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裹之子,曰骥也。
絕塵掣微,有迅足之勢也。
今以燕雀之羽而慕沖天之迅,犬羊之蹄而觊追日之步,勢不能及亦可知也。
故奔蜂不能化蕾燭 食豆葉之蟲也。
而能化螟蛉, 食桑葉之蟲也。
越雞不能伏鹄卵,魯#6雞能伏之。
藿#7燭與螟蛉,俱蟲也;魯雞與越雞,同禽也。
然化與不化,伏與不伏者,蕾燭大越雞小也。
夫龍蛇有翻騰之質,故能乘雲依霧;賢才有政理之德,故能踐勢處位。
雲霧雖密,蟻蚓不能昇者,無其質也;勢位雖高,庸蔽不能治者,乏其德也。
故智小不可以謀大,德狹不可以處廣。
以小謀大必危,以狹處廣必敗。
子遊治武城,仲尼發割雞之歎;尹何為邑宰,子産出制錦之谏。
子皮使尹何為邑宰,子産道其才薄,放出制錦之練,曰:未能操持,何制錦也。
德小而任大,謂之濫也。
德大而任小,謂之降也;而其失也,甯降無濫。
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則君無虛授,臣無虛任。
故無負山之累、折足之憂也。
慎言第三十 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語者人之文也。
天文失則有谪蝕之變,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災,人文失必有傷身之患。
故口者言語之門戶,舌者門戶之關鑰。
關鑰動,則門戶開;門戶開,則言語出。
出言之善,則千裡應之;出言之惡,則千裡違之。
言失於己,不可遏於人;情發於近,不可止於遠。
是以君子慎其關鑰,以密言語。
言語在口,譬含鋒刃不可動也。
動鋒刃者必傷喉舌,言失之害非唯鋒刃,其所傷者不慎喉舌。
故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緘口之銘, 周公廟中鑄金人,為三緘其口,書其背曰:我是古之慎言人也。
所以警桃言,桃立曰桃,輕言。
防口談也。
說,過也。
口舌者,患禍之官,亡滅之府也。
語言者,性命之所屬,而形骸之所系也。
言出患入,語失身亡,身亡不可複存,言非不可複追。
其猶射也,懸機未發則猶可止,矢一離弦,雖欲返之,弗可得也。
易誠樞機,詩刺言玷。
斯言一玷,非磕力甘切蠩音諸所磨;樞機既發,豈駭電所追。
皆前聖之至慎,後人之涎熔。
明者慎言故無失言,間者輕言自緻害滅。
昔知伯失言於水灌,韓魏蹑其肘足; 知伯與韓宣子、魏武子共伐趙襄子,灌朝歌水,淹襄子城三年。
知伯與韓侯、魏侯登高看水,知伯失言曰:洚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灌平陽。
二子聞此語,宣子以肘射武子肘,武子以足鑷宣子足使出。
宣子謂武子曰:知伯欲以水灌我等,趙亡我則其次,不如先圖之。
二侯於是乃使人告襄子曰:君明日卯時出兵,與知伯交戰,我二軍各引兵兩頭,即滅知伯。
襄子乃斬知伯頭,以漆之,用為穢器。
此為不慎言之失也。
魏武漏語於英雄,玄德遺其匕筋。
魏武,曹操也。
漢末天下微弱,四方無主,英偉并起,袁紹起兵於關束号束晉,孫權據吳,劉璋在蜀。
曹操亦欲窺天下。
劉備,字玄德,皆大志。
來過曹操,操與同食而謂言:天下英雄,唯君與操。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本初,袁紹字也。
劉備聞操言,不覺心驚,恐操知備欲圖天下之心。
正食乃失匕筋,背操走,入徐州,複來荊州,滅劉璋,後稱蜀王,王西蜀。
曹操王西晉,孫權王南吳,天下為三國者也。
是以頭為穢器師馳,徐州地分,二晉土割,岷蜀亡敗,長釁為天下笑,不慎言也。
韓昭侯與棠蹊公謀而終夜獨寝, 韓昭,镒,侯,爵名;棠歎,地名,爵号公。
韓昭與棠瑛公語,棠歎公謂韓侯曰:為人主者,言洩左右,亦如玉尼置酒。
韓侯於是終夜獨寝,惡有夢語露於妻妾也。
慮夢言露於妻妾也。
孔光不對溫室之樹,恐言之洩於左右也。
孔光,為漢司空,曾内出外,左右問曰:溫室庭前有何樹木。
孔光别論餘事,不對溫室之樹,其意欲不令使内事外知也。
言者,風也,無足而行,無翼而飛,不可易也。
是以聖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如蹈水火,臨危險也。
禮然後動,則動如春風,人不厭其動。
時然後言,則言如金石,人不厭其聲。
故身無失行,口無過言也。
劉子卷之六竟 #1『天』文淵閣本作『大』。
#2『求』原缺,據文淵閣本增補。
#3『美』原無,據文淵閣本增補。
#4『返』文淵閣本作『反』。
#5『器』原作為,據文淵閣本改。
#6文淵閣本『魯」字前有『而』字。
#7文淵閣本『蘆』字前有『夫』字。
絕塵掣微,有迅足之勢也。
今以燕雀之羽而慕沖天之迅,犬羊之蹄而觊追日之步,勢不能及亦可知也。
故奔蜂不能化蕾燭 食豆葉之蟲也。
而能化螟蛉, 食桑葉之蟲也。
越雞不能伏鹄卵,魯#6雞能伏之。
藿#7燭與螟蛉,俱蟲也;魯雞與越雞,同禽也。
然化與不化,伏與不伏者,蕾燭大越雞小也。
夫龍蛇有翻騰之質,故能乘雲依霧;賢才有政理之德,故能踐勢處位。
雲霧雖密,蟻蚓不能昇者,無其質也;勢位雖高,庸蔽不能治者,乏其德也。
故智小不可以謀大,德狹不可以處廣。
以小謀大必危,以狹處廣必敗。
子遊治武城,仲尼發割雞之歎;尹何為邑宰,子産出制錦之谏。
子皮使尹何為邑宰,子産道其才薄,放出制錦之練,曰:未能操持,何制錦也。
德小而任大,謂之濫也。
德大而任小,謂之降也;而其失也,甯降無濫。
是以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則君無虛授,臣無虛任。
故無負山之累、折足之憂也。
慎言第三十 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語者人之文也。
天文失則有谪蝕之變,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災,人文失必有傷身之患。
故口者言語之門戶,舌者門戶之關鑰。
關鑰動,則門戶開;門戶開,則言語出。
出言之善,則千裡應之;出言之惡,則千裡違之。
言失於己,不可遏於人;情發於近,不可止於遠。
是以君子慎其關鑰,以密言語。
言語在口,譬含鋒刃不可動也。
動鋒刃者必傷喉舌,言失之害非唯鋒刃,其所傷者不慎喉舌。
故天有卷舌之星,人有緘口之銘, 周公廟中鑄金人,為三緘其口,書其背曰:我是古之慎言人也。
所以警桃言,桃立曰桃,輕言。
防口談也。
說,過也。
口舌者,患禍之官,亡滅之府也。
語言者,性命之所屬,而形骸之所系也。
言出患入,語失身亡,身亡不可複存,言非不可複追。
其猶射也,懸機未發則猶可止,矢一離弦,雖欲返之,弗可得也。
易誠樞機,詩刺言玷。
斯言一玷,非磕力甘切蠩音諸所磨;樞機既發,豈駭電所追。
皆前聖之至慎,後人之涎熔。
明者慎言故無失言,間者輕言自緻害滅。
昔知伯失言於水灌,韓魏蹑其肘足; 知伯與韓宣子、魏武子共伐趙襄子,灌朝歌水,淹襄子城三年。
知伯與韓侯、魏侯登高看水,知伯失言曰:洚水可以灌安邑,汾水可以灌平陽。
二子聞此語,宣子以肘射武子肘,武子以足鑷宣子足使出。
宣子謂武子曰:知伯欲以水灌我等,趙亡我則其次,不如先圖之。
二侯於是乃使人告襄子曰:君明日卯時出兵,與知伯交戰,我二軍各引兵兩頭,即滅知伯。
襄子乃斬知伯頭,以漆之,用為穢器。
此為不慎言之失也。
魏武漏語於英雄,玄德遺其匕筋。
魏武,曹操也。
漢末天下微弱,四方無主,英偉并起,袁紹起兵於關束号束晉,孫權據吳,劉璋在蜀。
曹操亦欲窺天下。
劉備,字玄德,皆大志。
來過曹操,操與同食而謂言:天下英雄,唯君與操。
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本初,袁紹字也。
劉備聞操言,不覺心驚,恐操知備欲圖天下之心。
正食乃失匕筋,背操走,入徐州,複來荊州,滅劉璋,後稱蜀王,王西蜀。
曹操王西晉,孫權王南吳,天下為三國者也。
是以頭為穢器師馳,徐州地分,二晉土割,岷蜀亡敗,長釁為天下笑,不慎言也。
韓昭侯與棠蹊公謀而終夜獨寝, 韓昭,镒,侯,爵名;棠歎,地名,爵号公。
韓昭與棠瑛公語,棠歎公謂韓侯曰:為人主者,言洩左右,亦如玉尼置酒。
韓侯於是終夜獨寝,惡有夢語露於妻妾也。
慮夢言露於妻妾也。
孔光不對溫室之樹,恐言之洩於左右也。
孔光,為漢司空,曾内出外,左右問曰:溫室庭前有何樹木。
孔光别論餘事,不對溫室之樹,其意欲不令使内事外知也。
言者,風也,無足而行,無翼而飛,不可易也。
是以聖人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如蹈水火,臨危險也。
禮然後動,則動如春風,人不厭其動。
時然後言,則言如金石,人不厭其聲。
故身無失行,口無過言也。
劉子卷之六竟 #1『天』文淵閣本作『大』。
#2『求』原缺,據文淵閣本增補。
#3『美』原無,據文淵閣本增補。
#4『返』文淵閣本作『反』。
#5『器』原作為,據文淵閣本改。
#6文淵閣本『魯」字前有『而』字。
#7文淵閣本『蘆』字前有『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