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讀史彙

關燈
東怪西,謂彭華嗾使羅倫以代公表白,反使羅倫亦蒙不韪之名也。

    餘謂若欲盡孝,自不宜出仕;既出仕,藉君養親,又持終喪之說以買名,皆無廉恥之甚者。

    苟在朝不受俸,不與慶賀,不穿吉服,日間入公門理政事,早晚焚香哭臨,何曾失了孝道?況忠以事君,敬以體國,委身以報主,忘私忘家又忘身,正孝之大者,乃反以為不孝可欤!天順反正八年之間,非文達挺身負荷,則曹、石之徒,依然敗壞潰裂,不可收拾矣,何莫而非文達行孝去處,而必以區區廬墓哭泣乃為孝耶?吾不知之矣。

     ●李東陽 此段亦是一大議論,但當時洛陽為首相,其識見亦隻是夢陽等。

    雖文正為次輔,亦不敢與之商量萬全之策,況韓文九卿諸公哉!故謂當時諸老盡出一時搏擊之習,無一人能為朝廷計久遠、圖萬全者可也,謂其鹹相随而就夢陽之後不可也。

    文正雖以才學知夢陽,然夢陽實不知文正。

    使其能知文正一兩分,則文正不孤矣,何待結識新都,倚托梁、費,而後緻身以去耶!故知為文正者實難,後之學者慎勿容易草草論文正! ●楊廷和 世廟初入,據古執禮,公當其時,可謂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豈賂瑾賣友取容之人乎?此市井之談,愛憎之口,不待辨者。

     獨大禮議起,人皆是張、桂而非公。

    餘謂公隻是未脫見聞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禮,則精忠貫日可掬也。

    故謂公之議有所未當則可,謂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則不可。

    此趙文肅所以極力為公表也。

     善乎鄭淡泉之論曰:“康陵時,劉公鞠躬盡瘁以匡其始,楊公撥亂反正以扶其終。

    或去或不去,均之為大臣。

    ”其言當矣。

    果如或者之說,于司直為賣友,于劉瑾為阿勢,則大禮之議,委曲扶同,公自優為之矣。

    然公之議大禮也,可以許其忠,而未敢以許其妙。

    若處康陵之朝,非但人不知其妙,而亦不能信其忠。

    蓋大忠者不見忠,至妙者人自然不知其妙也。

    是以當時知公者僅僅有李文正、梁文康、費文憲數人耳。

    文正必得公而後敢以去,梁、費二公亦必得公而後敢即安,則公所系何如哉! 餘又怪其不能以事康陵者而事永陵也,豈其真挾定冊之功,或恃世宗仁聖,終能聽己也耶?不知之矣。

     ●席書 即此一事,公之才識已足蓋當世矣。

    當是時,人之尊信朱夫子,猶夫子也,而能識知朱子之非夫子,唯陽明之學乃真夫子,則其識見為何如者!然有識而才不充,膽不足,則亦不敢遽排衆好,奪時論,而遂皈依龍場,以驿丞為師也。

    官為提學,而率諸生以師驿宰,奇亦甚矣。

    見何超絕,志何峻卓,況不虞賊瑾之虐其後乎! ●王骥 弇州謂靖遠材而欲,武略則優。

    噫!安得有大将之才如骥,又得無欲如州言者而用之,使之為我禦虜征蠻以封侯乎?然既無欲矣,則雖封侯亦其所不欲者,吾又安能使之舍棄性命以為我征蠻禦虜,而與其所不欲之侯封也?其言謬矣!然其曰:“靖遠差寬,不然,以麓川三大役,塗炭幾天下半,而卒以長世。

    ”此則稍有識見,非複彼時訓導諸人疏語。

     夫國家用人,唯用其才,今乃使有才者不得用,卒自托于中貴人有援力者以自見,其為宰相冢宰本兵,吾謂其慚汗滿面,愧死無地矣,乃反以有欲病人,何哉?又何取于居要路者為也? 我朝文臣世爵,今唯靖遠猶存,故州獨以為仁德之報,不信彼讒妒之口雲。

    然王越、楊善之爵安可以不複,祿又安可以不世也?世王越、楊善之爵祿,則人才自然思奮,又何必以臨時乏才為恨耶? ●楊善 唯景泰絕無迎太上皇之意,是以太上皇自不待迎而後至,豈景泰君臣當時真能寓有意于無意之中,而若是吊詭欤!則南宮不锢,太子不廢,門不假奪矣。

    惜哉!終始一無意思之人耳,乃也先反因之以好來歸,以戕害我兄弟君臣,是真為有意而送之來歸也,非果楊善之能也。

    也先為巧而我為拙,也先為主而我為賓,不亦太不如人矣乎! 雖然,事勢至此,社稷為重,君為輕,身又為輕焉者也,于忠肅之功,千載不可誣也。

    故論社稷功則于謙為首,論歸太上皇功則楊善為最。

    然則楊善其真有意之人哉,故能以無意得之。

     ●王文成 陽明先生在江西與孫、許同時,則為江西三忠臣。

    先生又與胡端敏、孫忠烈同舉鄉薦,曾聞夜半時有巨人文場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見,則在浙江又為三大人矣。

     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誠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間不待請兵請糧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

    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時有一朝廷,若不見有朝廷為胡虜所留者。

    舉朝晏然,三邊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無有,此則于少保之勳千載所不可誣也。

    若英宗北狩,楊善徒手片言單詞,歡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時遣人随善護送上皇來歸。

    以餘觀之,古唯厮養卒,今僅有楊善耳。

    籲!以善視養卒,則養卒又不足言矣。

    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則先生與于與楊又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

     嗚呼!天生先生豈易也耶!在江西為三大忠,在浙江為三大人,在今古為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