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

關燈
胡子曰:漢文之顧命曰:朕不敏,無以佐百姓,常畏過行,惟年久長,懼于不終。

    此幹之健,天行之所以無息也,此堯、舜、禹、湯、文、武之心所以萬世不滅也。

    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懼人君之自滿。

    自滿,則上失此心也。

     漢景以郅都、甯成為中尉,以嚴酷治宗室貴戚,人人惴恐。

    夫親親尊尊之道,必選天下有節行賢德之人為之師傅,為之交遊,則将有大人君子可為天下用,何有憂其犯法邪?治百姓亦然。

    修崇學校,所以教也。

    刑以助教而已,非為治之正法也。

     周亞夫、霍光不學不知道,能進不能退,殺身亡宗,是功名富貴誤之也。

    知道者屈伸通變,與天地相似,功名富貴何足以病之?張子房進于是矣。

     人皆生于父,父道本乎天,謂人皆天之子可乎?曰不可。

    天道,至大至正者也。

    王者,至大至正,奉天行道,乃可謂天之子也。

    昔周公作谥法,豈使子議父、臣議君哉!合天下之公,奉君父以天道爾。

    孝愛不亦深乎!所以訓後世為君父者以立身之本也。

    知本,則身立、家齊、國治、天下平,不知本,則縱欲恣暴,惡聞其過,入于滅亡,天下知之而不自知也,惟其私而已。

    是故不合天下之公,則為子議父、臣議君。

    夫臣子也,君父有不善,所當陳善閉邪,引之當道。

    君生不能正,既亡而又黨之,是不以天道奉君父,而以人道事君父也,謂之忠孝可乎?今夫以筆寫神者,必欲其肖。

    不肖吾父,則非吾父,不肖吾君,則非吾君,奈何以谥立神而不肖之乎!是故不正之谥,忠臣孝子不忍為也。

     知易,知春秋,然後知經綸之業。

     一目全牛,萬隙開也。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自孟子而後,天下之人能立身建功就事者,其言其行,豈不皆有合于道。

    然求如孟子知性者,不可得也。

    大本正,然後可以保國一天下。

     人通于道,不死于事者,可以語盡心之道矣。

     誠,天命。

    中,天性。

    仁,天心。

    理性以立命,惟仁者能之。

    委于命者,失天心。

    失天心者,興用廢。

    理其性者,天心存。

    天心存者,廢用興。

    達乎是,然後知大君之不可以不仁也。

     養天下而享天下之謂君,先天下而後天下之謂君。

    反是者,有國危國,有天下危天下。

     欲修身平天下者,必先知天。

    欲知天者,必先識心。

    欲識心者,必先識幹。

    幹者,天之性情也。

    幹道變化,各正性命,命之所以不已,性之所以不一,物之所以萬殊也。

    萬物之性,動殖、小大、高下,各有分焉,循其性而不以欲亂,則無一物不得其所。

    非知道者,孰能識之?是故聖人順萬物之性,惇五典,庸五禮,章五服,用五刑,賢愚有别,親疎有倫,貴賤有序,高下有等,輕重有權,體萬物而昭明之,各當其用,一物不遺。

    聖人之教可謂至矣。

     釋氏隐不知奉天,顯不知理物,竊弄鬼神之機以自利者也。

    君子居敬,所以精義也,理于善,所以順于道德也。

    盛德大業,至矣哉!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謂何也?謂太極也。

    陰陽剛柔,顯極之機,至善以微,孟子所謂可欲者也。

    天成象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