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四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之授者有分,事無全功;地之産者有物,宜無兼利。
是以五方之俗,長短各殊,長者不可逾,短者不可企,勉所短而校其所長必殆,用所長而乘其所短必安。
強者乃以水草為邑居,以射獵供飲茹,多馬而尤便馳突,輕生而不恥敗亡,此彼之所長也,而中國乃欲益兵綍乘,角力争驅,交鋒原野之間,決命尋常之内,以此為禦寇之術,可謂勉所短而較其所長矣。
務所難,勉所短,勞費百倍,終于無成,雖果成之,不挫則廢,豈不以越天授而違地産、虧時勢以反物宜者哉?将欲去危就安,息費從省,在其慎守所易,精用所長而已。
若乃擇将吏以撫甯衆庶,修紀律以訓齊師徒,耀德以佐威,能迩以柔遠,禁侵鈔之暴以彰吾信,抑攻取之議以安戎心,彼求和則善待而勿與結盟,彼為寇則嚴備而不務報複,此當今之所易也。
賤力而貴智,惡殺而好生,輕利而重人,忍小以全大,安其居而後動,俟其時而後行,是以修封疆、守要害、塹蹊隧、壘軍營、謹禁防、明斥堠,務農以足食,練卒以蓄威,非萬全不謀,非百克不鬥,寇小至則張聲勢以遏其入,寇大至則謀其大以邀其歸,據險以乘之,多方以誤之,使其勇無所加,衆無所用,掠則靡獲,攻則不能,進有腹背受敵之虞,退有首尾難救之患,所謂乘其弊,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中國之所長也。
以長制短則用力寡而見功多,以易敵難則财不匮而事速就,舍此不務而反為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授寇者也。
” 贽又曰:“守封未固、寇戎未懲者,其病在于謀無定用,衆無适從,所任不必才,才者不必任,所聞不必實,實者不必聞,所信不必誠,誠者不必信,所行不必當,當者不必行,故令措置乖方,賞責虧度,财匮于衆愛,力分于将多,怨生于不均,機失于遙制。
”又曰:“理兵而措置乖方,馭将而賞罰虧度,制用而财匮,建軍而力分,養士而怨生,用師而機失,此六者疆埸之蟊賊、軍旅之膏肓也。
蟊賊不除而但滋之以糞溉,膏肓不療而苟啖之以滑甘,适足以養其害、速其災,欲求稼穑豐登,膚革充美,固不可得也。
” 臣按:贽此言雖為一時人君告,然而自古及今,守封所以未固,寇戎所以未懲,正坐此六者之失。
若夫所謂所任不必才,才者不必任,所聞不必實,實者不必聞,所信不必誠,誠者不必信,所行不必當,當者不必行,又不止于用兵禦寇而已也,後世人主所以應用不得其人而紀綱廢弛,處制不得其宜而政治乖張,皆以此也。
然則人君為治,必欲任得其才,聞者必實,信者必誠,行事必當,其道何繇?曰君子大居敬而貴窮理。
贽又曰:“今四夷之最強盛為中國甚患者,莫大于吐蕃。
舉國勝兵之徒,才當中國十數大都而已,其于内虞外備亦與中國不殊,所能寇邊數則蓋寡,且又器非犀利,甲不堅完,識迷韬鈴,藝乏趫敏,動則中國懼其衆而不敢抗,靜則中國憚其強而不敢侵,厥理何哉?良以中國之節制多門,蕃醜之統帥專一故也。
夫統帥專一則人心不分,人心不分則号令不貳,号令不貳則進退可齊,進退可齊則疾徐如意,疾徐如意則機會靡愆,機會縻愆則氣勢自壯,斯乃以少為衆、以弱為強,變化翕辟在于反掌之内,是猶臂之使指、心之制形,若所任得人則何敵之有?夫節制多門則人心不一,人心不一則号令不行,号令不行則進退難必,進退難必則疾徐失宜,疾徐失宜則機會不及,機會不及則氣勢自衰,斯乃勇廢為尪,衆散為弱,逗撓離析,兆乎戰陳之前,是猶一國三公、十羊九牧,欲令齊肅,其可得乎?開元、天寶之間,控禦西北兩蕃,惟朔方、河西、隴右三節度而已,猶慮權分勢散,或使兼而領之,自頃割裂誅鋤,所餘無幾,而又分朔方之地凡三使焉,其餘鎮軍數且四十,皆承特诏委寄,各降中貴監臨,人得抗衡,莫相禀屬,每候邊書告急,方令計會用兵,既無軍法下臨,惟以客禮相待,是乃從容拯溺,揖遜救焚,冀無占危,固亦難矣。
夫兵以氣勢為用者也,氣聚則盛,散則消,勢合則威,析則弱,今之邊備勢弱氣消,建軍若斯,可謂力分于将多矣。
” 臣按:三軍以氣勢為用,氣勢以人心為主,人心不分則氣勢自壯,氣勢既壯則事權歸一,可以折沖于内而制勝于外矣。
陸贽論将權之專分而以氣勢壯衰為言,蓋真有見也。
以上修攘制禦之策(上)
是以五方之俗,長短各殊,長者不可逾,短者不可企,勉所短而校其所長必殆,用所長而乘其所短必安。
強者乃以水草為邑居,以射獵供飲茹,多馬而尤便馳突,輕生而不恥敗亡,此彼之所長也,而中國乃欲益兵綍乘,角力争驅,交鋒原野之間,決命尋常之内,以此為禦寇之術,可謂勉所短而較其所長矣。
務所難,勉所短,勞費百倍,終于無成,雖果成之,不挫則廢,豈不以越天授而違地産、虧時勢以反物宜者哉?将欲去危就安,息費從省,在其慎守所易,精用所長而已。
若乃擇将吏以撫甯衆庶,修紀律以訓齊師徒,耀德以佐威,能迩以柔遠,禁侵鈔之暴以彰吾信,抑攻取之議以安戎心,彼求和則善待而勿與結盟,彼為寇則嚴備而不務報複,此當今之所易也。
賤力而貴智,惡殺而好生,輕利而重人,忍小以全大,安其居而後動,俟其時而後行,是以修封疆、守要害、塹蹊隧、壘軍營、謹禁防、明斥堠,務農以足食,練卒以蓄威,非萬全不謀,非百克不鬥,寇小至則張聲勢以遏其入,寇大至則謀其大以邀其歸,據險以乘之,多方以誤之,使其勇無所加,衆無所用,掠則靡獲,攻則不能,進有腹背受敵之虞,退有首尾難救之患,所謂乘其弊,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中國之所長也。
以長制短則用力寡而見功多,以易敵難則财不匮而事速就,舍此不務而反為所乘,斯謂倒持戈矛以■■授寇者也。
” 贽又曰:“守封未固、寇戎未懲者,其病在于謀無定用,衆無适從,所任不必才,才者不必任,所聞不必實,實者不必聞,所信不必誠,誠者不必信,所行不必當,當者不必行,故令措置乖方,賞責虧度,财匮于衆愛,力分于将多,怨生于不均,機失于遙制。
”又曰:“理兵而措置乖方,馭将而賞罰虧度,制用而财匮,建軍而力分,養士而怨生,用師而機失,此六者疆埸之蟊賊、軍旅之膏肓也。
蟊賊不除而但滋之以糞溉,膏肓不療而苟啖之以滑甘,适足以養其害、速其災,欲求稼穑豐登,膚革充美,固不可得也。
” 臣按:贽此言雖為一時人君告,然而自古及今,守封所以未固,寇戎所以未懲,正坐此六者之失。
若夫所謂所任不必才,才者不必任,所聞不必實,實者不必聞,所信不必誠,誠者不必信,所行不必當,當者不必行,又不止于用兵禦寇而已也,後世人主所以應用不得其人而紀綱廢弛,處制不得其宜而政治乖張,皆以此也。
然則人君為治,必欲任得其才,聞者必實,信者必誠,行事必當,其道何繇?曰君子大居敬而貴窮理。
贽又曰:“今四夷之最強盛為中國甚患者,莫大于吐蕃。
舉國勝兵之徒,才當中國十數大都而已,其于内虞外備亦與中國不殊,所能寇邊數則蓋寡,且又器非犀利,甲不堅完,識迷韬鈴,藝乏趫敏,動則中國懼其衆而不敢抗,靜則中國憚其強而不敢侵,厥理何哉?良以中國之節制多門,蕃醜之統帥專一故也。
夫統帥專一則人心不分,人心不分則号令不貳,号令不貳則進退可齊,進退可齊則疾徐如意,疾徐如意則機會靡愆,機會縻愆則氣勢自壯,斯乃以少為衆、以弱為強,變化翕辟在于反掌之内,是猶臂之使指、心之制形,若所任得人則何敵之有?夫節制多門則人心不一,人心不一則号令不行,号令不行則進退難必,進退難必則疾徐失宜,疾徐失宜則機會不及,機會不及則氣勢自衰,斯乃勇廢為尪,衆散為弱,逗撓離析,兆乎戰陳之前,是猶一國三公、十羊九牧,欲令齊肅,其可得乎?開元、天寶之間,控禦西北兩蕃,惟朔方、河西、隴右三節度而已,猶慮權分勢散,或使兼而領之,自頃割裂誅鋤,所餘無幾,而又分朔方之地凡三使焉,其餘鎮軍數且四十,皆承特诏委寄,各降中貴監臨,人得抗衡,莫相禀屬,每候邊書告急,方令計會用兵,既無軍法下臨,惟以客禮相待,是乃從容拯溺,揖遜救焚,冀無占危,固亦難矣。
夫兵以氣勢為用者也,氣聚則盛,散則消,勢合則威,析則弱,今之邊備勢弱氣消,建軍若斯,可謂力分于将多矣。
” 臣按:三軍以氣勢為用,氣勢以人心為主,人心不分則氣勢自壯,氣勢既壯則事權歸一,可以折沖于内而制勝于外矣。
陸贽論将權之專分而以氣勢壯衰為言,蓋真有見也。
以上修攘制禦之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