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卷下

關燈
,動勢分矣。

     散不得問,則勢不行。

    故散勢者待間而動。

    動而得問,勢自分矣。

     故善思問者,必内精五氣,外視虛實,動而不失分散之實。

     五氣内精,然後可以外察。

    虛實之理不失,則問叉可知。

    有問鈴知,故能不失分散之實也。

     動則随其志意,知其計謀。

     計謀者,志意之所成。

    故随其志意鈴知其計謀也。

     勢者利害之央,權變之威。

    勢敗者不以神肅察也。

     神不肅察,所以勢敗。

     轉圓法猛獸。

     言聖智之不窮圓之無止,猛獸。

    轉圓者事至,若轉圓之無止。

    轉猶獸威無盡。

     轉圓法無窮之計。

    無窮者之心以原不測之智心術。

     聖心若鏡,物感斯應,故不測之智、心衍之要可通也。

     而神道混沌為一義無窮。

    以變論萬義#18類,說 既以聖心原不測混沌,妙物杳冥變,說無窮之義也。

     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陽,或吉或兇,必有聖人以不測之智而通,通心衛,故雖神道,而能類其萬類之或圓或方,事類不同然後謀興。

     謀興或陰然後事濟。

    事無常準,故形容不同,圓者運而無窮,方者止而有分,陰則港謀未兆,陽則功用斯彰#19,吉則福至,兇則禍來。

    兀此事皆反覆#20。

    故日事類不同者也。

     故聖人懷此之用,轉圓而求其合。

     此謂所謀圓方以下六事,既有不同,或多乖謬。

    故聖人法#21轉圓之思,以求順通合也。

     故興造化者為始,動作無不包大道,以觀神明之域。

     聖人體道,以為用其動也,神其随也。

    天故興造教化其功,動作先合大道之理,以稽神明之域。

    神道不違,然後發施号令。

     天地無極,人事無窮,各以成其類,見其計謀,必知其吉兇、成敗之所終也。

     天地則獨長且久,故無極。

    人事則吉兇相生,故無窮。

    天地以日月不過、陵谷不遷為成,人事以長保元亨、考終厥命為成。

    故見其計謀之得失,則吉兇成敗之所終皆可知也。

     轉圓者,或轉而吉,或轉而兇。

    聖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轉圓而從方。

     言吉兇無常準,故取類轉圓。

    然聖人坐忘遺鑒,體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後轉圓而從其方,棄兇而從吉。

    方,謂存亡之所在也。

     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轉化者所以觀計謀,接物者所以觀進退之意。

     圓者通變不窮,故能合彼此之語。

    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錯有為之事。

    轉化者改禍為福,故可觀計謀之得失。

    接物者順通人情,故可以觀進退之意、是非之事也。

     皆見其會,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

     謂上四者叉見會之變,然後總其綱要而結之,則情僞之說可接引而盡矣。

     損兌法靈曹。

     老子日:塞其兌。

    河上公日:兌,目也。

    莊子曰:心有眼。

    然則兌者,謂以心眼察理也。

    損者,謂喊損他慮專以心察也。

    兌能知得失,着能知休答,故損兌法靈着也。

     損兌者,幾危之央也。

     幾危之理#22,兆動#23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見。

    故日:損兌者,幾危之次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敗,幾危之動,不可不察。

     适然者,有時而然也。

    物之成敗有時而然,幾危之動自微至着。

    若非情适遠心,知機玄覽,則不能知於未兆,察於未形。

    使風濤潛駭,危機密發,然後河海之量埋為窮流,一贊之積疊成山嶽。

    不謀其始,雖悔何之。

    故日:不可不察。

     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於事。

     夫聖人者勤於求賢,密於任使。

    故端拱無為以待有德之士。

    士之至也,鈴敷奏以言。

    故日:言察辭也。

    又明試以功,故日:合於事也。

     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

     用其心眼,故能知之。

    喊損他慮,故能行之。

     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聖人不為辭也。

     言喊損之說,及其所說之物,理有不一可,聖人不生辭以論。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辭不煩而心不虛,志不亂而意不邪。

     智者聽輿人之訟,采刍莞之言。

    雖複辨周,萬物不自說也。

    故不以己能言而棄人之言。

    既有衆言,故辭當而不煩,還任衆心,故心誠而不僞。

    心誠言當,志意豈複亂哉。

     當其難易而後為之謀,自然之道以為實。

     失事#24而後謀生,改常而後計起。

    故心當其難易之際,然後為之謀。

    謀失自然之道,則事廢而功虧。

    故爻因自然之道,以為用謀之實也。

     圓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謂大功。

    益之損之,皆為之辭。

     夫謀之妙者,鈴能轉禍為福,因敗成功,追#25彼而成我也。

    彼用圓者謀,令不行;彼用方者謀,令不止。

    ·然則圓行方止,理之常也。

    吾謀既發,彼不得其常,豈非大功哉。

    至於謀之棋益,皆為生辭以論其得失也。

     用分威散勢之權,以見其兌,威其機危乃為之次。

     夫所以能分威散勢者,心眼之由也。

    心眼既明,機危之威可知之矣。

    既知之,然後能次之。

     故善損兌者,譬若決水於千仞之堤,轉圓石於萬仞之溪。

    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26。

     言善損慮以專心眼者,見事審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