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關燈


    躬逢而心期,則天下至遇也:君臣之堯舜,父子之文周,師弟之孔顔。

     “隔”之一字,人情之大患。

    故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上下之交,務去隔,此字不去而不怨叛者,未之有也。

     仁者之家:父子愉愉如也,夫婦雝雝如也,兄弟怡怡如也,僮仆欣欣如也,一家之氣象融融如也。

    義者之家:父子凜凜如也,夫婦嗃嗃如也,兄弟翼翼如也,僮仆肅肅如也,一家之氣象栗栗如也。

    仁者以恩勝,其流也知和而和;義者以嚴勝,其流也疏而寡恩。

    故聖人之居家也,仁以主之,義以輔之,洽其太和之情,但不潰其防,斯已矣。

    其井井然嚴城深塹,則男女之辨也!雖聖人不敢與家人相忘。

     父在居母喪,母在居父喪,以從生者之命為重。

    故孝子不以死者憂生者,不以小節傷大體,不泥經而廢權,不徇名而害實,不全我而傷親。

    所貴乎孝子者,心親之心而已。

     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夷、齊非湯武,明臣道也。

    此天下之大妨也!不然,則亂臣賊子接踵矣,而難為君。

    天下不可一日無民,故孔、孟是湯武,明君道也。

    此天下之大懼也!不然,則暴君亂主接踵矣,而難為民。

     爵祿恩寵,聖人未嘗不以為榮。

    聖人非以此為加損也。

    朝廷重之以示勸,而我輕之以示高,是與君忤也,是窮君鼓舞天下之權也。

    故聖人雖不以爵祿恩寵為榮,而未嘗不榮之,以重帝王之權,以示天下帝王之權之可重,此臣道也。

     人子和氣、愉色、婉容,發得深時,養得定時,任父母冷面寒鐵,雷霆震怒,隻是這一腔溫意、一面春風,則自無不回之天,自無屢變之天,讒谮何由入?嫌隙何由作?其次莫如敬慎,夔夔齋栗,敬慎之至也,故瞽瞍亦允若。

    溫和示人以可愛,消融父母之惡怒;敬慎示人以可矜,激發父母之悲憐。

    所謂積誠意以感動之者,養和緻敬之謂也。

    蓋格親之功,惟和為妙、為深、為速、為難,非至性純孝者不能。

    敬慎猶可勉強耳。

    而今人子以涼薄之色、惰慢之身、驕蹇之性,及犯父母之怒,既不肯挽回,又倨傲以甚之,此其人在孝弟之外,故不足論。

    即有平日溫愉之子,當父母不悅而亦愠見,或生疑而遷怒者;或無意遷怒而不避嫌者;或不善避嫌,愈避而愈冒嫌者,積隙成釁,遂緻不祥。

    豈父母之不慈?此孤臣孽子之法戒,堅志熟仁之妙道也。

     孝子之事親也,上焉者先意,其次承志,其次共命。

    共命,則親有未言之志,不得承也;承志,則親有未萌之意,不得将也;至于先意,而悅親之道至矣。

    或曰:“安得許多心思能推至此乎?”曰:“事親者,以悅親為事者也。

    以悅親為事,則孳孳皇皇無以尚之者,隻是這個念頭,親有多少意志,終日體認不得?” 或問:“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辭色,種種不同,所事者,必悅其能事我者,惡其不能事我者。

    能事者見悅,則不能事者必疏。

    是我之見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傾?相傾,安得不受禍?故見疏者妒,妒其形己也;見悅者亦妒,妒其妒己也。

    ”“然則奈何?”曰:“居寵,則思分而推之以均衆;居尊,則思和而下之以相忘,人何妒之有?緣分以安心,緣遇以安命,反己而不尤人,何妒人之有?此入宮入朝者之所當知也。

    ” 孝子侍親,不可有沉靜态,不可有莊肅态,不可有枯淡态,不可有豪雄态,不可有勞倦态,不可有病疾态,不可有愁苦态,不可有怨怒态。

     子弟生富貴家,十九多驕惰淫泆,大不長進。

    古人謂之豢養,言甘食美服,養此血肉之軀與犬豕等。

    此輩阘茸,士君子見之為羞,而彼方且志得意滿,以此誇人。

    父兄之孽,莫大乎是! 男女遠别,雖父女、母子、兄妹、姊弟,亦有别嫌明微之禮。

    故男女八歲不同食,子婦事舅姑,禮也。

    本不遠别,而世俗最嚴翁婦之禮,影響間,即疾趨而藏匿之;其次夫兄弟婦相避,此外,一無所避,已亂綱常。

    乃至叔嫂、姊夫、妻妹、妻弟之妻互相嘲谑以為常,不幾于夷風乎?不知,古者遠别,止于授受不親,非避匿之謂,而男女所包甚廣,自妻妾外,皆當遠授受之嫌。

    愛禮者,不可不明辨也! 子、婦事人者也,未為父兄以前,莫令奴婢奉事,長其驕惰之情。

    當日使勤勞,常令卑屈,此終身之福。

    不然,是殺之也。

    昏愚父母,驕奢子弟,不可不知。

     問安,問侍者,不問病者;問病者,非所以安之也。

     喪服之制,以緣人情,亦以立世教。

    故有引而緻之者,有推而遠之者,要不出恩、義兩字。

    而不可曉亦多。

    達觀會通之君子,當制作之權,必有一番見識。

    泥古,非達觀也。

     親沒而遺物在眼,與其不忍見而毀之也,不若不忍忘而存之。

     (示兒)雲:“門戶高一尺,氣焰低一丈。

    華山隻讓天,不怕沒人上。

    ” 慎言之地,惟家庭為要;應慎言之人,惟妻子、仆隸為要,此理亂之原而禍福之本也。

    人往往忽之,悲夫! 門戶可以托父兄,而喪德辱名,非父兄所能庇;生育可以由父母,而求疾蹈險,非父母所得由。

    為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