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成狂狷,發露心憂,影銷貌悴,引歎而雷轉,噴氣則雲湧。

    如麒骥之伏於盛車,玄猿之束於籠圈,非無千裡之鴃,萬仞之捷,然而不異赢鈍者無所肆其巧也。

    何異處穴而望聲徹,入井而欲娣博哉。

    及其勢伸志得,或佩錦而還鄉,或聲玉於廊廟, 朱買臣少時貧賤探樵,後乃入漢,得為本郡太守,佩錦還鄉也。

    王章少時貧賤外牛衣而泣,後於漢得為京兆尹,常為廊廟之臣者也。

     或合縱於六國之内, 蘇秦,字季子,洛陽秦州人也。

    少與張儀同事鬼谷先生,二人才名一等。

    蘇秦初時曆說六國,三年而歸,黃金用盡,名位無聞,乃歸。

    人問神情沮忸,嫂不為炊飯,妻不為下機,父母兄弟不與語。

    秦遂家中讀太公陰符之書,數月又束事趙,得為丞相。

    于時六國微弱,常懼秦侵,總朝於秦。

    秦又主縱六國以拒秦,秦人欲吞六國自以為橫。

    蘇秦謂趙王曰:今者天下以為橫,六國為縱。

    今又莫共事秦,如秦興兵,六國共擊之,六國自安,秦國無為。

    趙王遂許之,秦乃即說六國,與曹魏燕齊趙楚合縱,不事於秦,經二十年。

    其後蘇秦死,張儀相秦,又來說六國雲:蘇秦為人言語反覆,以非為是,以是為非。

    又與六國合縱不事於秦,非久長之計也。

    以春秋論之,小不事大,非安國之基。

    於是破縱入橫,後被秦總并吞,遂至始皇焚燒詩書,坑殺學士,渎被神明。

    始皇後死,葬於骊山,三世至子嬰降漢高祖於軏道者也。

     或懸旌於崑侖之外。

     班超少時貧賤,嘗為人傭顧寫書。

    遇漢伐匈奴,超投筆入幕,伐於西域,遂得勳效,封為定遠侯。

    三十年後方得還鄉,去時少壯歸時發白也。

     當斯之時也,容彩光液,神氣開發,言成金玉,行為世則,乘肥衣輕,怡然自得,快若輕鴻之泛長風,沛若巨魚之縱大壑。

    何異順風而縱聲,登峰而長曬色滓切。

     視貌也。

     人猶是也,而昔如彼,今如此者,非為昔愚而今賢,故醜而新美,壅之與通也。

    水之性清,動壅以堤,則波繙細與韬同而氣腐;決之使通,循勢而行,從澗而轉,雖有朽骸爛赀不能污也。

    非水之性異,通之與壅也。

    人之通,猶水之通也。

    德如寒泉,假有沙塵,弗能污也。

    以是觀之,通塞之路與榮悴之容,相去遠矣。

     遇不遇第二十四 賢有常質,遇有常分。

    賢不賢,性也;遇不遇,命也。

    性見於人,故賢愚可定;命在於天,則否泰難期。

    命運難遇,危不必禍,愚不必窮;命運不遇,安不必福,賢不必達。

    故患齊而死生殊,德同而榮辱異者,遇不遇也。

    春日麗天而隐者不照,秋霜被地而蔽者不傷,遇不遇也。

    昔韓昭侯醉外而寒,典官加之以衣,覺而問之,知典官有愛於己者,以越職之故而加誅焉。

    衛之膠乘,見禦者之非,從後呼車,有救危之意,不蒙其罪。

    加之以衣恐主之寒,呼車憂君之危,忠愛之情是同,越職之愆亦等,典官獲罪,呼車見德,遇不遇也。

    鹧堕腐鼠非虞氏之慢, 虞氏将姊妹登樓而宴,時有遊俠之客從樓下過。

    正值老鵲在天半遺一鼠,适值虞氏興樂之際,齊聲大笑。

    俠客謂是樓上人故堕此腐鼠,從上下之,故将欺俠客以為笑樂,俠客乃誅滅虞氏也。

     瓶水沃地非射姑之穢,事出慮外,固非其罪;而俠客大怒,虞氏見滅;邾君大怒,而射姑獲免, 邾君是邾國之君,與射姑醉而起。

    鄹君守門人就射姑乞酒錢,射姑不與。

    守門人心生惡害,知邾君性急,乃覆一盆水於門限。

    邾君出見,問曰:此地何故。

    門人報曰:射姑尿之。

    邾君性急,故即呼杖殺射姑,曰:落火坑堕火而死矣。

    射姑免死者也。

     遇不遇也。

    齊之華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誅之,魏之幹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魏文侯往幹木之閑而見之。

    文侯曰:此非幹木閑。

    吾聞幹木不肯事寡人,寡人何敢不敬。

    幹木廣於德,寡人廣於地;幹木優於義,寡人富於财。

    地财不如德義,寡人以師禮事之,何況敬乎。

    遂緻厚祿。

    後聞秦反,秦司馬唐沮谏曰:魏有幹木其人,豐於德義,文侯敬之,爻得人心,未可侵也。

    遂乃止兵不侵也。

     太公之賢非有臧於文侯,幹木之德非有逾於華士,而或榮或戮者,遇不遇也。

    董仲舒智德冠代,位僅過士; 董仲舒是廣川人也,言書通於群籍,問無不知,仕於漢,取位至太中大夫也。

     田千秋無他殊操,以一言取相, 胡關三老姓田名千秋,年八十。

    漢武帝年老心多,憚為群臣厭檮,遣江充專求巫蠱之氣。

    江充與太子不善,恐武帝崩太子立,遂放狂雲:太 子請銅人埋在禦床下,乃使師巫詐言官中有蠱氣奏帝。

    帝遣江充就官,掘床下得金人,雲是太子厭帝。

    太子博士得罪,乃謂太子曰:今者江充與師巫反得銅人,不知實有耶。

    無以自明,可執讧充等推問取其實。

    於是遂發兵襲殺江充,以火炙,師巫皆欽承江充诏桔太子。

    帝其時在甘 泉官中,劉.屈厘走報曰:太子反殺江充。

    帝是速出令,将兵來圍太子。

    太子以兵拒之,戰於長安。

    太子奔走。

    一月三日田千秋上表救太子 雲:江充不仁,奸為巫枉。

    太子無反意。

    子弄父兵,以将救命。

    太子無罪,可命追之。

    帝年老思憶太子,自遣人追訪太子。

    太子已死,帝感千秋,拜為丞相。

    所為一言取相。

    劉屈厘領三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