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

關燈
自視亦有上達,自歎不如無懷葛天之世矣。

     學者不長進,病根隻在護短。

    聞一善言,不知不肯問;理有所疑,對人不肯問,恐人笑己之不知也。

    孔文子不恥下問,今也恥上問;顔子以能問不能,今也以不能問能。

    若怕人笑,比德山捧臨濟喝法壇對衆如何承受?這般護短,到底成個人笑之人。

    一笑之恥,而終身之笑顧不恥乎?兒曹戒之。

     學問之道,便是正也,怕雜。

    不一則不真,不真則不精。

    入萬景之山,處處堪遊,我原要到一處,隻休亂了腳;入萬花之谷,朵朵堪觀,我原要折一枝,隻休花了眼。

     日落趕城門,遲一腳便關了,何處止宿?故學貴及時。

    懸崖抱孤樹,松一手便脫了,何處落身?故學貴着力。

    故傷悲于老大,要追時除是再生;既失于将得,要仍前除是從頭。

     學問要訣隻有八個字:“涵養德性,變化氣質。

    ”守住這個,再莫問迷津問渡。

     點檢将來,無愧心,無悔言,無恥行,胸中何等快樂!隻苦不能,所以君子有終身之憂。

    常見王心齋“學樂歌”,心頗疑之,樂是自然養盛所緻,如何學得。

     除不了“我”,算不得學問。

     學問二字原自外面得來。

    蓋學問之理,雖全于吾心,而學問之事,則皆古今名物,人人而學,事事而問,攢零合整,融化貫串,然後此心與道方浃洽暢快。

    若怠于考古,恥于問人,聰明隻自己出,不知怎麼叫做學者。

     聖人千言萬語,經史千帙萬卷,都是教人學好,禁人為非。

    若以先哲為依歸,前言為律令,即一二語受用不盡。

    若依舊作世上人,或更污下,即将蒼颉以來書讀盡,也隻是個沒學問底人。

     萬金之賈,貨雖不售不憂;販夫閉門數曰,則愁苦不任矣。

    凡不見知而愠,不見是而悶,皆中淺狹而養不厚者也。

     善人無邪夢,夢是心上有底。

    男不夢生子,女不夢娶妻,念不及也。

    隻到夢境,都是道理上做。

    這便是許大工夫,許大造詣。

     天下難降伏、難管攝底,古今人都做得來,不謂難事。

    惟有降伏管攝自家難,聖賢做工夫隻在這裡。

     吾友楊道淵常自歎恨,以為學者讀書,當失意時便奮發,曰:“到家郄要如何?”及奮發數日,或倦怠,或應酬,則曰:“且歇下一時,明日再做。

    ”且、卻二字循環過了一生。

    予深味其言。

    士君子進德修業皆為且、卻二字所牽縛,白首竟成浩歎。

    果能一旦奮發有為,鼓舞不倦,除卻進德是斃而後已工夫,其餘事業,不過五年七年,無不成就之理。

     君子言見聞,不言不見聞;言有益,不言不益。

     對左右言,四顧無愧色;對朋友言,臨别無戒語,可謂光明矣,胸中何累之有? 學者常看得為我之念輕,則欲念自薄,仁心自達。

    是以為仁工夫曰“克己”,成仁地位曰“無我”。

     天下事皆不可溺,惟是好德欲仁不嫌于溺。

     把矜心要去得毫發都盡,隻有些須意念之萌,面上便帶着。

    聖賢志大心虛,隻見得事事不如人,隻見得人人皆可取,矜念安從生?此念不忘,隻一善便自足,淺中狹量之鄙夫耳。

     師無往而不在也,鄉國天下古人師善人也,三人行則師惡人矣。

    予師不止此也,鶴之父子,蟻之君臣,鴛鴦之夫婦,果然之朋友,鳥之孝,驺虞之仁,雉之耿介,鸠之守拙,則觀禽哭而得吾師矣。

    松柏之孤直,蘭芷之清芳,萍藻之潔,桐之高秀,蓮之淄泥不染,菊之晚節愈芳,梅之貞白,竹之内虛外直、圓通有節,則觀草木而得吾師矣。

    山之鎮重,川之委曲而直,石之堅貞,淵之涵蓄,土之渾厚,火之光明,金之剛健,則觀五行而得吾師矣。

    鑒之明,衡之直,權之通變,量之有容,機之經綸,則觀雜物而得吾師矣。

    嗟夫!能自得師,則盈天地間皆師也。

    不然堯舜自堯舜,朱均自朱均耳。

     聖賢隻在與人同欲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便是聖人。

    能近取譬,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便是賢者。

    專所欲于己,施所惡于人,便是小人。

    學者用情,隻在此二字上體認,最為吃緊,充得盡時,六合都是個,有甚一己。

     人情隻是個好惡,立身要在端好惡,治人要在同好惡。

    故好惡異,夫妻、父子、兄弟皆寇仇;好惡同,四海、九夷、八蠻皆骨肉。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有志者事竟成,那怕一生昏弱。

    “内視之謂明,反聽之謂聰,自勝之謂強。

    ”,外求則失愈遠,空勞百倍精神。

     寄講學諸雲:“白日當天,又向蟻封尋爝火;黃金滿室,卻穿鹑結丐藜羹。

     歲首桃符:“新德随年進,昨非與歲除。

    ” 縱作神仙,到頭也要盡;莫言風水,何地不堪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