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七

關燈
△成功化 ▲聖神功化之極(上之上) 《易乾》:元亨,利貞。

     程頤曰:“上古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重幹為《幹》。

    乾,天也,天者天之形體,幹者天之性情。

    乾,健也,健而無息之謂幹。

    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幹。

    幹者,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為父、為君。

    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

    唯《幹》《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随事而變焉,故元專為善大,利主于正固,亨、貞之體各稱其事,四德之義廣矣大矣。

    ” 朱熹曰:“元亨利貞,天道之常;仁義禮智,人性之綱。

    ” 臣按:幹之三畫,萬世文字之祖;元亨利貞四字,萬世義理之宗。

    在天則為春夏秋冬,在人則為仁義禮智,流行于天地間則為元會運世。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鹹甯。

     程頤曰:“卦下之辭為彖,夫子從而釋之,通謂之彖,彖者言一卦之義。

    大哉乾元,贊乾元始萬物之道大也,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專言則包四者。

    萬物資始,乃統天,言元也,乾元統言天之道也,天道始萬物,萬物資始于天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言亨也,天道運行,生育萬物也。

    大明天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卦之初終乃天道終始,乘此六爻之時乃天運也。

    以禦天,謂以當天運。

    乾道變化,生育萬物,洪纖高下,各以其類,各正性命也。

    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

    保合太和,乃利貞,保謂常存,合謂常和,保合太和是以利且貞也。

    天地之道常久而不已者,保合太和也。

    天為萬物之祖,王為萬邦之宗,乾道首出庶物而萬彙亨,君道尊臨天位而四海從,王者體天之道則萬國鹹甯矣。

    ” 朱熹曰:“此專以天道明《幹》義,又析元亨利貞為四德以發明之。

    蓋嘗統而論之,元者物之始生,亨者物之暢茂,利則向于實也,貞則實之成也,實之既成則其根蒂脫落,可複種而生矣,此四德之所以循環而無端也。

    然而四者之間,生氣流行,初無間斷,此元之所以包四德而統天也。

    其以聖人而言,此孔子之意,蓋以此卦為聖人得天位、行天道而緻太平之占也。

    ” 臣按:自古言君德者必曰幹,幹即天也,幹之所以為幹者,以其有元亨利貞之四德也,是故人君居天之位,必備幹之德,然後足以體天而立極焉。

    必能貫天德于始終,時乘六陽以行天道,斯為乾德之元亨;必能全萬物之性命,首出庶物以緻太平,斯為乾德之利貞。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幹,元亨,利貞”。

     程頤曰:“它卦彖象而已,獨《幹》《坤》更設《文言》以發明其義,推幹之道施于人事,元亨利貞幹之四德,在人則元者衆善之首也,亨者嘉美之會也,利者和合之義也,貞者幹事之用也。

    ” 朱熹曰:“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時為春,于人則為仁而衆善之長也。

    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時為夏,于人則為禮而衆美之會也。

    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故于時為秋,于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

    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随任各足,故于時為冬,于人則為智而為衆事之幹。

    幹,木之身而枝葉所依以立者也,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長人。

    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

    利則義無不和。

    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

    非君子之至健,無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貞。

    ” 臣按:朱熹謂“元者善之長”以下四句說天德之自然,“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以下四句說人事之當然。

    《幹》之《文言》雖通上下而言,然其于人君之身尤切,《幹》有四德以元為衆善之首,人君必體元之德以君長乎人,然後合乾德而盡君道焉,有此衆善于身而嘉其所會,利宜于物正而又固焉,故其于禮也無所悖,于義也無所乖,于事也有其幹。

    何者而不出于衆善之元乎,是則禮也、義也、事也皆善也,而元則為善之長焉。

    夫人必備衆善之長,然後能為衆人之長,上體夫天德之元,中體夫人心之仁,四端萬善皆在乎所體之中,萬姓兆民皆在乎所長之下,則幹之德不在天而在君矣。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

    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 程頤曰:“進位乎天位也,聖人既得天位則利見在下,大德之人與共成天下之事,天下固利見夫大德之君也。

    ”又曰:“人與聖人類也,五以龍德升尊位,人之類莫不歸仰,況同德乎?上應于下,下從于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

    流濕就燥,從龍從虎,皆以氣類,故聖人作而萬物皆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