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劉子卷之六 播州錄事參軍袁孝政注 妄瑕第二十六 天#1道混然無形,寂然無聲,視之不見,聽之不聞,非可以影響求#2,不得以毀譽稱也。

    降此以往,則事不雙美,名不并盛矣。

    雖天地之大,三光之明,聖賢之智,猶未免乎訾也。

    故天有拆之象,地有裂之形,日月有薄蝕之變,五星有孛彗之妖,堯有不慈之诽,舜有囚父之謗,湯有放君之稱,武有殺主之譏,齊桓有貪淫之目,晉文有不臣之聲,伊尹有誣君之迩,管仲有僭上之名。

    以夫二儀七曜之靈不能無虧沙,堯舜湯武之聖不能免於嫌謗,桓公伊管之賢不能無纖瑕之過。

    由此觀之,宇宙儒流奚能自免於怨謗而無悔怯耶。

    是以荊岫之玉必含纖瑕,骊龍之珠亦有微顔。

     海中龍王颌下有明月之珠。

    其龍在九重淵下。

    嘗有近海之人有一小兒過,值龍道開,得入龍官中。

    又值龍睡,偷於颌下,取得明月珠。

    将出天下無價,由有微類,海人恐兒更入九重淵,被龍毒之,方呼,兒對面以明月珠撲碎之也。

     然馳光於千載,飛價於侯王者,以小惡不足傷其大美者也。

    今忌人之細短,妄人之所長。

    以此招賢,是書空而尋迹,披水而覓路,不可得也。

    定國之臣亦有細短,人主所以不棄之者,不以小妨大也。

    以小掩大,非求士之謂也。

    伊尹,夏之庖廚;傅說,殷之胥靡;百裡奚,虞之亡虜;段幹木,魏之大駐。

     幹木,晉國人,儈賣交買之人也,隐才不仕。

    文侯知其賢,往聘幹木之家。

    幹木坐不起,文侯側立不敢辭倦,乃聘幹木為國相。

    後秦簡公欲伐魏,幹木大賢在文侯為相,秦公怕不能用謀策,遂自罷兵而止也。

     此四子者非不賢也,而其邊不免污也。

    名不兩盛,事不俱美。

    昔魏文侯問於李克曰:昊起何如人也。

     吳起,衛人,向楚求仕。

    齧母臂為誓九年,未遂,其母遂亡。

    楚朝卿相言王曰:吳起親亡不歸于葬,此不孝也。

    豈得為相乎。

    其吳起歸家持孝三年,畢乃往魏求仕。

    文侯用為西河太守。

    文侯先被秦奪五城,吳起乃為文侯複五城。

    於是伐秦複魏五城,乃更北征燕趙,并歸於魏。

    此者吳起之功也。

     克對曰:起貪而好色,然其善用兵,司馬穠直不能過也。

    乃以為将。

    拔秦五城,北滅燕趙,蓋起之力也。

    魏無知薦陳平於漢王,或人讒之曰:平雖丈夫,美#3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可用也。

    且聞盜嫂而受金。

    王乃疏平讓無知。

    無知曰:臣進奇謀之士,誠足以利國耳。

    且其小過,豈妨公家之大務哉。

    乃擢為護軍,得施其策。

    故範增疽發死而楚國亡,阙氏開陣而漢軍全者,平之謀也。

     範增是楚之大臣。

    項羽将兵圍漢王城,陳平設謀多将珍寶與楚王大将。

    楚王知,乃欲斬大将。

    範增谏曰:此是陳平之計,王勿誅之。

    王曰: 攻戰之士,亡心其忠武,受他财寶,豈為臣子。

    遂殺之,範增疽發而死。

    平又刻木作人,羅绮衣之為女於城上,雲是漢之美女,欲将與單于。

    單于妻闆氏聞之心婦忌,恐寵愛美女,遂開陣救漢軍出。

    此皆陳平之謀計也。

     高祖棄陳平之小警音愆,采六奇之大謀;文侯舍吳起之小失,而取五城之功。

    向使二主以其小過,棄彼良材,則魏國之存亡不可而知,漢楚之雄雌未可決也。

    而昊起必埋名於貪好,陳平陷身於賄盜矣。

    俗之觀士者,見其威儀屑屑,好行細潔,乃謂英彥;士有大趣不修,容儀不惜小儉,而謂之棄人。

    是見朱橘一子蠹,因剪樹而棄之;睹褥錦一寸點,乃全疋而墦之。

    齊桓深知育戚,将任之以政。

    草臣争讒之曰:育戚,衛人,去齊不遠,君可使人問之。

    若果真賢,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

    患其有小惡者民,人知小惡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舉火而爵之,以為卿相。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謂善求士矣。

    故仲尼見人一善而忘其百非,鮑叔聞人一過而終身不忘。

    夫子如斯之弘,鮑叔如斯之隘也。

    以是觀之,聖哲之量相去遠矣。

    牛躅之霪不生紡腆,巢幕之窠不容鵲卵,崇山廓澤不辭污穢,佐世良才不拘細行。

    何者?量小不足以 包大形,器大無分小瑕也。

    人之情性皆有細短,若其略是也,雖有小疵,不足以為累。

    若其略非也,雖有衡門, 橫木為門,言巷頭之門也。

     小操未足與論大謀。

    樊灌屠販之堅,蕭曹鬥筲之吏, 蕭何、曹參小時皆作庸吏,妻貧不可計也。

     英布刑墨之隸, 人仆也。

    王官之中門,每門四人,晨昏開閉。

    寺禁刑人墨者使之守門,非在家守門也。

    非國君離官,即名官門之衛,以為離衛。

    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