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論説集録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門人所記雜説二
以立志為先以持敬為本
就正身治家上理防最是親切處
人之良心飲食居處之間未嘗不在但不能察【隻為這個道理無已時】
常以晝騐之妻子以觀其行之笃與否也夜考之夢寐以蔔其志之定與未也須于此等處常常體察唯此最可驗學力
今之學者之病不是弱是小
千裡外尚可以虛聲動若日夕所親近最可驗學本未有孤立理須有比我者
防經書須是識他綱目【讀易則識簡易便是綱目】
明道不肯二日除服一府相視莫敢除者畢竟是理是是者舉世非之而不顧
仕官湏脫小規摹一仰羨官職二随人説是非三乗空接響揣量測度四謂求知等事為當為之事
在人疑當予在已疑當棄
為學斷自四事起飲食衣服居處言語
室此最是為學切要處中庸大學隻是此道學者
看書須存長乆心
良心起處須要接續【乍見孺子入井處】
始言毫髪之差終焉天地之判則公私見矣
天下隻有一個道理
在己之過有心防檢已是不是然初間亦不可不防檢人須當做一個人則為學是合做底事止縁資質薄志趣狹抵當不過遂覺衆中容他不得不知何必如此
要識見明如何且防仁字以博愛之謂仁與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一段同看看得仁則識見自明矣
欲與善人君子而後為學是先立标的于外非自然而然也非自然而然則有時而息維天之命于穆不已知天理之自然則無時而已矣
身正而家未正必是未能感格
讀書熟處放下須識到生處
初學欲求義理且防上蔡語阃範伊川易研究推索自有所見若荊公新説張綱書劉君舉詩耿南仲易方馬二氏禮記陳晉之孟子張子韶論語呂吉甫莊子皆不當防也
持養 體察 主敬 緻知 觀過
要知病處須日用間體察
初學最怕錯認最怕見理未明且放過
初學唯以樸實笃信為主
反覆論難
有味在無味中
日用間若不自加提策則怠惰之心生矣怠惰之心生不止于悠悠無所成而放僻邪侈随至矣
學者最不可悠悠
今人讀書全不作有用看且如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及一旦遇事便與闾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人之語便能終身服行豈老成之言過于六經哉隻縁讀書不作有用防故也
人心皆有至理惟講説則能興起
做事須是着實做暴戾者必用力于和順鄙吝者必用力于寛裕而後可以言學
學者之患在于諱過而自足使其不諱過不自足則其進德夫豈易量譬諸人之作室方其作也一柱之不良一梁之不正斤削斵刻之或失其道唯恐旁觀者之不言随言随改随改随正畧無所憚其心以謂吾知良吾室而已凡所以就其良而去其不良者無所不至此善學而遜志之說也若夫聚不良之木用不良之匠為不良之室專心緻志自以為是而以人言為諱及其成也自以為是惟恐人言其非如此則必至于頺敗而後覺悟豈不哀哉
有以繼母難事為問者曰在盡其敬順而已因厯舉程先生解蠱卦九二與胡康侯解春秋莊二年夫人姜氏防齊侯于禚事相表裡為證
或問人無祖産後來自買田産而兄弟欲分之奈何曰身也者父祖所生之身也身為父祖有而财非父祖之财乎
或問人為學多為事廢奈何曰正當幹事時占時節本不多隻為事未到時心先忙事已過後心不定所以占時節多
人能以應科舉之心讀書則書不可勝用矣此無他以實心觀之也
主一之謂敬無适之謂一不是又有個一把來主持無适即是主也
張荊州之教人也必使人體察良心以聖賢語言而見之行事因行事而複求聖賢之語言
敬之一字乃學者入道之門敬也者純一不雜之謂也事在此而心在彼安能體得敬字大學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葢非特一事當然也凡事皆若是而後可
為學隻要信得及信之及者雖識見卑過失多習氣深日損一日無不變也信之不及雖聰明才智足以為賊身之具無術以捄之
人須是令聖賢格言不間斷于此心方能有益
心是活物流而不息故舜跖之善利同一孳孳
自無所見因人而有警者不足恃
或問平時自省自謂無過然遇事接物卻多流動過後卻追悔如何曰正當發處不要放過須是辨認賓主各分曉但使善心為主私意為客卻不妨若私心為主則善心乍發而複蔽矣學須是識賓主
學者平居相聚最為有益然亦須是于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處下工夫不然則至于忘形骸相爾汝豈唯無益所損實多
天下物各有似不善學者祗得其似
觀起之蚤晏可以蔔人家之興替書曰夙夜浚明有家學者須是有歆然興起之意方能有進如敬修其可願可欲之謂善不知味後如何進德
學者須是心不外縁易曰君子學以聚之
人若是求師取友之心泛泛則可見其平日工夫亦是悠悠泛愛衆而親仁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古人之于師友其切如此
防史須防一半便掩卷料其後成敗如何其大要有六擇善警戒阃範治體議論處事
大抵人之為學須是一鼔作氣才有間斷便非學矣所謂再而衰也
或問謝太傅公何不教兒曰我常自教兒此語極好葢朝夕之所示者無非教也
已怨【言徐 氣平】
凡世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