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藻
關燈
小
中
大
而有也。
母之罪,宗廟君父之罪,非人子所得而庇也。
文姜、武後,莊公、中宗安得而私之?以情言,弒吾身者與我同丘陵,易吾姓者與我同血食;祖父之心悅乎?怒乎?對子而言則母尊,對祖父而言,則吾母臣妾也。
以血屬而言,祖父我同姓,而母異姓也,子為母忘身可也,不敢仇,雖殺我可也不敢仇。
宗廟也,父也,我得而專之乎?。
專祖父之廟以濟其私,不孝;重生我之恩,而忘祖父之仇,亦不孝;不體祖父之心,強所仇而與之共土同牢,亦不孝。
二婦之罪當誅,吾為人子不忍行,亦不敢行也;有為國讨賊者,吾不當聞,亦不敢罪也。
不誅不讨,為吾母者逋戮之元兇也。
葬于他所,食于别宮,稱後夫人而不系于夫,終身哀悼,以傷吾之不幸而已。
莊公、中宗皆昏庸之主,吾無責矣。
吾恨當時大臣陷君于大過而不顧也。
或曰:“葬我小君文姜,夫子既許之矣,于何罪,焉?”曰:“此胡氏失仲尼之意也。
仲尼蓋傷魯君臣之昧禮,而特着其事以示譏爾。
曰我言不當我而我之也,曰小君言不成小君而小君之也。
與曆世夫人同書而不異其詞,仲尼之心豈無别白至此哉?‘不然,姜氏會齊侯,每行必書其惡,惡之深如此而肯許其為我小君耶?”或曰:“子狃于母重而不敢不尊,授狃于君命而不敢不從,是亦權變之禮耳。
”餘曰:“否!否!宋桓夫人出耳,襄公立而不敢迎其母,聖人不罪。
襄公之薄恩而美夫人之守禮,況二婦之罪彌漫宇宙萬倍于出者,臣子忘祖父之重,而尊一罪大惡極之母,以伸其私,天理民彜滅矣。
道之不明一至是哉!餘安得而忘言?” 平生無一人稱譽,其人可知矣。
平生無一人诋毀,其人亦可知矣。
大如天,聖如孔子,未嘗盡可人意。
是人也,無分君子小人皆感激之,是在天與聖人上,賢耶?不肖耶?我不可知矣。
尋行數墨是頭巾見識,慎步矜趨是钗裙見識,大刀闊斧是丈夫見識,能方能圓、能大能小是聖人見識。
春秋人計可否,畏禮義,惜體面。
戰國人隻是計利害,機械變詐,苟謀成計得,顧甚體面?說甚羞恥? 太和中發出,金石可穿,何況民物有不孚格者乎? 自古聖賢孜孜汲汲,惕勵憂勤,隻是以濟世安民為己任,以檢身約己為先圖。
自有知以至于蓋棺,尚有未畢之性分,不了之心緣,不惟孔、孟,雖佛、老、墨翟、申、韓皆有一種斃而後已念頭,是以生不為世間贅疣之物,死不為幽冥浮蕩之鬼。
乃西晉王衍輩一出,以身為懶散之物,百不經心,放蕩于禮法之外,一無所忌,以浮談玄語為得聖之清,以滅理廢教為得道之本,以浪遊于山水之間為高人,以銜杯于糟曲之林為達士,人廢職業,家尚虛無,不止亡晉,又開天下後世登臨題詠之禍;長惰慢放肆之風,以至于今。
追原亂本,益開釁于莊、列、而基惡于巢、由。
有世道之責者,宜所戒矣。
微子抱祭器歸周,為宗祀也。
有宋之封,但使先王血食,則數十世之神靈有托,我可也,箕子可也,但屬子她者一人亦可也,若曰事異姓以苟富貴而避之嫌則淺之乎?其為識也,惟是箕子可為夷齊,而洪範之陳、朝鮮之封,是亦不可以已乎? 曰:系累之臣,釋囚訪道,待以不臣之禮而使作賓,固聖人之所不忍負也。
此亦達節之一事,不可為後世宗臣借口。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當局之君子不如旁觀之衆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君子豪傑戰兢惕勵,當大事勇往直前;小人豪傑放縱恣睢,拼一命橫行直撞。
老子猶龍不是尊美之辭,蓋變化莫測,淵深不露之謂也。
樂要知内外。
聖賢之樂在心,故順逆窮通随處皆泰;衆人之樂在物,故山溪花鳥遇境才生。
可恨讀底是古人書,作底是俗人事。
言語以不肖而多,若皆上智人,更不須一語。
能用天下而不能用其身,君子惜之。
善用其身者,善用天下者也。
粗豪人也自正氣,但一向恁底便不可與人道。
學者不能徙義改過,非是不知,隻是積慵久慣。
自家由不得自家,便沒一些指望。
若真正格緻了,便由不得自家,欲罷不能矣。
孔、孟以前人物隻是見大,見大便不拘孿小家勢,人尋行數墨,使殺了隻成就個狷者。
終日不歇口,無一句可議之言,高于緘默者百倍矣。
越是聰明人越教誨不得。
強恕,須是有這恕心才好。
勉強推去,若視他人饑寒痛楚漠然通不動心,是恕念已無,更強個甚?還須是養個恕出來,才好與他說強。
盜莫大于瞞心昧己,而竊劫次之。
明道受用處,陰得之佛、老,康節受用處,陰得之莊、列,然作用自是吾儒。
蓋能奴仆四氏,而不為其所用者。
此語人不敢道,深于佛、老之莊、列者自然默識得。
鄉原是似不是僞,孟子也隻定他個似字。
今人卻把似字作僞字看,不惟欠确,且末減了他罪。
不當事,不知自家不濟。
才随遇長,識以窮精。
坐談先生隻好說理耳。
沉溺了,如神附,如鬼迷,全由不得自家,不怕你明見真知。
眼見得深淵陡澗,心安意肯底直前撞去,到此翻然跳出,無分毫黏帶,非天下第一大勇不能。
學者須要知此。
巢父、許由,世間要此等人作甚?荷蒉晨門,長沮架溺知世道已不可為,自有無道則隐一種道理。
巢、由一派有許多人皆污濁堯、舜,哕吐臯、夔,自謂曠古高人,而不知不仕無義潔一身以病天下,吾道之罪人也。
且世無巢、許不害其為唐虞,無堯、舜、臯、夔,巢、許也沒安頓處,誰成就你個高人? 而今士大夫聚首時,隻問我輩奔奔忙忙、熬熬煎煎,是為天下國家,欲濟世安民乎?是為身家妻子,欲位高金多乎?世之治亂,民之死生,國之安危,隻于這兩個念頭定了。
嗟夫! 吾輩日多而世益苦,吾輩日貴而民日窮,世何貴于有吾輩哉? 隻氣盛而色浮,便見所得底淺。
邃養之人安詳沉靜,豈無慷慨激切,發強剛毅時,畢竟不輕恁的。
以激為直,以淺為誠,皆賢者之過。
評品古人,必須胸中有段道理,如權平衡直,然後能稱輕重。
若執偏見曲說,昧于時不知其勢,責其病不察其心,未嘗身處其地,未嘗心籌其事,而日某非也,某過也,是瞽指星、聾議樂,大可笑也。
君子恥之。
小勇噭燥,巧勇色笑,大勇沉毅,至勇無氣。
為善去惡是,趨吉避兇惑矣。
陰陽異端之說也,祀非類之 鬼,禳白緻之災,祈難得之福,泥無損益之時,日宗趨避之邪術。
悲夫!愚民之抵死而不悟也。
即悟之者,亦狃天下皆然,而不敢異。
至有名公大人,尤極信尚。
嗚呼!反經以正邪慝,将誰望哉? 夫物愚者真,智者僞;愚者完,智者喪。
無論人,即鳥之返哺,雉之耿介鳴鸠,均平專一,睢鸠和而不流,雁之貞靜自守,驺虞之仁,獬豸之隸正嫉邪,何嘗有矯僞哉?人亦然,人之全其天者,皆非智巧者也。
才智巧,則其天漓矣;漓則其天可奪,惟愚者之天不可奪。
故求道真,當求之愚;求不二心之臣以任天下事,亦當求之愚。
夫愚者何嘗不智哉?愚者之智,純正專一之智也。
面色不浮,眼光不亂,便知胸中靜定非久養不能。
《禮》曰:“俨若思,安定辭,善形容,有道氣象矣。
”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務必疏;于虛文烨烨者,于本實必薄。
聖賢把持得義字最幹淨,無分毫利字幹擾。
衆人才有義舉,便不免有個利字來擾亂。
利字不得,便做義字不成。
道自孔、孟以後,無人識三代以上面目。
漢儒無見于精,宋儒無見于大。
有憂世之實心,泫然欲淚,有濟世之實才,施處辄宜。
斯人也,我願為曳履執鞭。
若聚談紙上,微言不關國家治忽;争
母之罪,宗廟君父之罪,非人子所得而庇也。
文姜、武後,莊公、中宗安得而私之?以情言,弒吾身者與我同丘陵,易吾姓者與我同血食;祖父之心悅乎?怒乎?對子而言則母尊,對祖父而言,則吾母臣妾也。
以血屬而言,祖父我同姓,而母異姓也,子為母忘身可也,不敢仇,雖殺我可也不敢仇。
宗廟也,父也,我得而專之乎?。
專祖父之廟以濟其私,不孝;重生我之恩,而忘祖父之仇,亦不孝;不體祖父之心,強所仇而與之共土同牢,亦不孝。
二婦之罪當誅,吾為人子不忍行,亦不敢行也;有為國讨賊者,吾不當聞,亦不敢罪也。
不誅不讨,為吾母者逋戮之元兇也。
葬于他所,食于别宮,稱後夫人而不系于夫,終身哀悼,以傷吾之不幸而已。
莊公、中宗皆昏庸之主,吾無責矣。
吾恨當時大臣陷君于大過而不顧也。
或曰:“葬我小君文姜,夫子既許之矣,于何罪,焉?”曰:“此胡氏失仲尼之意也。
仲尼蓋傷魯君臣之昧禮,而特着其事以示譏爾。
曰我言不當我而我之也,曰小君言不成小君而小君之也。
與曆世夫人同書而不異其詞,仲尼之心豈無别白至此哉?‘不然,姜氏會齊侯,每行必書其惡,惡之深如此而肯許其為我小君耶?”或曰:“子狃于母重而不敢不尊,授狃于君命而不敢不從,是亦權變之禮耳。
”餘曰:“否!否!宋桓夫人出耳,襄公立而不敢迎其母,聖人不罪。
襄公之薄恩而美夫人之守禮,況二婦之罪彌漫宇宙萬倍于出者,臣子忘祖父之重,而尊一罪大惡極之母,以伸其私,天理民彜滅矣。
道之不明一至是哉!餘安得而忘言?” 平生無一人稱譽,其人可知矣。
平生無一人诋毀,其人亦可知矣。
大如天,聖如孔子,未嘗盡可人意。
是人也,無分君子小人皆感激之,是在天與聖人上,賢耶?不肖耶?我不可知矣。
尋行數墨是頭巾見識,慎步矜趨是钗裙見識,大刀闊斧是丈夫見識,能方能圓、能大能小是聖人見識。
春秋人計可否,畏禮義,惜體面。
戰國人隻是計利害,機械變詐,苟謀成計得,顧甚體面?說甚羞恥? 太和中發出,金石可穿,何況民物有不孚格者乎? 自古聖賢孜孜汲汲,惕勵憂勤,隻是以濟世安民為己任,以檢身約己為先圖。
自有知以至于蓋棺,尚有未畢之性分,不了之心緣,不惟孔、孟,雖佛、老、墨翟、申、韓皆有一種斃而後已念頭,是以生不為世間贅疣之物,死不為幽冥浮蕩之鬼。
乃西晉王衍輩一出,以身為懶散之物,百不經心,放蕩于禮法之外,一無所忌,以浮談玄語為得聖之清,以滅理廢教為得道之本,以浪遊于山水之間為高人,以銜杯于糟曲之林為達士,人廢職業,家尚虛無,不止亡晉,又開天下後世登臨題詠之禍;長惰慢放肆之風,以至于今。
追原亂本,益開釁于莊、列、而基惡于巢、由。
有世道之責者,宜所戒矣。
微子抱祭器歸周,為宗祀也。
有宋之封,但使先王血食,則數十世之神靈有托,我可也,箕子可也,但屬子她者一人亦可也,若曰事異姓以苟富貴而避之嫌則淺之乎?其為識也,惟是箕子可為夷齊,而洪範之陳、朝鮮之封,是亦不可以已乎? 曰:系累之臣,釋囚訪道,待以不臣之禮而使作賓,固聖人之所不忍負也。
此亦達節之一事,不可為後世宗臣借口。
無心者公,無我者明。
當局之君子不如旁觀之衆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君子豪傑戰兢惕勵,當大事勇往直前;小人豪傑放縱恣睢,拼一命橫行直撞。
老子猶龍不是尊美之辭,蓋變化莫測,淵深不露之謂也。
樂要知内外。
聖賢之樂在心,故順逆窮通随處皆泰;衆人之樂在物,故山溪花鳥遇境才生。
可恨讀底是古人書,作底是俗人事。
言語以不肖而多,若皆上智人,更不須一語。
能用天下而不能用其身,君子惜之。
善用其身者,善用天下者也。
粗豪人也自正氣,但一向恁底便不可與人道。
學者不能徙義改過,非是不知,隻是積慵久慣。
自家由不得自家,便沒一些指望。
若真正格緻了,便由不得自家,欲罷不能矣。
孔、孟以前人物隻是見大,見大便不拘孿小家勢,人尋行數墨,使殺了隻成就個狷者。
終日不歇口,無一句可議之言,高于緘默者百倍矣。
越是聰明人越教誨不得。
強恕,須是有這恕心才好。
勉強推去,若視他人饑寒痛楚漠然通不動心,是恕念已無,更強個甚?還須是養個恕出來,才好與他說強。
盜莫大于瞞心昧己,而竊劫次之。
明道受用處,陰得之佛、老,康節受用處,陰得之莊、列,然作用自是吾儒。
蓋能奴仆四氏,而不為其所用者。
此語人不敢道,深于佛、老之莊、列者自然默識得。
鄉原是似不是僞,孟子也隻定他個似字。
今人卻把似字作僞字看,不惟欠确,且末減了他罪。
不當事,不知自家不濟。
才随遇長,識以窮精。
坐談先生隻好說理耳。
沉溺了,如神附,如鬼迷,全由不得自家,不怕你明見真知。
眼見得深淵陡澗,心安意肯底直前撞去,到此翻然跳出,無分毫黏帶,非天下第一大勇不能。
學者須要知此。
巢父、許由,世間要此等人作甚?荷蒉晨門,長沮架溺知世道已不可為,自有無道則隐一種道理。
巢、由一派有許多人皆污濁堯、舜,哕吐臯、夔,自謂曠古高人,而不知不仕無義潔一身以病天下,吾道之罪人也。
且世無巢、許不害其為唐虞,無堯、舜、臯、夔,巢、許也沒安頓處,誰成就你個高人? 而今士大夫聚首時,隻問我輩奔奔忙忙、熬熬煎煎,是為天下國家,欲濟世安民乎?是為身家妻子,欲位高金多乎?世之治亂,民之死生,國之安危,隻于這兩個念頭定了。
嗟夫! 吾輩日多而世益苦,吾輩日貴而民日窮,世何貴于有吾輩哉? 隻氣盛而色浮,便見所得底淺。
邃養之人安詳沉靜,豈無慷慨激切,發強剛毅時,畢竟不輕恁的。
以激為直,以淺為誠,皆賢者之過。
評品古人,必須胸中有段道理,如權平衡直,然後能稱輕重。
若執偏見曲說,昧于時不知其勢,責其病不察其心,未嘗身處其地,未嘗心籌其事,而日某非也,某過也,是瞽指星、聾議樂,大可笑也。
君子恥之。
小勇噭燥,巧勇色笑,大勇沉毅,至勇無氣。
為善去惡是,趨吉避兇惑矣。
陰陽異端之說也,祀非類之 鬼,禳白緻之災,祈難得之福,泥無損益之時,日宗趨避之邪術。
悲夫!愚民之抵死而不悟也。
即悟之者,亦狃天下皆然,而不敢異。
至有名公大人,尤極信尚。
嗚呼!反經以正邪慝,将誰望哉? 夫物愚者真,智者僞;愚者完,智者喪。
無論人,即鳥之返哺,雉之耿介鳴鸠,均平專一,睢鸠和而不流,雁之貞靜自守,驺虞之仁,獬豸之隸正嫉邪,何嘗有矯僞哉?人亦然,人之全其天者,皆非智巧者也。
才智巧,則其天漓矣;漓則其天可奪,惟愚者之天不可奪。
故求道真,當求之愚;求不二心之臣以任天下事,亦當求之愚。
夫愚者何嘗不智哉?愚者之智,純正專一之智也。
面色不浮,眼光不亂,便知胸中靜定非久養不能。
《禮》曰:“俨若思,安定辭,善形容,有道氣象矣。
”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務必疏;于虛文烨烨者,于本實必薄。
聖賢把持得義字最幹淨,無分毫利字幹擾。
衆人才有義舉,便不免有個利字來擾亂。
利字不得,便做義字不成。
道自孔、孟以後,無人識三代以上面目。
漢儒無見于精,宋儒無見于大。
有憂世之實心,泫然欲淚,有濟世之實才,施處辄宜。
斯人也,我願為曳履執鞭。
若聚談紙上,微言不關國家治忽;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