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子部,儒家類,格物通>
欽定四庫全書
格物通卷二十 明 湛若水 撰
正心下
宋儒周敦頥曰見其大則心防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也處之一則能化而齊故顔子亞聖
臣若水通曰大指天理而言曽防漆雕開己見大意正謂此也泰舒也化即所過者化之化理無富貴貧賤之殊能化其富貴貧賤之念則與道一而去聖不逺矣故曰亞聖夫心廣大髙明天理渾然何嘗不泰人人皆有惟顔子之心不違仁故能見之分明而外物不累故能化而不滞此所以能亞于聖也學者知其大皆我固有而随處體認天理焉此入聖之門也
荀卿曰養心莫善于誠周敦頥曰荀子元不識誠程颢曰既誠矣心安用養邪
臣若水通曰皆一心也自其生理而言謂之性自其實理而言謂之誠自其主一而言謂之敬自其極實無妄而言謂之至誠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學至于誠極矣誠心又何假于養敬者所以至乎誠者也荀卿惟不識誠也故有養心用誠之説不識性也故有性惡之説不識性與誠是不識心也非二物也是故知性則知誠矣知誠則知心矣故君子之學莫先于知心
程颢曰學者須敬守此心不可急迫當栽培深厚涵泳于其間然後可以自得但急迫求之隻是私己終不足以達道
臣若水通曰守操而不失也急欲速也迫促也進道之功有自然之節度也或失則過焉或失則不及焉皆非自然之本體也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夫助則過忘則不及皆不可以進道也故道之進也在于勿助勿忘之間而已矣是故知道者鮮矣知道者鮮而天下無善治矣嗚呼掲離明于長夜防行之際正有望于今日
程颢年十六時好田獵後見周敦頥自謂今無此好矣敦頥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潛隐未發一日萌動複如前矣後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乃知果未也
臣若水通曰心之本體無一物也動于氣而物欲生焉欲之根既生未易得而除也見天理則人欲消矣顧其根未易防也必體認天理之公久則可奪舊習矣颢天資最髙而猶不能忘少年之習于涵養積乆之下者以病根在也然而下颢一等則其欲根之萌技葉扶疎将折斧斤矣而颢獨先知之易曰顔氏之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複行程颢其殆庶防乎
程颢曰天下無性外之物以有限之形氣用之不以其道安能廣大其心也心則性也在天為命在人為性所主為心實一道也通乎道則何限量之有必曰有限量是性外有物乎
臣若水通曰性者心之生理也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何限量之有人惟私欲蔽之而廣大髙明之體始小矣故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盡心者不蔽于物廓其廣大髙明之量而性自見矣既知之存之而不失所以養性事天不外是矣人主留心聖學宜不出于斯二者伏惟深宮之中臨禦之時随處而加察焉
程颢曰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
臣若水通曰記雲人者天地之心也程颢之言其本于斯乎夫人一天地也而心果有二乎哉天地之心何心也生生不息者也人其在生生不息之中最靈者爾心果有二乎哉是故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即?神之心即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心即途之人之心宇宙内隻一心而已矣知乎此者可以識心矣故可以知道矣
程頥曰聖人之心未嘗有在亦無不在蓋其道合内外體萬物
臣若水通曰心非物也神也神妙萬物是故合内外體萬物而不遺是以謂之神聖人之心未嘗有在亦無不在神也無在無不在之間吾心自然之本體乎是故學者勿助勿忘之時而天理見矣滞于物而不通則亦物焉而已矣豈此心神明之本體乎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程頥曰公則一私則萬殊人心不同如面隻是私心臣若水通曰心一也而不同者非心之本體然也程颢雲人能将身在天地萬物中作一例看多少快活是故天體萬物而無外聖人體萬民而不私私心亡而萬殊一矣故宋儒葉采亦曰公則萬物一體私則人己萬殊其知此矣是故君子之道莫大乎公溥
邵雍曰聖人所以能立于無過之地者以其善事吾心者也
臣若水通曰聖人之心一仁而已矣則亦何過之有哉是以口不失于人也足不失于人也色不失于人也三者盡而聖人之善事其心者可知矣是故聖人之無過以其無違此心也無違心者善事心者也非以此事彼之謂也事之即心也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然則為人君者知善事其心則知善事其天矣
張載正防曰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
臣若水通曰人心廣大天地萬物同體者也見聞之念起于軀殻之私則廣大之體蔽而身外皆非我矣聖人盡已之性以盡人之性盡人之性以盡物之性以其性一也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也是之謂見大見大則小不足以梏之矣
張載曰人病其以耳目見聞累其心而不務盡其心故思盡其心者必知心所從來而後能
臣若水通曰心者人之神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者也惟求道于耳目聞見之際而神明之體始累于是乎有不知不能也見聞何貴于人哉惟曰盡心焉爾矣盡心者廓去其私則本體圓全而心所從來可不求而知矣若複求心之從來則?矣
張載曰天理一貫則無意必固我之鑿意必固我一物存焉非誠也
臣若水通曰意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