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三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欲治水軍與之會獵于吳,張昭等曰:“操得荊州水軍,蒙沖鬥艦浮以沿江,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
”周瑜曰:“操舍鞍馬,仗舟楫,遠涉江湖,不習水土,禽操宜在今日。
”瑜與先主進,與曹操遇于赤壁。
瑜部将黃蓋取蒙沖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
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煙焰漲天。
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進,曹操軍敗退。
臣按:此古人焚敵舟之法。
晉武帝謀伐吳,诏王浚修舟艦,乃作大船連舫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橹,開四出門,上得馳馬往來,又畫筜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無有。
吳為鐵鎖橫截江險,又作鐵椎暗置江中,浚知狀,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椎辄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斷,于是順風鼓棹,徑造三山。
臣按:王浚造巨舟沿長江而下,其大至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今長江故在,舟行往來者雖百斛之舟尚有膠于淺者,今晉舟如許之大,轉動為難,要非良法也。
晉有指南舟。
臣按:今番舶于舵樓之下亦置盤針,蓋凡舟皆用盤針于舟中以定方向,非專設為一舟也。
宋太祖開寶七年,命曹彬伐南唐。
彬等發江陵,水陸并進,克池州,敗唐兵于銅陵,遂次采石矶。
初,唐池州人樊若水累舉進士不第,遂謀歸宋,乃漁釣采石江上,月夜乘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
尋詣汴上書,言江南可取狀,請造浮梁以濟師,宋主然之,遣内侍往荊湖造黃黑龍船數千艘,以大艦載大竹自荊渚而下,命丁匠營之,三日橋成。
議者以為自古未有作浮梁渡江者,宋主不聽。
師南下,以若水為向導,既克池州,即用為知州。
若水請試舟于石牌口,移置采石,梁成不差尺寸,宋師因之濟江,若履平地。
臣按:自樊若水獻量江為梁之策,而江面遂不可守,大抵據江為國者必得上流,敵者不得我之上流,若水此策亦無所施矣。
然是策也非但可施于江,除大海外凡據水以為險者,我若得其上流,皆可潛遣人量其廣狹以為浮筏,蔑不濟矣。
高宗建炎四年,金烏珠入寇,韓世忠與相持于黃天蕩。
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将戰,世忠預命工鍛鐵相連為長绠,貫一大鈎,以授士之骁捷者,平旦敵以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绠則曳一舟而入,敵竟不得濟。
烏珠既為世忠所厄,欲自建康謀北歸,不得去,或教以蘆場地鑿大渠二十餘裡,上接江口,在世忠之上,遂傍冶城西南隅鑿渠,一夜渠成,次早出舟,金人悉趨建康,世忠尾擊敗之,敵終不得濟。
乃揭榜募人獻所以破海舟之策,有教其于舟中載土以平闆鋪之,穴船闆以浚槳,俟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以火箭射其蒻蓬,則不攻自破矣。
一夜造火箭成,是日引舟出江,其疾如飛,天霁無風,海舟皆不能動,以火箭射海舟蒻蓬,世忠軍亂,焚溺而死者不可勝數。
世忠與餘軍至瓜步棄舟而陸,奔還鎮江。
臣按:或人之教烏珠禦宋人大舟之法,今仿而用之,亦可制倭人之巨舟。
紹興五年,嶽飛破楊太(一名幺)于洞庭。
太時與劉豫通,負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輪激水,其行如飛,旁置童竿,官舟迎之辄碎。
飛伐君山木為巨筏,塞諸港汊,又以腐木亂草浮上流而下,擇水淺處遣善罵者挑之,且行且罵,賊怒來追,則草木壅塞車輪,礙不得行,急擊之,賊奔港中,為筏所拒,官軍乘筏,張牛革以蔽矢石,舉巨木撞其舟盡壞,太計窮赴水死。
臣按:舟之大者非風不行,而行風必以帆,帆之制非蒻葉與竹筏則布為之,以火箭射之無不焚者,然則如之何而可?曰楊幺之舟以輪激水,雖無風亦可行也,巧思者能師其意仿而制之,則雖無風不用帆亦可行矣。
(以上舟師) 以上論戰陳之法(下)
”周瑜曰:“操舍鞍馬,仗舟楫,遠涉江湖,不習水土,禽操宜在今日。
”瑜與先主進,與曹操遇于赤壁。
瑜部将黃蓋取蒙沖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
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餘船以次俱進,去北軍二裡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煙焰漲天。
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進,曹操軍敗退。
臣按:此古人焚敵舟之法。
晉武帝謀伐吳,诏王浚修舟艦,乃作大船連舫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橹,開四出門,上得馳馬往來,又畫筜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無有。
吳為鐵鎖橫截江險,又作鐵椎暗置江中,浚知狀,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椎辄著筏而去,又作大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斷,于是順風鼓棹,徑造三山。
臣按:王浚造巨舟沿長江而下,其大至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今長江故在,舟行往來者雖百斛之舟尚有膠于淺者,今晉舟如許之大,轉動為難,要非良法也。
晉有指南舟。
臣按:今番舶于舵樓之下亦置盤針,蓋凡舟皆用盤針于舟中以定方向,非專設為一舟也。
宋太祖開寶七年,命曹彬伐南唐。
彬等發江陵,水陸并進,克池州,敗唐兵于銅陵,遂次采石矶。
初,唐池州人樊若水累舉進士不第,遂謀歸宋,乃漁釣采石江上,月夜乘小舟,載絲繩維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廣狹。
尋詣汴上書,言江南可取狀,請造浮梁以濟師,宋主然之,遣内侍往荊湖造黃黑龍船數千艘,以大艦載大竹自荊渚而下,命丁匠營之,三日橋成。
議者以為自古未有作浮梁渡江者,宋主不聽。
師南下,以若水為向導,既克池州,即用為知州。
若水請試舟于石牌口,移置采石,梁成不差尺寸,宋師因之濟江,若履平地。
臣按:自樊若水獻量江為梁之策,而江面遂不可守,大抵據江為國者必得上流,敵者不得我之上流,若水此策亦無所施矣。
然是策也非但可施于江,除大海外凡據水以為險者,我若得其上流,皆可潛遣人量其廣狹以為浮筏,蔑不濟矣。
高宗建炎四年,金烏珠入寇,韓世忠與相持于黃天蕩。
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将戰,世忠預命工鍛鐵相連為長绠,貫一大鈎,以授士之骁捷者,平旦敵以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绠則曳一舟而入,敵竟不得濟。
烏珠既為世忠所厄,欲自建康謀北歸,不得去,或教以蘆場地鑿大渠二十餘裡,上接江口,在世忠之上,遂傍冶城西南隅鑿渠,一夜渠成,次早出舟,金人悉趨建康,世忠尾擊敗之,敵終不得濟。
乃揭榜募人獻所以破海舟之策,有教其于舟中載土以平闆鋪之,穴船闆以浚槳,俟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海舟無風不可動也,以火箭射其蒻蓬,則不攻自破矣。
一夜造火箭成,是日引舟出江,其疾如飛,天霁無風,海舟皆不能動,以火箭射海舟蒻蓬,世忠軍亂,焚溺而死者不可勝數。
世忠與餘軍至瓜步棄舟而陸,奔還鎮江。
臣按:或人之教烏珠禦宋人大舟之法,今仿而用之,亦可制倭人之巨舟。
紹興五年,嶽飛破楊太(一名幺)于洞庭。
太時與劉豫通,負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輪激水,其行如飛,旁置童竿,官舟迎之辄碎。
飛伐君山木為巨筏,塞諸港汊,又以腐木亂草浮上流而下,擇水淺處遣善罵者挑之,且行且罵,賊怒來追,則草木壅塞車輪,礙不得行,急擊之,賊奔港中,為筏所拒,官軍乘筏,張牛革以蔽矢石,舉巨木撞其舟盡壞,太計窮赴水死。
臣按:舟之大者非風不行,而行風必以帆,帆之制非蒻葉與竹筏則布為之,以火箭射之無不焚者,然則如之何而可?曰楊幺之舟以輪激水,雖無風亦可行也,巧思者能師其意仿而制之,則雖無風不用帆亦可行矣。
(以上舟師) 以上論戰陳之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