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信之大義。
一為不信,終身見尤,卒至屠滅,為天下笑。
無信之弊,豈不重乎。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誠在言外。
君子知誠信之為貴、必忱信而行,指麾動靜不失其符,以施教則立,以莅事則正,以懷遠則附,以賞罰則明。
由此而言,信之為行,其德大矣。
思順第九 七緯順度,以光天象; 天象五星如連珠,日月似合璧。
五性順理,以成人行。
行象為美,美于順也。
夫人為失,失在于逆。
故七緯逆,則天象變;五性逆,則人道敗。
變而不生災,敗而不傷行者,未之有也。
山海争水,水必歸海,非海求之,其勢順也。
賽利東南, 《骞》者,易卦。
坎上艮下,謂之奏。
艮為山,坎為水。
山上有水,不安也,故謂骞。
地,勢也。
地形東南下西北高,水性趁下就地勢,順也。
若人蔔得此卦,宜向東南行。
故取順則不以逆者也。
就土順也;不利東北,登山逆也。
是以去濕就燥,火之勢也;違高從下,水之性也。
今導泉向澗則為易下之流,激波陵山必成難昇之勢。
水之無情,猶知違逆趣順,蚓人心乎。
故忠孝仁義,德之順也;悖傲無禮,德之逆也。
順者福之門,逆者禍之府。
由是觀之,逆性之難,順性之易,斷可識矣。
今使孟說引牛之尾, 孟說,是纣時勇士多力人。
尾斷膑裂,不行十步。
若環桑之條以貫其鼻,摩以尋絢,被發童子騎而策之,風于廣澤,恣情所趣。
何者?十步之行非遠於廣澤,被發之童非勇於孟說,然而近不及遠,強不如弱者,逆之與順也。
司馬劑積天下之攻擊,劍者也。
令提劍鋒而掉劍鳜,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而泥金甲乎。
若提其瓤而掉其鋒,雖則凡夫可以陸斬犀象,水截蛟龍矣。
順理而行?若執劍瓤;逆情而動,如執劍鋒,欲無傷手,其可得乎#1。
後稷雖善播植,不能使禾稼冬生,逆天時也。
禹善治水,鑿山穴,川不能回水西流#1,逆地勢也。
人雖才藝卓絕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故循理處情,雖愚意可以立名;反道為務,雖為賢哲,猶有禍害。
君子如能忠孝仁義,履信思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慎獨第十 善者,行之總,不可斯須離。
可離,非善也。
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
首不加冠,是越類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今處顯而修善,在隐而為非,是清旦冠。
履而昏夜保銑也。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潛流不以澗幽而不清,人在暗密豈以隐翳而回操。
是以戒慎目所不睹,恐懼耳所不聞,居室如見賓,入虛如有人。
故蓮瑷不以昏行變節, 昏行,夜合也。
此明百王執禮不移。
連緩夜行乘車,至衛君門前過,下車揖門而過。
衛君在内聞之乘車至門,不聞行車之聲。
衛君曰:叉是連環也。
顔回不以夜浴改容,句踐拘於石室,君臣之禮不替, 越王與範蠡,吳王囚之石室,乃行君臣之禮,不改易也。
冀缺耕於炯野,夫婦之敬不虧, 冀缺是晉國農人也。
郭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炯。
冀缺在炯野耕田,其妻饷食,冀缺見妻,乃行賓主之禮不虧也。
斯皆慎乎。
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聽之不聞而變其情也。
謂天蓋高而聽甚卑,謂日蓋遠而照甚近,謂神蓋幽而察甚明。
《詩》雲:相在爾室,尚不魄於屋漏。
西北隅,謂之屋漏。
無曰不顯,莫予雲觀。
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顯,昏惑之行無有隐而不彰。
修操於明,行悖於幽,以人不知。
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則己知之。
而雲不知,是盜锺掩耳之智也。
孔徒晨起為善孜孜,東平居室以善為樂。
東平王,名倉。
有人問曰:君以何為樂。
答曰:倉以善為樂也。
故身恒居善,則内無憂慮,外無畏懼,獨立不慚影,獨寝不愧袅,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倫,德被幽明,慶祥臻矣。
劉子卷之二竟 #1『欲無傷手,其可得乎』文淵閣本作『能無傷乎』。
#2『鑿山穴,川不能周水西流』文淵閣本作『鑿九川不能過水西流』。
一為不信,終身見尤,卒至屠滅,為天下笑。
無信之弊,豈不重乎。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誠在言外。
君子知誠信之為貴、必忱信而行,指麾動靜不失其符,以施教則立,以莅事則正,以懷遠則附,以賞罰則明。
由此而言,信之為行,其德大矣。
思順第九 七緯順度,以光天象; 天象五星如連珠,日月似合璧。
五性順理,以成人行。
行象為美,美于順也。
夫人為失,失在于逆。
故七緯逆,則天象變;五性逆,則人道敗。
變而不生災,敗而不傷行者,未之有也。
山海争水,水必歸海,非海求之,其勢順也。
賽利東南, 《骞》者,易卦。
坎上艮下,謂之奏。
艮為山,坎為水。
山上有水,不安也,故謂骞。
地,勢也。
地形東南下西北高,水性趁下就地勢,順也。
若人蔔得此卦,宜向東南行。
故取順則不以逆者也。
就土順也;不利東北,登山逆也。
是以去濕就燥,火之勢也;違高從下,水之性也。
今導泉向澗則為易下之流,激波陵山必成難昇之勢。
水之無情,猶知違逆趣順,蚓人心乎。
故忠孝仁義,德之順也;悖傲無禮,德之逆也。
順者福之門,逆者禍之府。
由是觀之,逆性之難,順性之易,斷可識矣。
今使孟說引牛之尾, 孟說,是纣時勇士多力人。
尾斷膑裂,不行十步。
若環桑之條以貫其鼻,摩以尋絢,被發童子騎而策之,風于廣澤,恣情所趣。
何者?十步之行非遠於廣澤,被發之童非勇於孟說,然而近不及遠,強不如弱者,逆之與順也。
司馬劑積天下之攻擊,劍者也。
令提劍鋒而掉劍鳜,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而泥金甲乎。
若提其瓤而掉其鋒,雖則凡夫可以陸斬犀象,水截蛟龍矣。
順理而行?若執劍瓤;逆情而動,如執劍鋒,欲無傷手,其可得乎#1。
後稷雖善播植,不能使禾稼冬生,逆天時也。
禹善治水,鑿山穴,川不能回水西流#1,逆地勢也。
人雖才藝卓絕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故循理處情,雖愚意可以立名;反道為務,雖為賢哲,猶有禍害。
君子如能忠孝仁義,履信思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慎獨第十 善者,行之總,不可斯須離。
可離,非善也。
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
首不加冠,是越類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今處顯而修善,在隐而為非,是清旦冠。
履而昏夜保銑也。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潛流不以澗幽而不清,人在暗密豈以隐翳而回操。
是以戒慎目所不睹,恐懼耳所不聞,居室如見賓,入虛如有人。
故蓮瑷不以昏行變節, 昏行,夜合也。
此明百王執禮不移。
連緩夜行乘車,至衛君門前過,下車揖門而過。
衛君在内聞之乘車至門,不聞行車之聲。
衛君曰:叉是連環也。
顔回不以夜浴改容,句踐拘於石室,君臣之禮不替, 越王與範蠡,吳王囚之石室,乃行君臣之禮,不改易也。
冀缺耕於炯野,夫婦之敬不虧, 冀缺是晉國農人也。
郭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炯。
冀缺在炯野耕田,其妻饷食,冀缺見妻,乃行賓主之禮不虧也。
斯皆慎乎。
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視之不見而移其心,聽之不聞而變其情也。
謂天蓋高而聽甚卑,謂日蓋遠而照甚近,謂神蓋幽而察甚明。
《詩》雲:相在爾室,尚不魄於屋漏。
西北隅,謂之屋漏。
無曰不顯,莫予雲觀。
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顯,昏惑之行無有隐而不彰。
修操於明,行悖於幽,以人不知。
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則己知之。
而雲不知,是盜锺掩耳之智也。
孔徒晨起為善孜孜,東平居室以善為樂。
東平王,名倉。
有人問曰:君以何為樂。
答曰:倉以善為樂也。
故身恒居善,則内無憂慮,外無畏懼,獨立不慚影,獨寝不愧袅,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倫,德被幽明,慶祥臻矣。
劉子卷之二竟 #1『欲無傷手,其可得乎』文淵閣本作『能無傷乎』。
#2『鑿山穴,川不能周水西流』文淵閣本作『鑿九川不能過水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