以斯善性,未聞在物而有悔吝者也。
殊好第三十九 累榭洞房,珠簾玉宸,人之所悅也,烏入而憂。
聳石巉岩,輸菌劄結,暖狄之所便也,人上而栗。
五談六經,鹹池箫韶,人之所樂也,獸聞而振。
懸濑碧潭,瀾波個湧,魚龍之所安也,人入而畏。
飛鼯甘煙, 飛鼯,鼠也,好食火炮為美也。
走貊美鐵, 獸好食鐵為美也。
鴻雞嗜蛇, 烏似雞,高三尺,亦曰鴻雞,食蛇為美也。
人好刍豢, 食草曰刍,食米曰豢。
烏獸與人受性既·殊,形質亦異,所居隔絕,嗜好不同,未足怪也。
人之與獸共禀二儀之氣,俱抱五常之性。
雖賢愚異情,善惡殊行,至於目見曰月,耳聞雷霆,近火覺熱,履冰知寒,此之龐識未宜有殊也。
聲色芳味各有正性,善惡之分,皎然自露,不可以皂為白,以羽為角,以苦為甘,以見為香。
然而嗜好有殊絕者,則偏其反矣。
非可以類推,弗得以猜測,颠倒好醜,良可怪也。
頫顔玉理,陌視巧笑,衆目之所悅也;軒皇愛摸母之魑貌, 魁,醜貌也。
不易落英之麗容;陳侯悅敦洽之醜狀,弗貿陽文之婉姿。
炮羔煎鴻,躍呼各切蠟戈規切孺熊, 蜻是龜;燸是繙,即熊掌也。
炙熟以蜜淹之,可食也。
衆口之所賺; 以其味美故也。
文王嗜莒蒲之蘊,不易熊肝之味。
陽春白雪,嗷楚采菱, 皆是曲名。
衆耳之所樂也,而漢順聽山烏之音,雲勝絲竹之響;魏文侯好槌鑿之聲,不貴金石
懷璧之子,未必能惠,而人競親者,有惠人之資也;被褐之士,性能輕财,而皆疏之者,無惠人之資也。
今富而儉惜猶見親敬,貧而仁施必見疏慢,非行之失,被情變也。
策驷登山不得直辔而行,泛舟入海不得安身而坐。
何者,山路迂回,海水淪波,行者欲直而路曲之,坐者欲安而水蕩之。
仁者欲施而貧遏之,富而赈物,德不為難;貧而儉啬,行非為過。
天之道損有餘,人之情矜不足也。
崑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财,所豐故也。
挈瓶丐水,執崔求火, 草似龍須,可為席,人用爐音普火也。
而人不悟,非性好施,有餘故也。
口非匏瓜不能不食,身非木石不得不衣。
食不滿腹豈得辍口而#1惠人,衣不蔽形何得露體而施物,非性儉悟,不足故也。
饑馑之春不赈朋戚,多稔之秋飨及四鄰。
不赈朋戚,人之惡行;惠及四鄰,人之善義,善惡之行出於性情而擊於饑穠也。
以此觀之,太豐則恩情生,寞乏則仁惠廢也窦,貧。
相馬者,失在於瘦求千裡之步,虧也;相人者,失在於貧恩惠之邊,缺也。
輕财之士,世非少也,然而不見者,貧掩之也。
德行未着而稱我能,猶足不能行而賣壁藥,望人信之,實為難矣。
和性第三十八 夫歐冶鑄劍, 越王鑄劍之人,姓趙名幹将,善能歐冶鑄劍名。
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劍無折,必加其錫,欲劍無卷,必加其金。
何者?金性剛而錫質柔,剛柔均平則為善矣。
良工塗漆,漆緩則難曦,急則弗牢,均則緩急,使之調和則為美也。
人之含性,有似於茲,剛者傷於嚴猛,柔者失於軟懦,緩者悔於後機釁也,急者敗於憶促懷急。
故鑄劍者使金不至折,錫不及卷;制器者使緩而能曦,急而能牢;理性者使剛而不猛,柔而不懦,緩而不後機,急而不憶促。
故能劍器兼善,而性氣淳和也。
昔徐偃王軟而國滅, 徐國名偃,是王子也,好行仁義,善修文德,不專預備。
後被鄰國破之。
臨死之時曰:吾但好行文德,不知人有詐也。
齊商公懦而身亡,此性太柔之失也。
晉陽處父以純剛緻害, 晉大夫,姓陽名處父,為性大剛。
後被晉君所殺也。
鄭子陽以嚴猛緻斃, 鄭國之君性大嚴猛,為臣之所殺也。
此性太剛之過也。
楚子西寬而招敗, 楚令尹性寬,楚王所殺也。
鄰莊公憶而自禍,此性褊急之災也。
西門豹性急佩韋皮以自緩, 姓西門名豹,六國時為鄰縣令。
性急取韋皮而佩之。
韋皮太寬,故佩之,以豹禀其性也。
董安于性緩帶絲盆以自急, 晉陽太守,為性緩也。
彼各能以一物所長,攻其所短也。
故陰陽調天地和也,剛柔均人之和也。
陰陽不和,則水旱失節;剛柔不均,則強懦乖政。
水旱失節則歲敗,強弱乖政則身亡。
是以智者寬而栗,嚴而溫,柔而毅,猛而仁,剛而濟其柔。
柔抑其強,強弱相參,緩急相弼。
以斯善性,未聞在物而有悔吝者也。
殊好第三十九 累榭洞房,珠簾玉宸,人之所悅也,烏入而憂。
聳石巉岩,輸菌劄結,暖狄之所便也,人上而栗。
五談六經,鹹池箫韶,人之所樂也,獸聞而振。
懸濑碧潭,瀾波個湧,魚龍之所安也,人入而畏。
飛鼯甘煙, 飛鼯,鼠也,好食火炮為美也。
走貊美鐵, 獸好食鐵為美也。
鴻雞嗜蛇, 烏似雞,高三尺,亦曰鴻雞,食蛇為美也。
人好刍豢, 食草曰刍,食米曰豢。
烏獸與人受性既·殊,形質亦異,所居隔絕,嗜好不同,未足怪也。
人之與獸共禀二儀之氣,俱抱五常之性。
雖賢愚異情,善惡殊行,至於目見曰月,耳聞雷霆,近火覺熱,履冰知寒,此之龐識未宜有殊也。
聲色芳味各有正性,善惡之分,皎然自露,不可以皂為白,以羽為角,以苦為甘,以見為香。
然而嗜好有殊絕者,則偏其反矣。
非可以類推,弗得以猜測,颠倒好醜,良可怪也。
頫顔玉理,陌視巧笑,衆目之所悅也;軒皇愛摸母之魑貌, 魁,醜貌也。
不易落英之麗容;陳侯悅敦洽之醜狀,弗貿陽文之婉姿。
炮羔煎鴻,躍呼各切蠟戈規切孺熊, 蜻是龜;燸是繙,即熊掌也。
炙熟以蜜淹之,可食也。
衆口之所賺; 以其味美故也。
文王嗜莒蒲之蘊,不易熊肝之味。
陽春白雪,嗷楚采菱, 皆是曲名。
衆耳之所樂也,而漢順聽山烏之音,雲勝絲竹之響;魏文侯好槌鑿之聲,不貴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