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喻

關燈
者也。

    譬之适長安者,皆志于長安,其行有疾遲,有止不止耳。

    若曰跬步者希百裡,百裡者希千裡,則非也。

    故造道之等,必由賢而後能聖,志之所希,則合下便欲與聖人一般。

    ” 言教不如身教之行也,事化不如意化之妙也。

    事化信,信則不勞而教成;意化神,神則不知而俗變。

    螟蛉語生,言化也。

     鳥孚生,氣化也。

    鼈思生,神化也。

     天道漸則生,躐則殺。

    陰陽之氣皆以漸,故萬物長養而百化昌遂。

    冬燠則生氣散,夏寒則生氣收,皆躐也。

    故聖人舉事,不駭人聽聞。

     隻一條線,把緊要機括提掇得醒,滿眼景物都生色,到處鬼神都響應。

     一法立而一弊生,誠是,然因弊生而不立法,未見其為是也。

    夫立法以禁弊,猶為防以止水也,堤薄土疏而乘隙決潰誠有之矣,未有因決而廢防者。

    無弊之法,雖堯、舜不能。

    生弊之法亦立法者之拙也。

    故聖人不苟立法,不立一事之法,不為一切之法,不懲小弊而廢良法,不為一對之弊而廢可久之法。

     廟堂之上最要蕩蕩平平,甯留有馀不盡之意,無為一着快心之事。

    或者不然予言,予曰:“君見懸墜乎?懸墜者,以一線系重物下垂,往來不定者也。

    當兩壁之間,人以一手撼之,撞于東壁重則反于西壁亦重,無撞而不反之理,無撞重而反輕之理,待其定也,中懸而止。

    君快于東壁之一撞,而不慮西壁之一反乎?國家以無事無福,無心處事,當可而止,則無事矣。

     地以一氣噓萬物,而使之生,而物之受其氣者,早暮不同,則物之性殊也,氣無早暮,夭喬不同,物之體殊也,氣無天喬,甘苦不同,物之味殊也,氣無甘苦,紅白不同,物之色殊也,氣無紅白,榮悴不同,物之禀遇殊也,氣無榮悴。

    盡吾發育之力,滿物各足之分量;順吾生植之道,聽其取足之多寡,如此而已。

    聖人之治天下也亦然。

     口塞而鼻氣盛,鼻塞而口氣盛,鼻口俱塞,脹悶而死。

    治河者不可不知也。

    故欲其力大而勢急,則塞其旁流,欲其力微而勢殺也,則多其支派,欲其蓄積而有用也,則節其急流。

    治天下之于民情也亦然。

     木鐘撞之也有木聲,土鼓擊之也有土響,未有感而不應者也,如何隻是怨尤?或曰:“亦有感而不應者。

    ”曰:“以發擊鼓,以羽撞鐘,何應之有?‘ 四時之氣,先感萬物,而萬物應。

    所以應者何也?天地萬物一氣也。

    故春感而糞壤氣升,雨感而礎石先潤,磁石動而針轉,陽燧映而火生,況有知乎?格天動物,隻是這個道理。

     積衰之難振也,如痿人之不能起。

    然若久痿,須補養之,使之漸起,若新痿,須針砭之,使之驟起。

     器械與其備二之不精,不如精其一之為約。

    二而精之,萬全之慮也。

     我之子我憐之,鄰人之子鄰人憐之,非我非鄰人之子,而轉相鬻育,則不死為恩矣。

    是故公衙不如私。

    舍之堅,驿馬不如家騎之肥,不以我有視之也。

    苟擴其無我之心,則垂永逸者不憚。

    今日之一勞,惟民财與力之可惜耳,奚必我居也?懷一體者,當使刍牧之常足,惟造物生命之可憫耳,奚必我乘也?嗚呼!天下之有我久矣,不獨此一二事也。

    學者須要打破這藩籬,才成大世界。

     脍炙之處,蠅飛滿幾,而太羹玄酒不至。

    脍炙日增,而欲蠅之集太羹玄酒,雖驅之不至也。

    脍炙徹而蠅不得不趨于太羹玄酒矣。

    是故返樸還淳,莫如崇儉而禁其可欲。

     駝負百鈞,蟻負一粒,各盡其力也,象飲數石,鼷飲一勺,各充其量也。

    君子之用人,不必其效之同,各盡所長而已。

     古人雲:“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這個末,好容易底。

    近世聲色不行,動大聲色,大聲色不行,動大刑罰,大刑罰才濟得一半事,化不化全不暇理會。

    常言三代之民與禮教習,若有奸宄然後麗刑,如腹與菽粟,偶一失調,始用藥餌。

    後世之民與刑罰習,若德化不由,日積月累,如孔子之三年,王者之必世,驟使欣然向道,萬萬不能。

    譬之剛腸硬腹之人,服大承氣湯三五劑始覺,而卻以四物,君子補之,非不養人,殊與疾悖,而反生他症矣。

    卻要在刑政中兼德禮,則德禮可行,所謂兼攻兼補,以攻為補,先攻後補,有宜攻有宜補,惟在劑量。

    民情不拂不縱始得,噫!可與良醫道。

     得良醫而撓之,與委庸醫而聽之,其失均。

     以莫耶授嬰兒而使之禦虜,以繁弱授蒙瞍而使之中的,其不勝任,授者之罪也。

     道途不治,不責婦人,中饋不治,不責仆夫。

    各有所官也。

     齊有南北官道洿下者裡馀,雨多行潦,行者不便則傍西踏人田行,行數日而成路。

    田家苦之,斷以橫牆,十步一堵,堵數十焉,行者避牆,更西踏田愈廣,數日又成路。

    田家無計,乃蹲田邊且罵且泣,欲止欲訟,而無如多人何也。

    或告之曰:“牆之所斷,已成棄地矣。

    胡不仆牆而使之通,猶得省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