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正蒙注卷八

關燈
謂夏、商因夏之時祭而行大禘,故以與嘗對舉,嘗言秋冬,享言春夏。

     然則夏、商天子,歲乃五享, 謂五祭。

     禘列四祭,并祫而五也。

     以不王不禘,禘為大享,故知夏禘之外不更别行時祭。

     周改禘為禴, 則天子享六,禘祫給二祭,于四祭外别舉之。

     諸侯不禘,祫而不禘。

     又歲阙一祭,則亦四而已矣。

    《王制》所謂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既以禘為時祭,則祫可同時而舉。

    自注:礿以物薄,而犆嘗從舊 祫禘雲者,據夏、商而言;祫禘、祫嘗、祫烝,謂随三時可并行祫祭。

     諸侯礿犆,自注:如天子禘一犆一祫,言于夏禘之時正為一祭, 不祫也。

     特一祫而已。

     祫随秋冬行之。

     然則不王不禘,又著見于此矣。

     大禘不得言犆言祫;諸侯之言禘,非禘也,孟夏時享之名也。

     又雲嘗祫烝祫,則嘗蒸且祫無疑矣。

     秋嘗冬烝,可于一時并行,祫祭實止一祫也。

     若周制亦當阙一時之祭,則當雲諸侯祠則不禴,禴則不嘗。

     以夏、商之禮言,故雲禘。

    若以周制言之,則當雲祠禴,不當雲礿禘;作《記》者雜用三代之文,故害于意。

    反複釋此,所以申明不王不禘之大義。

     庶子不祭祖,自注:不止言王考而已 大夫三廟而上,皆有祖廟祀始受命者。

     明其宗也;自注:明宗子當祭也 庶子即為大夫,不得專立祖廟,後世乃可祖之;若宗子,則雖不為大夫,亦必祭祖。

     不祭祢,自注:以父為親之極甚者,故又發此文 上庶子對繼祖之宗子而言,此庶子兼對繼祢之宗子而言。

    苟為庶子,則祢且不祭,況祖乎!明其宗也。

     唯繼祢之宗子乃得祭祢;庶子貴,以其牲就宗子而行事。

     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祢故也。

    自注:此以服言,不以祭言,故又發此義 凡庶子皆不繼祖,即有繼祢者,亦不為其長子斬,況繼祢者雖嫡長,但繼己而已,非祖祢之繼,義不得伸。

     “庶子不祭殇與無後者”,注:“不祭殇者,父之庶”,注,鄭氏注也。

    不繼祢之庶子,不繼己之殇。

     蓋以殇未足語世數,特以己不祭祢,故不祭之。

     此釋鄭注,言殇非父之適孫,不足列世數。

    己既非繼祢之宗,則殇卑賤不得祭。

     “不祭無後者,祖之庶也”, 二句,鄭氏注文。

    于祖為庶孫,雖于祢為適子,可以祭殇,而不可以祭諸父昆弟之無後者。

     雖無後,以其成人備世數,當祔祖以祭之,己不祭祖,故不得而祭之也。

     釋鄭注,言己不敢入祖廟而祭,則共其祭物而宗子主焉,己不祭也。

     “祖庶之殇則自祭之也”, 二句鄭氏注文。

    己為祖庶,于祢為适,則可祭己之适殇。

     言庶孫則得祭其子之殇者,以己為其祖矣,無所祔之也。

     釋鄭注,言庶子,祖之庶也。

    己之殇,己之適長殇,己為其祖者,己可祭祢為殇之祖矣。

    無所祔,言不須祔于己之祖廟。

     “凡所祭殇者唯適子”,鄭氏注文。

    此適子,謂殇。

     此據《禮》天子下祭殇五,皆適子適孫之類。

    故知凡殇非適不得特祭,惟從祖祔食。

     釋鄭注,言必有承祖世爵之貴乃特祭之,其他則難世數,必祔食乃祭。

     “無後者,謂諸父昆弟”, 鄭氏注文。

     殇與無後者如祖廟在小宗之家,祭之如在大宗。

    自注:見《曾子問》注 此引伸鄭注而言。

    祖廟在小宗之家,謂大夫更立祖廟别為一宗者。

    如在大宗,即祔于小宗家之廟,不必合于大宗,從祖而已。

     殷而上七廟,自祖考而下五,并遠廟為祧者二, 據《王制》而言。

     無不遷之太祖廟。

    至周有不毀之祖, 謂後稷。

     則三昭三穆,四為親廟,二為文、武二世室,并始祖而七。

     謂周之親廟止于四世,五世則祧。

     諸侯無二祧, 謂世室。

     故五。

     四親廟,與始封之君而五。

     大夫無不遷之祖,則一昭一穆, 父與王父。

     與祖考而三, 祖考,謂曾祖。

    大夫不世官,祀之三世而止。

     故以祖考通謂為太祖。

     名為太祖,實祖考也;以西向之尊,故稱太祖。

     若祫,則請于其君,并高祖幹祫之。

    自注:幹祫之,不當祫而特祫之也 并,合也;幹,求也。

    大夫不得合祭,貴大夫請于君而得行合食之禮。

     孔注“王制謂周制”,亦粗及之而不詳爾。

     孔注,孔穎達疏。

    《王制》所雲,非周制也。

    天子諸侯親廟各四,所謂五世而斬也。

    然二昭二穆必于四世,胡氏謂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皆為一世,則有兄弟踵立,如齊桓公四子皆為君,則不得祀其祖;且兄弟為昭穆而昭穆亂,其說非也。

    人君無子,則早立繼嗣,必以其昭穆,其未立者,非如漢之沖、質,君道未成,則自私而輕宗廟,當以無後祔食之例祔于祖廟,而不入世數。

    可知雖天子諸侯無後,亦不得特立廟也。

     “鋪筵設同幾”,疑左右幾一雲。

     享祖考以妣合食則設同幾。

    言同者,以别于左右各一幾也。

    疑者,釋其疑之謂。

     交鬼神異于人,故夫婦而同幾。

     人道則夫婦有别,交祖考者以神道,神則陰陽合德而資生,孝子慈孫以其精意感神于漠,即己之志氣而神在焉。

    己為考妣合一之身,不得有陰陽男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