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六十 明 湛若水 撰
學校三【禮樂政教附】
晉元帝建武元年戴邈上疏以為世道久喪禮俗日弊猶火消膏莫之覺也今王業肇建萬物權輿謂宜笃道崇儒以勵風化帝從之始立太學
臣若水通曰學校之教風化之本國之元氣也采芹泮水魯之所以盛青衿城阙鄭之所以衰而治亂系焉晉元即位之始而邈勸以立學可謂知風教之先務者矣第惜太學雖立徒有師儒之名而無作人之本爾夫作之者人也教由人生者也晉之一代無一真儒無怪其然哉
晉成帝鹹康三年正月國子祭酒袁瓌太常馮懐以江左寖安請興學校帝從之
臣若水通曰袁瓌請興學校蓋知轉移風化之本也教弛風頽蔽固已久上無精一執中之君下無反身一德之臣教道所以終于不振也惜哉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秦王堅作教武堂于渭城命太學生明陰陽兵法者教授諸将秘書監朱彤諌曰陛下東征西伐所向無敵四海之地十得其八是宜偃武修文乃更始立學舍教人戰鬬之術殆非所以馴緻升平也堅乃止
臣若水通曰衞靈公問陳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堅不務崇禮教以立國而徒作教武堂專意于戰鬬之術充其類不至于糜爛其民不已也堅誠佳兵也哉又烏足以語升平之緻也
晉安帝隆安三年三月魏吏部尚書崔宏請置五經愽士增國子太學生員合三千人魏主珪問愽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對曰莫若書籍珪曰書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茍人主所好何憂不集珪信之命郡縣大索書籍悉送平城
臣若水通曰代北之俗尚武魏主珪因崔宏請置愽士增國子太學生三千人聞李先書籍益人神智之說則大索書籍可謂崇文之主矣獨不知所謂神智者人之虛靈天之聰明也書籍但能開發之爾不然則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何神聖之寡耶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豫章雷次宗好學以處士征至建康為開館于雞籠山使聚徒教授帝雅好藝文使丹陽尹廬江何尚之立?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并次宗儒學為四學
臣若水通曰三代之學皆所以明人倫也理一而巳學一而已一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傳之正學也外此而二三焉則所謂異端也故古之為學者一今之為學者四天道一本也本一而四支之支則離離則去道逺矣此大亂之所由起乎宋文雅好藝文而并立四學則其學之二三而不得其正可知矣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其宋文之謂乎
宋明帝泰始二年魏始立郡學置愽士助教生員從中書令高允相州刺史李沂之請也
臣若水通曰五代兵争之日但以竊據為事不講教學久矣魏起北荒數世之後始及此舉嗚呼何斯世之不幸君子不得聞大道之要小人不得防至治之澤也然而斯文命脈墜而複起此臣所以既悲之而複幸之也欤
齊高帝建元元年四月給事黃門郎清河崔思祖上言以為人不學則不知道此悖逆禍亂所由生也今無員之官空共祿力雕耗民财宜開文武二學課台府州國限外之人各從所樂依方習業若有廢惰者遣還故郡經藝優殊者待以不次又今陛下雖躬履節儉而羣下猶安習侈靡宜褒進朝士之約素清修者貶退其驕奢荒淫者則風俗可移矣
臣若水通曰五代之風至此衰廢極矣建學以明道崇儉以移俗崔思祖一言及此如盧醫扁鵲之良劑欲回生于久病氣息奄奄之際也其亦賢哉
齊明帝建武二年八月魏金墉宮成立國子太學四門小學于洛陽
臣若水通曰小學所以養其正也太學所以成其賢也自少而長大人之事備矣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由赤子之心養之而不失聖人之教也魏徒立學而未聞所以教之學者何事其亦未之知本者欤
梁武帝天監九年幸國子學親臨講肄诏皇太子以下及王侯之子年可從師者皆入學
臣若水通曰梁武帝以佛法隳政而不知聖賢大學之道者也一旦視學而有此诏其亦秉彞之良心不終寂滅者欤使其因此而覺悟以反正焉豈至有台城之禍也哉
梁武帝大同五年魏丞相泰于行台置學取丞郎府佐德行明敏者充學生悉令旦治公務晩就講習
臣若水通曰語雲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言仕學之合一而餘力可相及也然則立學旦治公務晩就講習其亦近是耶賢于後世仕學分為二途者逺矣雖然即公務而學無不在者孔門執事敬之謂也何有于旦暮之分哉
唐高祖武德七年二月己酉诏諸州有明一經以上未仕者鹹以名聞州縣及鄉皆置學丁巳上幸國子監釋奠诏諸王公子弟各就學
臣若水通曰唐承五代之餘風俗澆漓甚矣有王者作則學校之興豈容一日緩乎髙祖遲遲于七年之久始以明經舉士立學校于天下其志意之趨向可知矣故終唐之世溺于詞章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