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衛者兩人,一人左一人右,相離而行,一戈在前一戈在後,以自防衛。
英布,姓英名布,少時相師占之曰:先被點,後爻王。
點者,墨刑之罪。
英布後果坐法被默,作守門之賤衛。
布乃笑曰:相者其實也。
後項羽與高祖争天下,封英布為九江王者矣。
周勃俳優之任, 徘優是戲技之名。
晉時有優遊,《史記·滑稽傳》有優孟。
優遊皆善為戲着名。
《急就篇》雲:唱是優,徘是笑。
徘優一物二名,令散樂戲為可笑之語也。
周勃,少時是徘優俠兒,解吹箫及諸管弦,每與人送喪以徘優,卑賤之士。
後為漢高祖右丞相,才越朝廷,莫能過也。
其行皆中律,其質則将相才也。
張景陽郢中之大淫也,而威諸侯;顔濁鄒梁父之大盜也, 鄒是齊人,為大梁赤眉賊,後為景公大臣。
梁父,地名也。
而為齊勳臣。
此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朽者,大略得也。
袁精目、 袁精目,楚人也。
饑餓在道而外,有人與其食而哺之,乃問曰:子是何人而與我食。
其人曰:我是胡丘盜父。
精目曰:子既是胡丘盜父,我不食不義之食。
乃兩手據地,吐出其食而死也。
鮑焦 即鮑升也。
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荷檐挈畚而拾木實為食。
子貢過之於道,謂之曰:子何故至此。
焦對曰:吾聞不已知而道不已求,是悴行也。
上不用而求之不止者,是毀廉也。
行悴康毀而求利不已,吾之所愧也。
子貢曰:吾聞非其世者不享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
況複飧蔬菜哉。
鮑焦曰: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塊而輕死。
遂棄其身立於梁下,投洛水之上而死。
魯仲連曰:鮑焦不能從容於世而自取死,非為人也。
立節抗行,不食非義之食,乃餓而死,不能立功拯溺者,小節不申而大節屈也。
伯夷、叔齊冰清玉潔,義不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餓死首陽。
楊朱全身養性, 楊朱為人,養性以避利害。
人謂之曰:取子身上一毛以利天下,如何。
朱曰:天下之事非一毛可濟。
若墨子為人,以身為仁,從頭磨至足以利天下,則能為之。
此二子行殊而立名一也。
去腔之一毛以利天下,則不為也。
若此二子德非不茂,行非不高,亦能安治代素,蹈白刃而達功名乎。
此可以為百代之熔軌,不可居伊管之任也。
适才第二十七 物有美惡,施用有宜。
美不常珍,惡不終棄。
紫貂、白狐制以為裘,郁若慶雲,皎如刑玉,此義衣之美也。
魇菅、蒼劑編以蓑笠,葉微疏素,黯若朽禳,此卉服之惡也。
裘蓑雖異,被服皇同;美惡雖殊,适用則均。
今處繡戶洞房,則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則裘不及蓑。
以此觀之,适才所施,随時成務,各有宜也。
伏臘合歡,必歌采菱,牽石拖舟, 引索貌也,又雲正舟索者也。
則歌噓噢,非無激楚之音,然而棄不用者,方引重抽刀,不如噓噢之宜也。
卞莊子之昇殷庭也,嗚佩趁蹟,溫色怡聲;及其搏虎,必攘袂鼓肘,瞋目震呼,非不如溫顔下氣之美,然而不能及者,方格猛獸,不如攘袂之宜也。
安陵神童通國之麗也,八音繁會,使以嗷吹啧才割切聲而人悅之,則不及瞽師侏儒之美。
蛇銜之珠, 隋侯是隋國之侯,於路見一青蛇被傷。
隋侯取蛇,将歸宅中,以藥治之,以肉飼之也。
瘡得痙,遂放令去。
經三日,乃街明月之珠來報隋侯。
隋侯謂言蛇欲害己,乃拔劍欲斬之,及細視之,乃見蛇街明月之珠來報恩也。
百代之傳璧,以之彈鴉,則不如泥丸之勁也。
棠谿之劍,天下之钴也,用之獲穗,曾不如鈎缣之功也。
此四者美不常珍,惡不終廢,用各有宜也。
昔野人棄子貢之辨而悅馬圉之辭, 孔子遊於木山,馬佚犯食野人禾,野人捉馬不還。
夫子乃令子貢往取,子貢以文藻之辭取馬,野人不用此語。
後令馬圉往取,乃用直言取之。
語野人曰:東海至西海之禾并是君禾,馬若不食,還食何物。
野人聞之乃還馬。
馬圉是掌馬人也。
越王退吹籁之音而好鄙野之聲,非子貢不及馬圉,吹籁不若野聲,然而美不必合惡,而見珍者,物各有用也。
水火金木土谷,六府異物而皆有施;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故伊尹之興土功也,長經者使之蹋鐳,強脊者使之負土,眇目者使之準繩,樞樓者使之塗地,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盡其分而立功焉。
商歌之士, 宵戚初仕於齊,佯為商人,見桓公乃扣角而歌。
歌曰:浩浩之泉,遊遊之魚,懷德不仕,乃容将軍者也。
雞嗚之客, 馮罐為孟嘗君之客。
孟嘗君,齊之公子
英布,姓英名布,少時相師占之曰:先被點,後爻王。
點者,墨刑之罪。
英布後果坐法被默,作守門之賤衛。
布乃笑曰:相者其實也。
後項羽與高祖争天下,封英布為九江王者矣。
周勃俳優之任, 徘優是戲技之名。
晉時有優遊,《史記·滑稽傳》有優孟。
優遊皆善為戲着名。
《急就篇》雲:唱是優,徘是笑。
徘優一物二名,令散樂戲為可笑之語也。
周勃,少時是徘優俠兒,解吹箫及諸管弦,每與人送喪以徘優,卑賤之士。
後為漢高祖右丞相,才越朝廷,莫能過也。
其行皆中律,其質則将相才也。
張景陽郢中之大淫也,而威諸侯;顔濁鄒梁父之大盜也, 鄒是齊人,為大梁赤眉賊,後為景公大臣。
梁父,地名也。
而為齊勳臣。
此皆有所短,然而功名不朽者,大略得也。
袁精目、 袁精目,楚人也。
饑餓在道而外,有人與其食而哺之,乃問曰:子是何人而與我食。
其人曰:我是胡丘盜父。
精目曰:子既是胡丘盜父,我不食不義之食。
乃兩手據地,吐出其食而死也。
鮑焦 即鮑升也。
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荷檐挈畚而拾木實為食。
子貢過之於道,謂之曰:子何故至此。
焦對曰:吾聞不已知而道不已求,是悴行也。
上不用而求之不止者,是毀廉也。
行悴康毀而求利不已,吾之所愧也。
子貢曰:吾聞非其世者不享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
況複飧蔬菜哉。
鮑焦曰:吾聞賢者重進而輕退,廉者易塊而輕死。
遂棄其身立於梁下,投洛水之上而死。
魯仲連曰:鮑焦不能從容於世而自取死,非為人也。
立節抗行,不食非義之食,乃餓而死,不能立功拯溺者,小節不申而大節屈也。
伯夷、叔齊冰清玉潔,義不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餓死首陽。
楊朱全身養性, 楊朱為人,養性以避利害。
人謂之曰:取子身上一毛以利天下,如何。
朱曰:天下之事非一毛可濟。
若墨子為人,以身為仁,從頭磨至足以利天下,則能為之。
此二子行殊而立名一也。
去腔之一毛以利天下,則不為也。
若此二子德非不茂,行非不高,亦能安治代素,蹈白刃而達功名乎。
此可以為百代之熔軌,不可居伊管之任也。
适才第二十七 物有美惡,施用有宜。
美不常珍,惡不終棄。
紫貂、白狐制以為裘,郁若慶雲,皎如刑玉,此義衣之美也。
魇菅、蒼劑編以蓑笠,葉微疏素,黯若朽禳,此卉服之惡也。
裘蓑雖異,被服皇同;美惡雖殊,适用則均。
今處繡戶洞房,則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則裘不及蓑。
以此觀之,适才所施,随時成務,各有宜也。
伏臘合歡,必歌采菱,牽石拖舟, 引索貌也,又雲正舟索者也。
則歌噓噢,非無激楚之音,然而棄不用者,方引重抽刀,不如噓噢之宜也。
卞莊子之昇殷庭也,嗚佩趁蹟,溫色怡聲;及其搏虎,必攘袂鼓肘,瞋目震呼,非不如溫顔下氣之美,然而不能及者,方格猛獸,不如攘袂之宜也。
安陵神童通國之麗也,八音繁會,使以嗷吹啧才割切聲而人悅之,則不及瞽師侏儒之美。
蛇銜之珠, 隋侯是隋國之侯,於路見一青蛇被傷。
隋侯取蛇,将歸宅中,以藥治之,以肉飼之也。
瘡得痙,遂放令去。
經三日,乃街明月之珠來報隋侯。
隋侯謂言蛇欲害己,乃拔劍欲斬之,及細視之,乃見蛇街明月之珠來報恩也。
百代之傳璧,以之彈鴉,則不如泥丸之勁也。
棠谿之劍,天下之钴也,用之獲穗,曾不如鈎缣之功也。
此四者美不常珍,惡不終廢,用各有宜也。
昔野人棄子貢之辨而悅馬圉之辭, 孔子遊於木山,馬佚犯食野人禾,野人捉馬不還。
夫子乃令子貢往取,子貢以文藻之辭取馬,野人不用此語。
後令馬圉往取,乃用直言取之。
語野人曰:東海至西海之禾并是君禾,馬若不食,還食何物。
野人聞之乃還馬。
馬圉是掌馬人也。
越王退吹籁之音而好鄙野之聲,非子貢不及馬圉,吹籁不若野聲,然而美不必合惡,而見珍者,物各有用也。
水火金木土谷,六府異物而皆有施;規矩權衡準繩,六法殊形而各有任。
故伊尹之興土功也,長經者使之蹋鐳,強脊者使之負土,眇目者使之準繩,樞樓者使之塗地,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盡其分而立功焉。
商歌之士, 宵戚初仕於齊,佯為商人,見桓公乃扣角而歌。
歌曰:浩浩之泉,遊遊之魚,懷德不仕,乃容将軍者也。
雞嗚之客, 馮罐為孟嘗君之客。
孟嘗君,齊之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