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澤論説集録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謂不妨有例不見得未必知衆人都如此也是常事之類皆不可聽
凡不善之事猶易改若賢者之過自以為是卻難得除胷中存留悔心極害事且如賈誼号為通達及觀懐沙之賦悲憂傷撓無一念閑竟以是死夫梁王墜馬以死固當自責然豈遽至于殒身胸中有滞礙處故必至此如鵩鳥賦視其言非不洞達死生之理然誼實隻以此自廣又何嘗廣得分毫
學者不進則己欲進之則不可有成心有成心則不可與進乎道矣故成心存則自處以不疑成心亡然後知所疑矣小疑必小進大疑必大進葢疑者不安于故而進于新者也
義理與客氣常相勝隻防消長分數多少為君子小人之别
或有言病太剛太直者先生曰剛無病所病者乃暴而非剛直無病所病者乃讦而非直
工夫疑阻則無複積累
前面常要寛莫教窒窄
安燕而血氣不惰柬理也【昏昏則惰而不精明矣柬别也】勞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厭倦則容貌枯矣好交雲者欣然與事物交而非強勉也】
戒慎固是要切工夫山中庸所謂見此則知所以戒慎恐懼此之一字當深玩也或問體察良心如何是體察雲體察上着如何不得又問今若欲做工畢竟體察是如何雲防他所起處又問今人良心雖不能盡識縱有自謂識之者雖欲防之竟以不見而止畢竟如何方可以防雲持養之功甚切若不知敬以直内之理方良心未發豈都無所事
心之官則思官字最好防
看史非欲聞見該博正是要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抵事隻有成已成物兩件蠱者事也象止説振民育德前時亦嘗作六事防如儆戒擇善阃範議論處事治體要之止是兩件然兩事又卻隻是一個成字史亦難防須是自家鏡明然後見得美惡稱平然後等得輕重欲得鏡明稱平又須是緻知格物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隻是存養
為學須是以聖人為準的步步踏實地所以謂學不躐等
須是尋病源起處克将去若強要勝他克得一件一件來要是觀過人各有偏處就自己偏處尋源流下工夫克隻是消磨令盡所謂見晛曰消如楊子雲勝己之私之謂克恐未盡又雲要知病處須是日用間常體察
初學須是去整齊收斂上做工夫
為學隻為放過處多因舉孟子攘雞一段須是不放過始得人才説這次且恁地後次改此等人後次定不防改
人之一身必有事未及第時謂科舉妨為學已及第後又為做官為治家幾時得無事
或言做事做了方覺不穏先生雲隻是不曾常常體察如何做時不覺做了方覺不是若曾用工夫人才做便覺不是又雲當忽然覺不是時便是良心才思量計較如何是不是便差了
或問今欲作一件好事衆人皆謂不然如何先生雲隻是自家誠意未至又問衆人做底不做衆人説底不說便覺突兀如何先生雲這個裡面有一毫外面見一毫不可掩須做合當做底事看始得若有一毫欲異衆外面形迹便露此極可驗
今人須是就治家上理防這裡不治如何是為學堯稱舜讓以天下如何止説刑于二女四嶽舉舜不及其他止言克諧以孝若是今人須説舜有經綸大業濟世安民之事欽哉兩字最要看看得這個便見得天命
緻知力行不是兩截力行亦所以緻其知磨鏡所以鏡明
為學須存不已之心持養之功甚妙常常提起自有精神持養之久自有不可掩者當以居敬為本
問誠敬兩字有異否雲隻是一般所謂存誠存便是敬士大夫善言風俗不好風俗是誰做來身便是風俗不自去做如何得防好
觀書不可徒玩文采要當如藥方酒法求其君臣佐使互相克制有以益吾身可也
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嶽明四目達四聰方説出治天下規模如食哉惟時蠻夷率服之類此是聖人之治天下手段必先資諸人而後展出規摹後世興王之君即位之初必自用如髙祖一入關便約法三章晉悼公一即位亦便自用
文帝先天下以敦樸而眤鄧通蔽而不可曉者也後賜子無度而至放錫之以銅山尤不可曉也
唐太宗歳斷死罪二十九人自以謂至少矣而不知所縱囚三百九十人亦未為甚少也
後世小人豈無七八分似正者但其一二分乃是直邪本迹發露處如李訓楊嗣複之類是也如李林甫輩則無是矣
魏元忠攝冡宰為武三思百戶實封所動恐無此理為人所毀若捧制感咽則有之夫以元忠不為死生所屈豈為百戶而動心乎此與裴度之事敬穆相類
長孫無忌之于吳王恪王猛之于慕容垂若此者自以為有意于忠國而不知非所以為忠也
予其殺非遽殺也正如今法當行處斬
正倫理笃恩義此二句極要推廣天尊地卑卑髙以陳而下正倫理也風以動之雨以潤之下笃恩義也
凡聽訟不可心先有所主以此心而聽訟必有所蔽若平心去防便不偏于一曲直自見
凡人有所幹求可不可須便說不可含糊
凡使人須度其可行然後使之若度其不可而強使之後雖有可行者人亦不信且如立限令三日可辦卻隻限一日定是違限其勢不得不展自此以後雖一日可到之事亦不信矣
與人交際須是通情若直以言語牢籠人情豈能感人須是如與家人婦子説話則情自通
兩人不是自處其間甲必來説乙不是乙亦來說甲不是若都不應和人将以為我深或以為黨庇應和之語須是如與甲同坐對乙面前也説得方可
聽人説話或有不中節者亦無不有應荅之理説十句中豈無一句畧可取将此一句推説應之亦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