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有枝;心思君兮,君豈知! 聽者嗚咽,泣涕流連。

    此皆淫泱凄怆憤厲哀思之聲,非理性和情德音之樂也。

    桓帝聽楚琴,慷慨歎息,悲酸傷心, 漢桓帝也。

    楚琴者是楚琴,曲曲有楚姬怨曲辭。

    桓帝聽之,聞其哀怨慘凄。

    帝遂乃悲酸也。

     曰:善哉。

    為琴若此,豈非樂乎。

    夫樂者,聲樂而心和,所以非為樂也。

    今則聲哀而心悲,灑淚而獻歌,是以悲為樂也。

    若以悲為樂,亦何樂之有哉。

    今怨思之聲施於管弦,聽其音者不淫則悲。

    淫則亂男女之辯,悲則感怨思之聲,豈所謂樂哉。

    故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

    樂不和順,則氣有蓄滞;氣有蓄滞,則有悖逆詐僞之心,淫泱妄作之事。

    是以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聲慝禮,不接心術。

    使人心和而不亂者,雅樂之情也。

    故為詩頌以宣其志,锺鼓以節其耳,羽旎以制其目,聽之者不傾,視之者不邪。

    耳目不傾不邪,則邪音不入;邪音不入,則情性内和;情性内和,然後乃為樂也。

     履信第八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

     人無信不立,故曰:去食存信。

    《論語》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以立。

    故信之行於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於行,猶舟之待橄也。

    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概何以行之。

    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川也。

    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橄而行舟也。

    是适郢者而首冥山, 郢土在南,冥山在北。

     背道愈遠矣。

    自古皆有死,人非信不立。

    故豚魚着,信之所及也。

     豚魚者,是《周易·中孚》卦名,主信。

    卦蔔得此兆,所期鈴會,畋獵鈴得。

    故主信也。

     允哉。

    斯言非信不成。

    齊桓不背曹劇之盟,晉文不棄伐原之誓, 晉文侯将兵士伐原氏,令士卒人查三日糧,糧盡即還。

    至彼圍原氏城三日,而原氏不降,文侯欲還。

    原氏城中有人來降,說雲:城中糧盡,明旦将降,君可留待降。

    文侯曰:我與士卒契約,三日糧盡即還。

    今若不還,是無信也。

    得城失信,吾不為也。

    遂收軍還。

    原氏聞之,請命自降。

    諸侯自此歸附,由如伐原之信也。

     昊起不虧移轅之賞, 吳起者,魏将也。

    欲伐秦,恐士卒軍人不信,乃埋一車轅於市東門,書日:如有人能移此轅着西門者,即給土田宅百畝,黃金百斤。

    三日無人敢移。

    起更書曰:能移者給土田宅五百畝,黃金五百斤。

    時有一人來移,即依賜之。

    於是召慕人伐秦,遂克。

    此則不虧移轅之賞者也。

     魏侯不乖虞人之期, 虞人,掌山澤之官也。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明日。

    欲發,遂遇大雨。

    左右谏止之。

    文侯曰:吾不急於禽獸,吾與虞人期,恐失信。

    遂冒雨以 赴也。

     用能德光於宇宙,名流於古今不圬者也。

    故春之得風,風不信則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則發生之德廢。

    夏之得炎,炎不信則卉木不長,卉木不長則長赢之德廢。

    秋之得雨,雨不信則百谷不實,百谷不實則收成之德廢。

    冬之得寒,寒不信則水土不堅,水土不堅則安靜之德廢。

    以天地之靈,氣候不信,四時猶廢,而況於人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僞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使柳季雲是, 柳季是魯國有信之人也。

     則請受之。

    魯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

    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也。

    乃獻岑鼎。

    小鄰射以邑奔魯,魯使季路,要我君無盟矣。

    乃使子路。

    子路辭焉。

    季孫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焉。

    子路曰: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

    由不能矣。

    夫柳季、季路,魯之匹夫,立信於衡門而聲馳於天下。

    故齊鄰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

    信之為德,豈不大哉。

    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

    鞅謂昂曰:昔鞅與公子善,今俱為兩國,将不忍相攻,願一飲醮以休二師。

    公子許焉,遂與之會。

    鞅伏甲虜之擊,破魏軍。

    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詐,遂車裂於市。

    夫商鞅,秦之柱臣,名重於海内,貪詐僞之小功,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