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讀史彙
關燈
小
中
大
功,而況理學又足繼孔聖之統者哉?
●王晉谿
弇州謂晉谿公貪财,好睚眦中人。
夫滿朝皆受宸濠賂,獨晉谿公與梁公亡有也。
楊廷和為首相,受宸濠賂,擅與護衛,乃嫁禍于梁公,而梁公不辨,卒被劾去;又嫁禍于晉谿公,晉谿公又不辨,卒被誣下獄論死。
是孰為貪财乎?孰為好睚眦人乎? 嗚呼!晉谿不貪宸濠之賂,而陰用守仁,使居上流以擒濠。
明知守仁不以一錢與人,不與一面相識,而故委心用之笃也。
少具眼者自當了了,何況弇州素讀書作文人耶!彼不拒江彬者,欲以行彼志耳,是以能使守仁等諸大豪傑士得為朝廷用也。
當時若李充嗣之撫應天,喬宇輩之居南京,陳金等之節制兩廣,卒令宸濠旋起而旋滅,是誰之功乎?嗚呼!此唯可與智者道。
●儲瓘 公視陽明先生居然前輩矣。
陽明中弘治十二年進士時,公則已太仆少卿,而往來問學若弟子。
籲!此公之所以益不可及也。
後泰州有心齋先生,其聞風而興者欤!心齋之子東崖公,贽之師。
東崖之學,實出自庭訓,然心齋先生在日,親遣之事龍谿于越東,與龍谿之友月泉老衲矣,所得更深邃也。
東崖幼時,親見陽明。
〔附閱古事〕 ●裴耀卿疏救楊濬坐贓免笞辱準折贖 贓官死且不怕,況伯杖乎?清官甯可受死,肯受辱乎?然則決杖贖死,正所以優待贓官而導之贓污也。
雖曰士人,實同徒隸,但論有贓否耳。
徒隸之人豈無羞恥本心高出士人之上哉! ●子伋 子壽 伋與壽所謂視死如歸,以死為榮者耶!伋、壽皆宣公子,而壽又朔同母子。
若說父母種性,不應産此聖兄聖弟明矣。
人固不系于種類哉!雖惡種,其能移此二子至孝至友之真性哉! ●衛玠問夢 《周禮》六夢:曰正夢,曰噩夢,曰思夢,曰寤夢,曰喜夢,曰懼夢。
東坡《夢齋銘》曰:“人有牧羊而複者,因羊而念馬,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遂夢曲蓋鼓吹,身為王公。
”夫牧羊之與王公亦遠矣,想之所因,豈足怪乎! 李溫陵曰:周公、樂令、蘇子,皆一偏之談,推測之見,青天白日各自說夢,不足信也。
無時不夢,無刻不夢。
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夢死夢生,夢苦夢樂,飛者夢于林,躍者夢于淵。
夢固夢也,醒亦夢也,蓋無時不是夢矣,誰能知其因乎?雖至聖至神于此,無逃避夢中,若問其因,亦當縮首卷舌,不敢出聲矣。
善哉衛玠形神所不接之問也,使得遭遇達摩諸祖,豈不超然夢覺之關,而何止差疾已也。
惜哉好學而無其師,真令人恨恨! ●庾公不遣的盧 不豪則自不達,不達則自非豪,唯達故豪,一也。
但世有慕名作達者,似達而非達;亦有效颦為達者,雖達亦不達。
庾公之不遣的盧也,曰:“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效之,不亦達乎!”方叔敖少時,甯知殺兩頭蛇之為達而後殺之耶?自分必死,故歸而向其母泣。
唯自分必死,故甯我見之而死,不欲後人複見之而死也,是之為真達也;遂從而殺之,是之為真豪也。
彼豈有心仿效甚人來耶? 是故阮渾欲學達,而嗣宗不許,惡其效也。
山公之薦鹹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使在官人之職,必妙絕于時。
”識其真也。
噫!是豈易與講道學者談耶! ●史魚 禽息 二子皆死谏,二子皆迂腐,然二子之所以痛百裡奚、蘧伯玉者至矣,所以知百裡奚、蘧伯玉者深矣!《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蓋二人不用于世,二子之目不瞑也;與其知二人而不用,不如用二人而身死也。
惜才如此,何死生之可言乎?金雖堅,安足斷耶! 嗚呼!世未有貞友而不可以事君者也。
故求忠臣者,尤必之貞友之門。
●孔融有自然之性 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學也,豈講道學者所能學乎?既不能學,又冒引聖言以自其不能,視融之六歲便能藏張儉,長來便能作書救盛孝章,薦祢正平,必以不曉事目之矣。
嗟乎!有利于己而欲時時囑托公事,則必稱引萬物一體之說;有損于己而欲遠怨避嫌,則必稱引明哲保身之說。
使明天子賢宰相燭知其奸,欲杜此術,但不許囑托,不許遠嫌,又不許稱引古語,則道學之術窮矣。
●其思革子 此革子之所以賢也。
當其時,三人皆赴楚,幸而同會于赴楚之途,不幸而同風雪于岩之間。
積日過時,無所食飲,或不奈饑之與寒,遂病以死,革子蓋幸而得不死者也。
幸而不死而得以見楚王,楚王能飨之,未必能用之;縱能用,未必遽以為相,錫以千金。
其身之未敢必其為如何也,而況使王澤及其二子乎?吾固謂革子之賢不可及也:一進見之頃,奏琴之間,而沒者以慰,生者以榮。
成己成物,道在茲矣。
●王維譏陶潛 此亦公一偏之談也。
苟知官署門闌不異長林豐草,則終身長林豐草,固即終身官署門闌矣。
同等大虛,無所不遍,則不見督郵雖不為高,亦不為礙。
若王維是,陶潛非,則一陶潛足以礙王維矣,安在其為無礙、無所不遍乎?
夫滿朝皆受宸濠賂,獨晉谿公與梁公亡有也。
楊廷和為首相,受宸濠賂,擅與護衛,乃嫁禍于梁公,而梁公不辨,卒被劾去;又嫁禍于晉谿公,晉谿公又不辨,卒被誣下獄論死。
是孰為貪财乎?孰為好睚眦人乎? 嗚呼!晉谿不貪宸濠之賂,而陰用守仁,使居上流以擒濠。
明知守仁不以一錢與人,不與一面相識,而故委心用之笃也。
少具眼者自當了了,何況弇州素讀書作文人耶!彼不拒江彬者,欲以行彼志耳,是以能使守仁等諸大豪傑士得為朝廷用也。
當時若李充嗣之撫應天,喬宇輩之居南京,陳金等之節制兩廣,卒令宸濠旋起而旋滅,是誰之功乎?嗚呼!此唯可與智者道。
●儲瓘 公視陽明先生居然前輩矣。
陽明中弘治十二年進士時,公則已太仆少卿,而往來問學若弟子。
籲!此公之所以益不可及也。
後泰州有心齋先生,其聞風而興者欤!心齋之子東崖公,贽之師。
東崖之學,實出自庭訓,然心齋先生在日,親遣之事龍谿于越東,與龍谿之友月泉老衲矣,所得更深邃也。
東崖幼時,親見陽明。
〔附閱古事〕 ●裴耀卿疏救楊濬坐贓免笞辱準折贖 贓官死且不怕,況伯杖乎?清官甯可受死,肯受辱乎?然則決杖贖死,正所以優待贓官而導之贓污也。
雖曰士人,實同徒隸,但論有贓否耳。
徒隸之人豈無羞恥本心高出士人之上哉! ●子伋 子壽 伋與壽所謂視死如歸,以死為榮者耶!伋、壽皆宣公子,而壽又朔同母子。
若說父母種性,不應産此聖兄聖弟明矣。
人固不系于種類哉!雖惡種,其能移此二子至孝至友之真性哉! ●衛玠問夢 《周禮》六夢:曰正夢,曰噩夢,曰思夢,曰寤夢,曰喜夢,曰懼夢。
東坡《夢齋銘》曰:“人有牧羊而複者,因羊而念馬,因馬而念車,因車而念蓋,遂夢曲蓋鼓吹,身為王公。
”夫牧羊之與王公亦遠矣,想之所因,豈足怪乎! 李溫陵曰:周公、樂令、蘇子,皆一偏之談,推測之見,青天白日各自說夢,不足信也。
無時不夢,無刻不夢。
天以春夏秋冬夢,地以山川土石夢,人以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夢。
夢死夢生,夢苦夢樂,飛者夢于林,躍者夢于淵。
夢固夢也,醒亦夢也,蓋無時不是夢矣,誰能知其因乎?雖至聖至神于此,無逃避夢中,若問其因,亦當縮首卷舌,不敢出聲矣。
善哉衛玠形神所不接之問也,使得遭遇達摩諸祖,豈不超然夢覺之關,而何止差疾已也。
惜哉好學而無其師,真令人恨恨! ●庾公不遣的盧 不豪則自不達,不達則自非豪,唯達故豪,一也。
但世有慕名作達者,似達而非達;亦有效颦為達者,雖達亦不達。
庾公之不遣的盧也,曰:“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效之,不亦達乎!”方叔敖少時,甯知殺兩頭蛇之為達而後殺之耶?自分必死,故歸而向其母泣。
唯自分必死,故甯我見之而死,不欲後人複見之而死也,是之為真達也;遂從而殺之,是之為真豪也。
彼豈有心仿效甚人來耶? 是故阮渾欲學達,而嗣宗不許,惡其效也。
山公之薦鹹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使在官人之職,必妙絕于時。
”識其真也。
噫!是豈易與講道學者談耶! ●史魚 禽息 二子皆死谏,二子皆迂腐,然二子之所以痛百裡奚、蘧伯玉者至矣,所以知百裡奚、蘧伯玉者深矣!《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蓋二人不用于世,二子之目不瞑也;與其知二人而不用,不如用二人而身死也。
惜才如此,何死生之可言乎?金雖堅,安足斷耶! 嗚呼!世未有貞友而不可以事君者也。
故求忠臣者,尤必之貞友之門。
●孔融有自然之性 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學也,豈講道學者所能學乎?既不能學,又冒引聖言以自其不能,視融之六歲便能藏張儉,長來便能作書救盛孝章,薦祢正平,必以不曉事目之矣。
嗟乎!有利于己而欲時時囑托公事,則必稱引萬物一體之說;有損于己而欲遠怨避嫌,則必稱引明哲保身之說。
使明天子賢宰相燭知其奸,欲杜此術,但不許囑托,不許遠嫌,又不許稱引古語,則道學之術窮矣。
●其思革子 此革子之所以賢也。
當其時,三人皆赴楚,幸而同會于赴楚之途,不幸而同風雪于岩之間。
積日過時,無所食飲,或不奈饑之與寒,遂病以死,革子蓋幸而得不死者也。
幸而不死而得以見楚王,楚王能飨之,未必能用之;縱能用,未必遽以為相,錫以千金。
其身之未敢必其為如何也,而況使王澤及其二子乎?吾固謂革子之賢不可及也:一進見之頃,奏琴之間,而沒者以慰,生者以榮。
成己成物,道在茲矣。
●王維譏陶潛 此亦公一偏之談也。
苟知官署門闌不異長林豐草,則終身長林豐草,固即終身官署門闌矣。
同等大虛,無所不遍,則不見督郵雖不為高,亦不為礙。
若王維是,陶潛非,則一陶潛足以礙王維矣,安在其為無礙、無所不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