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

關燈
者,不可不知。

     繼母之虐,嫡妻之妒,古今以為恨者也;而前子不孝,丈夫不端,則舍然不問焉。

    世情之偏也,久矣!懷非母之迹,而因似生嫌;借恃父之名,而無端造謗;讟怨忤逆,父亦被誣者,世豈無耶?恣淫狎之性,而恩重綠絲;挾城社之威,而侮及黃裡;《谷風》、《栢舟》,妻亦失所者,世豈無耶?惟子孝夫端,然後繼母嫡妻無辭于姻族矣!居官不可不知。

     齊以刀切物,使參差者就于一緻也。

    家人恩勝之地,情多而義少,私易而公難,若人人遂其欲,勢将無極。

    故古人以父母為嚴君,而家法要威如,蓋對症之治也。

     閨門之中,少了個禮字,便自天翻地覆。

    百禍千殃,身亡家破,皆從此起。

     家長,一家之君也。

    上焉者使人歡愛而敬重之,次則使人有所嚴憚,故曰嚴君。

    下則使人慢,下則使人陵,最下則使人恨。

    使人慢,未有不亂者;使人陵,未有不敗者;使人恨,未有不亡者。

    嗚呼!齊家豈小故哉?今之人皆以治生為急,而齊家之道不講久矣! 兒女輩,常着他拳拳曲曲,緊緊恰恰,動必有畏,言必有驚,到自專時,尚不可知。

    若使之快意适情,是殺之也。

    此愚父母之所當知也。

     責人到閉口卷舌、面赤背汗時,猶刺刺不已,豈不快心?然淺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盡其過,須含蓄以徐人之愧懼,令其自新,方有趣味,是謂以善養人。

     曲木惡繩,頑石惡攻,責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恩禮出于人情之自然,不可強緻。

    然禮系體面,猶可責人;恩出于根心,反以責而失之矣。

    故恩薄可結之使厚,恩離可結之使固,一相責望,為怨滋深。

    古父子、兄弟、夫婦之間,使骨肉為寇讐,皆坐責之一字耳。

     宋儒雲:“宗法明而家道正。

    ”豈惟家道?将天下之治亂,恒必由之。

    宇宙内,無有一物不相貫屬,不相統攝者。

    人以一身統四肢,一肢統五指;木以株統幹,以幹統枝,以枝統葉;百谷以莖統穗, 以穗統〔禾尊〕,以〔禾尊〕統粒,蓋同根一脈,聯屬成體。

    此操一舉萬之術,而治天下之要道也。

    天子統六卿,六卿統九牧,九牧統郡邑,郡邑統鄉正,鄉正統宗子。

    事則以次責成,恩則以次流布,教則以次傳宣,法則以次繩督。

    夫然後上不勞、下不亂、而政易行。

    自宗法廢,而人各為身,家各為政,彼此如飄絮飛沙,不相維系,是以上勞而無要領可持,下散而無脈胳相貫,奸盜易生而難知,教化易格而難達。

    故宗法立而百善興,宗法廢而萬事弛。

    或日:“宗子而賤、而弱、而幼、而不肖,何以統宗?”曰:“古之宗法也,如封建,世世以嫡長。

    嫡長不得其人,則一宗受其敝,且豪強得以鼠視宗子,而魚肉孤弱。

    其誰制之?蓋有宗子又當立家長,宗子以世世長子孫為之;家長以阖族之有德望,而衆所推服能佐宗子者為之,胥重其權而互救其失。

    此二者,宗人一委聽焉,則有司有所責成,而紀法易于修舉矣。

     責善之道,不使其有我所無,不使其無我所有,此古人之所以貴友也。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孝子不可不知;“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

    ”忠臣不可不知。

     士大夫以上,有祠堂,有正寝,有客位。

    祠堂:有齋房、神庫,四世之祖考居焉,先世之遺物藏焉,子孫立拜之位在焉,犧牲、鼎俎、盥尊之器物陳焉,堂上堂下之樂列焉,主人之周旋升降由焉。

    正寝:吉禮則生忌之考妣遷焉,兇禮則屍柩停焉,柩前之食案、香幾、衣冠設焉,朝夕哭奠之位容焉,柩旁牀帳諸器之陳設、五服之喪次,男女之哭位分焉,堂外吊奠之客、祭器之羅列在焉。

    客位:則将葬之遷柩宿焉,冠禮之曲折、男女之醮位、賓客之宴飨行焉。

    此三所者,皆有兩階,皆有位次。

    故居室甯陋,而四禮之所斷乎其不可陋。

    近見名公,有以旋馬容膝、繩樞甕牖為清節高品者,餘甚慕之,而愛禮一念甚于愛名。

    故力可勉為,不嫌弘裕,敢為大夫以上者告焉。

     守禮不足愧,抗于禮乃可愧也。

    禮當下則下,何愧之有? 家人之害莫大于卑幼各恣其無厭之情而上之人阿其意而不之禁,猶莫大于婢子造言而婦人悅之,婦人附會而丈夫信之。

    禁此二害而家不和睦者鮮矣。

     隻拿定一個是字做,便是“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底道理,更問甚占蔔,信甚星命!或曰:“趨吉避兇,保身之道。

    ”曰:“君父在難,正臣子死忠死孝之時,而趨吉避兇可乎?”或曰:“智者明義理、識時勢,君無乃專明于義理乎?”曰:“有可奈何時,正須審時因勢,時勢亦求之識見中,豈于谶緯陰陽家求之邪?”或曰:“氣數自然,亦強作不成。

    ”曰:“君子所安者義命,故以氣數從義理,不以義理從氣數。

    富貴利達則付之天,進退行藏則決之己。

    ”或曰:“到無奈何時何如?”曰:“這也看道理,病在膏肓,望之而走,扁鵲之道當如是也。

    若屬纩頃刻,萬無一生,偶得良方,猶然忙走灌藥,孝子慈孫之道當如是也。

    ” 謹言不但外面,雖家庭間,沒個該說的話;不但大賓,雖親厚友,沒個該任口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