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卷下

關燈
,勢震動物也。

    上分,謂散亡也。

    下分,謂我有其威而能動彼。

    故日乃能分也。

     實意法剩蛇。

     意有#7委曲,蛇能屈伸,故實意法騰蛇也。

     實意者,氣之慮也。

     意實則氣平,氣平則慮審。

    故曰實意者氣之慮。

     心欲安靜,慮欲深遠。

    心安靜則神明榮,慮深遠則計謀成。

    神明榮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

     智不可亂,故能成其計謀。

    功不可閑,故能甯其邦國。

     意慮定,則心遂安,則其所行不錯。

    神者,得則凝。

     心安,則物無為而順理,不思而玄覽。

    故雖心之所不錯#8,神自得之。

    得之,則無不成矣。

    凝者,成也。

     識氣寄,奸邪得而倚之,詐謀得而惑之,言無由心矣。

     寄,謂客寄,言氣非真,但客寄耳。

    故奸邪得而倚之,詐謀得而惑之。

    如此,則言皆胸臆無複由心矣。

     故信心術,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慮之交會,聽之候之也。

     言心衛誠明而不虧,真一守固而不化。

    然後待人接物,彼鈴輸誠盡意,智者慮能,明者獻策,上下同心,故能交會也。

    用天下之耳聽,故物侯可知矣。

     計謀者,存亡樞機,慮不會,則聽不審矣。

    候之不得,計謀失矣,則意無所信,虛而無實。

     計得則存,計失則亡。

    故日:計謀者存亡之樞機。

    慮不合物,則聽者不為己聽。

    不審着#9。

    聽既不審,候豈得哉。

    乖候而謀,非失而何。

    計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虛僞,無複誠實。

    故計謀之慮,務在實意。

    實意爻從心衍始#10,-故日鈴在心衛始也。

     無為而求,安靜五髒,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動,乃能内視反聽,定志思之大虛,待神往來。

     言欲求安心之道,叉寂澹無為。

    如此,則五髒安靜,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動,則可以内視無形,反聽無聲。

    志慮定#11,太虛至,神明千萬往來歸於己也。

     以觀天地開辟,知萬物所造化,見陰陽之終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不見而命,不行而至。

     唯神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能知於不知,見於不見,豈待出戶牖閥之,然後知見哉。

    固以不見,而命不行而至也。

     是謂道知,以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宿矣。

     道,無思也,無為也。

    然則道知者,豈用知而知哉。

    以其無知,故能通神明,應於無方,而神來舍矣#12。

    宿,猶舍也。

     分威法伏熊。

     精虛動物謂之威,發近震遠謂之分。

    熊之搏擊,鈴先伏而後動,故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覆,猶衣被也。

    震神明衣被,然後其職#13可分也。

     故靜固志意,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

     言緻神之道,鈴須靜意固志,自歸其舍,則神之威覆隆盛矣。

    舍者,志意之宅也。

     威覆盛,則内實堅。

    内實堅,則莫當。

    莫當,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如其天。

     外威既盛,則内志堅實。

    表裹相副,誰敢當之,物不能當之。

    物不能當,則我之威分矣。

    威分動,則物皆肅然,畏其人之若天也。

     以實取虛,以有取無,若以镒稱珠。

     言威勢既盛,人物肅然,是我實有而彼虛無。

    故能以我實取彼虛,以我有取彼無。

    其#14取之也,動爻相應,猶稱珠以成镒。

    二十四铢為镒者也。

     故動者必随,唱者必和。

    撓其一指,觀其餘次,動變見形,無能間者, 言威分勢震物猶風,故能動叉有随,唱叉有和。

    但撓其指,以名呼之,則韋物畢至,然徐徐以次,觀其餘衆,猶性安之,各令得所。

    於是風以動之,變以化之,猶泥之在鈞,韋器之形自見。

    如此,則天下樂,推而不厭,誰能問之也。

     審於唱和,以問見問,動變明而威可分。

     言審識唱和之理,故能有問爻知。

    我既知問,亦既見問,即能問,故能明於動變而威可分者。

     将欲動變,必先養志,伏意以視問。

     既能養志,伏意視之其問,則變動之衍可成矣。

     知其固實者自養也,讓己者養人也。

    故神存兵亡,乃為之形勢。

     謂自知志意固實者,此可以自養也。

    能行禮讓於己者,乃可以養人也。

    如此,則神存於内,兵亡於外,乃可為之形勢也。

     散勢法驚烏。

     勢散而後物服,猶烏擊禽獲。

    故散勢法驚烏也。

     散勢者,神之使也。

     勢由神發,故勢者神之使。

     用之,必循問而動。

     無問,則勢不行,故用之,叉循問而動。

     威肅内盛,推問而行之,則勢散。

     言威敬#15内盛行之,又因問而發,則勢自然而散矣。

     夫散勢者,心虛志溢。

     心虛則物無不包,志溢則事無不次,所以能散其勢。

     意失#16威勢,精神不專,其言外而多變。

     志意衰微而失勢,精神挫鈕而不專,則言疏外而谲變。

     故觀其志意為度數,乃以揣說圖事,盡圓方,齊長短。

     知其志意隆替,然後可為之度數。

    度數既立,乃後揣說之。

    圖其事也,叉盡圓方之理,齊#17短長之用也。

     無則不散勢。

    散勢者,待問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