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喻
關燈
小
中
大
之更西者乎?”予笑日:“更有奇法,以築牆之土墊道,則道平矣。
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牆為?”越數日道成,而道傍無一人迹矣。
瓦礫在道,過者皆弗見也,裹之以紙,人必拾之矣,十襲而椟之,人必盜之矣。
故藏之,人思亡之,掩之,人思檢之;圍之,人思窺之;障之,人思望之,惟光明者不令人疑。
故君子置其身于光天化日之下,醜好在我,我無飾也,愛憎在人,我無與也。
穩卓腳者于平處着力,益甚其不平。
不平有二:有兩聥不平,有一隅不平。
于不少處着力,必緻其欹斜。
極必反,自然之勢也。
故繩過絞則反轉,擲過急則反射。
無知之物尚爾,勢使然也。
是把鑰匙都開底鎖,隻看投簧不投簧。
蜀道不難,有難于蜀道者,隻要在人得步。
得步則蜀道若周行,失步則家庭皆蜀道矣。
未有冥行疾走于斷崖絕壁之道而不傾跌者。
張敬伯常經山險,謂餘曰,“天下事常震于始,而安于習。
某數過棧道,初不敢移足,今如履平地矣。
“餘曰:”君始以為險,是不險;近以為不險,卻是險。
“ 君子之教人也,能妙夫因材之術,不能變其各具之質。
譬之地然,發育萬物者,其性也,草得之而為柔,木得之而為剛,不能使草之為木,而木之為草也。
是故君子以人治人,不以我治人。
無星之秤,公則公矣,而不分明,無權之秤,平則平矣,而不通變。
君子不法焉。
羊腸之隘,前車覆而後車協力,非以厚之也。
前車當關,後車停駕,匪惟同緩急,亦且共利害。
為人也,而實自為也。
嗚呼!士君子共事而忘人之急,無乃所以自孤也夫? 萬水自發源處入百川,容不得,入江、淮、河、漢,容不得,直流至海,則浩浩恢恢,不知江、淮幾時入,河、漢何處來,兼收而并容之矣。
閑雜懊惱,無端謗讟,償來橫逆,加之衆人,不受,加之賢人,不受,加之聖人,則了不見其辭色,自有道以處之。
故聖人者,疾垢之海也。
兩物交必有聲,兩人交必有争。
有聲,兩剛之故也。
兩柔則無聲,一柔一剛亦無聲矣。
有争,兩貪之故也。
兩讓則無争,一貪一讓亦無争矣。
抑有進焉,一柔可以馴剛,一讓可以化貪。
石不入水者,堅也,磁不入水者,密也。
人身内堅而外密;何外感之能入?物有一隙,水即入一隙,物虛一寸,水即入一寸。
人有兄弟争長者,其一生于甲子八月二十五日,其一生于乙醜二月初三日。
一曰:“我多汝一歲。
”一曰:“我多汝月與日。
” 不決,訟于有司,有司無以自斷,曰:“汝兩人者,均平不相兄,更不然,遞相兄可也。
”(此河圖太衍對待流行之全數) 撻人者梃也,而受撻者不怨梃,殺人者刃也,而受殺者不怨刃。
人間等子多不準,自有準等兒,人又不識。
我自是定等子底人,用底是時行天平法馬。
頸檠一首,足荷七尺,終身由之而不覺其重,固有之也。
使他人之首枕我肩,他人之身在我足,則不勝其重矣。
不怕炊不熟,隻愁斷了火。
火不斷時,煉金煮砂可使為水作泥。
而今冷竈清鍋,卻恁空忙作甚? 王酒者,京師富店也。
樹百尺之竿揭,金書之簾羅,玉相之器,繪五楹之室,出十石之壺,名其館曰“五美”,飲者争趨之也。
然而酒惡,明日酒惡之名遍都市。
又明日,門外有張羅者。
予歎曰:“嘻!王酒以五美之名而彰一惡之實,自取窮也。
夫京師之市酒者不減萬家,其為酒惡者多矣,必人人嘗之,人人始知之,待人人知之,已三二歲矣。
彼無所表着以彰其惡,而飲者亦無所指記以名其惡也,計所獲視王酒亦百涪焉。
朱酒者,酒美亦無所表着,計所獲視王酒亦百倍焉。
”或曰:“為酒者将掩名以售其惡乎?”曰:“二者吾不居焉,吾居朱氏。
夫名為善之累也,故藏修者惡之。
彼朱酒者無名,何害其為美酒哉?” 有脍炙于此,一人曰鹹,一人曰酸,一人曰淡,一人曰辛,一人曰精,一人曰粗,一人曰生,一人曰熟,一人曰适口,未知誰是。
質之易牙而味定矣。
夫明知易牙之知味,而未必已口之信從,人之情也。
況世未必有易牙,而易牙又未易識,識之又來必信從已。
嗚呼!是非之難一久矣。
餘燕服長公服少許,餘惡之,令差短焉。
或曰:“何害?”餘曰:“為下者出其分寸長,以形在上者乏短,身之災也,害孰大焉?” 水至清不掩魚鲕之細,練至白不藏蠅點之缁。
故清白二宇,君子以持身則可,若以處世,道之賊而禍之薮也。
故渾淪無所不包,幽晦無所不藏。
人入餅肆,問:“餅直幾何?”館人曰:“餅一錢一。
”食數餅矣,錢如數與之,館人曰:“餅不用面乎?應面錢若幹。
”食者曰,“是也,”與之,又曰:“不
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牆為?”越數日道成,而道傍無一人迹矣。
瓦礫在道,過者皆弗見也,裹之以紙,人必拾之矣,十襲而椟之,人必盜之矣。
故藏之,人思亡之,掩之,人思檢之;圍之,人思窺之;障之,人思望之,惟光明者不令人疑。
故君子置其身于光天化日之下,醜好在我,我無飾也,愛憎在人,我無與也。
穩卓腳者于平處着力,益甚其不平。
不平有二:有兩聥不平,有一隅不平。
于不少處着力,必緻其欹斜。
極必反,自然之勢也。
故繩過絞則反轉,擲過急則反射。
無知之物尚爾,勢使然也。
是把鑰匙都開底鎖,隻看投簧不投簧。
蜀道不難,有難于蜀道者,隻要在人得步。
得步則蜀道若周行,失步則家庭皆蜀道矣。
未有冥行疾走于斷崖絕壁之道而不傾跌者。
張敬伯常經山險,謂餘曰,“天下事常震于始,而安于習。
某數過棧道,初不敢移足,今如履平地矣。
“餘曰:”君始以為險,是不險;近以為不險,卻是險。
“ 君子之教人也,能妙夫因材之術,不能變其各具之質。
譬之地然,發育萬物者,其性也,草得之而為柔,木得之而為剛,不能使草之為木,而木之為草也。
是故君子以人治人,不以我治人。
無星之秤,公則公矣,而不分明,無權之秤,平則平矣,而不通變。
君子不法焉。
羊腸之隘,前車覆而後車協力,非以厚之也。
前車當關,後車停駕,匪惟同緩急,亦且共利害。
為人也,而實自為也。
嗚呼!士君子共事而忘人之急,無乃所以自孤也夫? 萬水自發源處入百川,容不得,入江、淮、河、漢,容不得,直流至海,則浩浩恢恢,不知江、淮幾時入,河、漢何處來,兼收而并容之矣。
閑雜懊惱,無端謗讟,償來橫逆,加之衆人,不受,加之賢人,不受,加之聖人,則了不見其辭色,自有道以處之。
故聖人者,疾垢之海也。
兩物交必有聲,兩人交必有争。
有聲,兩剛之故也。
兩柔則無聲,一柔一剛亦無聲矣。
有争,兩貪之故也。
兩讓則無争,一貪一讓亦無争矣。
抑有進焉,一柔可以馴剛,一讓可以化貪。
石不入水者,堅也,磁不入水者,密也。
人身内堅而外密;何外感之能入?物有一隙,水即入一隙,物虛一寸,水即入一寸。
人有兄弟争長者,其一生于甲子八月二十五日,其一生于乙醜二月初三日。
一曰:“我多汝一歲。
”一曰:“我多汝月與日。
” 不決,訟于有司,有司無以自斷,曰:“汝兩人者,均平不相兄,更不然,遞相兄可也。
”(此河圖太衍對待流行之全數) 撻人者梃也,而受撻者不怨梃,殺人者刃也,而受殺者不怨刃。
人間等子多不準,自有準等兒,人又不識。
我自是定等子底人,用底是時行天平法馬。
頸檠一首,足荷七尺,終身由之而不覺其重,固有之也。
使他人之首枕我肩,他人之身在我足,則不勝其重矣。
不怕炊不熟,隻愁斷了火。
火不斷時,煉金煮砂可使為水作泥。
而今冷竈清鍋,卻恁空忙作甚? 王酒者,京師富店也。
樹百尺之竿揭,金書之簾羅,玉相之器,繪五楹之室,出十石之壺,名其館曰“五美”,飲者争趨之也。
然而酒惡,明日酒惡之名遍都市。
又明日,門外有張羅者。
予歎曰:“嘻!王酒以五美之名而彰一惡之實,自取窮也。
夫京師之市酒者不減萬家,其為酒惡者多矣,必人人嘗之,人人始知之,待人人知之,已三二歲矣。
彼無所表着以彰其惡,而飲者亦無所指記以名其惡也,計所獲視王酒亦百涪焉。
朱酒者,酒美亦無所表着,計所獲視王酒亦百倍焉。
”或曰:“為酒者将掩名以售其惡乎?”曰:“二者吾不居焉,吾居朱氏。
夫名為善之累也,故藏修者惡之。
彼朱酒者無名,何害其為美酒哉?” 有脍炙于此,一人曰鹹,一人曰酸,一人曰淡,一人曰辛,一人曰精,一人曰粗,一人曰生,一人曰熟,一人曰适口,未知誰是。
質之易牙而味定矣。
夫明知易牙之知味,而未必已口之信從,人之情也。
況世未必有易牙,而易牙又未易識,識之又來必信從已。
嗚呼!是非之難一久矣。
餘燕服長公服少許,餘惡之,令差短焉。
或曰:“何害?”餘曰:“為下者出其分寸長,以形在上者乏短,身之災也,害孰大焉?” 水至清不掩魚鲕之細,練至白不藏蠅點之缁。
故清白二宇,君子以持身則可,若以處世,道之賊而禍之薮也。
故渾淪無所不包,幽晦無所不藏。
人入餅肆,問:“餅直幾何?”館人曰:“餅一錢一。
”食數餅矣,錢如數與之,館人曰:“餅不用面乎?應面錢若幹。
”食者曰,“是也,”與之,又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