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義

關燈
胡子曰:複義為信,不複義為罔,踐理為信,不踐理為罔。

    唐文宗讀書,恥為凡主。

    及不能行其政令而飲醇酒求醉,是自棄者也。

    若憤悱自強,幹幹惕厲,廣求賢聖以自輔,則可以有為于天下矣。

     唐文宗曰:宰相薦人,當不問疎戚。

    若親故果才,避嫌而棄之,亦不為公。

    誠哉,是言也! 小人得用,則民志不定。

     上侈靡而細民皆衣帛食肉,此饑寒之所由生,盜賊之所由作也。

    天下如是,上不知禁,又益甚焉,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事有大變,時有大宜。

    通其變,然後可為也,務其宜,然後有功也。

     胡子假陸賈對漢高曰:陸賈為漢高帝大中大夫時,時前說,稱引詩、書。

    帝罵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再拜對曰:臣竊以陛下馬上之功不如項王也。

    上曰:何謂不如?對曰:天下初發難時,秦軍常乘勝逐北,項王獨破秦軍,虜王離,懾服諸侯,降章邯及欣翳,西攻破函谷,東擊死田榮,蹙漢軍于谷、泗,困陛下于荥陽、成臯,七十餘戰,未嘗敗北。

    陛下失太公于彭城,亡衆于荥陽,跳身于玉門,中伏弩于廣武,勇不振于鴻溝,既及羽于固陵,必待信、越而後敢戰。

    此臣所謂不如也。

    上曰:是則然矣。

    而我得天下,項王失天下者,何也?賈對曰:項王失信弑君,意忌聽讒,行姑息,樂殺人,殖貨利,犯聖王之法,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陛下本以寬大長者受懷王入關之命,為天下除殘賊,所過亡鹵掠,赦秦降王子嬰,财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約法三章,父老惟恐陛下不為秦王,此三代得天下之仁也。

    項羽負約,王陛下于蜀漢,陛下忍而就國,用蕭何為丞相,養其民以緻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項羽賊弒義帝,陛下舉軍缟素,告諸侯而伐之,些三代取天下之義也。

    不龌龊自用,多大略,得英雄心,師張良,任陳平,将韓信,此堯、舜、禹、湯、文、武知人之明也。

    以野戰略地之功譬狗,以文墨議論之功為人,此堯、舜、禹、湯、文、武尚德不尚戰之心也。

    鎮撫百姓,下令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送其家,此堯、舜、禹、湯、文、武哀鳏寡、恤孤獨之政也。

    此五者,陛下所以得天下,成大漢盤石之基。

    非欤?馬上一時之功,乃河、漢之波瀾起伏耳。

    上欣然而笑曰:生言起吾意,殊非腐儒之論。

    吾欲治天下,法先聖,何若而可?賈再拜對曰:陛下及此言,天下之福也。

    天下法制,自周幽、厲埽蕩幾盡。

    平、莊之後,浸微浸盛。

    五霸假托仁義以自封殖,志不在于斯民。

    至于七雄,益以戰争強大為務。

    秦據形勝,以利誘民,鬬取一時之勝,而不知其勝為僥幸也,遂安而行之,居十三歲,天下争起而亡之矣。

    願陛下退叔孫退,聘魯二生,使與張良、四皓及如臣者共論所以承三代之宜,定一代大典,以幸天下,以诏子孫,以傅萬世。

    上曰:善。

    然吾老矣,不能用也。

    明年丙午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寥寥千餘歲,未有能明漢家承三代之宜者也,又可論承漢家之宜乎!大宋癸酉歲,有士歎曰:嗚呼,天乎!使陸生有是對而漢祖用其言,則必六宮有制,嫡庶有辨,教養子弟有法,後夫人嫔婦各得其所矣。

    又安有戚夫人為人彘,張美人以恨死,趙王如意以酖死,淮陽王友以餓死,梁王恢以殺死,燕王建絕嗣,山朝武強不疑,幾于亂姓之事哉?又安有審食其入于死誅不赦之罪,而呂氏至于族滅,後世世有外戚之禍哉?則必制國有法,荊王賈、楚王交、代王喜、齊王肥不封數十縣,而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以及臯陶、伊、傅、周、召之裔得血食矣;則必體貌大臣,韓信、彭越之夷三族可悔,蕭相國不系獄,黥布、陣豨、韓王信、盧绾不背叛矣;則必不襲秦故,尊君抑臣,而朝廷之上制禮以道,謙尊而光,幹剛下充,臣道上行,緻天道于交泰,而大臣可以托天下,委六尺之孤矣;則必封建諸侯,藩垣屏翰,根深蒂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