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九

關燈
▲郵傳之置 《周禮》:鄉大夫之職,國有大故,則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以旌節輔令則達之。

     賈公彥曰:“國有大事故,恐有奸寇,故使民征令,出入往來皆須得旌節輔此征令,文書乃得通達,無節則不得通。

    ” 臣按:旌以彰之,節以驗之,有旌節,文書乃得通達,後世給符驗以傳文書始此。

     遺人掌郊裡之委積以待賓客、野鄙之委積以待羁旅,凡賓客、會同、師役,掌其道路之委積。

    凡國野之道,十裡有廬,廬有飲食;三十裡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裡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

     鄭玄曰:“委積者,廪人、倉人計九谷之數足國用,以其餘共之,少曰委、多曰積。

    廬若今野候徙有庌也。

    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也。

    候館,樓可以觀望者也。

    一市之間有三廬一宿。

    ” 賈公彥曰:“郊野之委積以待賓客者,其賓客至郊與主國使者交接,因即與之廪饩也。

    野鄙之委積以待羁旅者,旅,客也,謂客有羁絷在此未得去者,則于此惠之。

    鄭注謂‘廬今野候徙有庌’者,此舉漢法以況義,漢時野路候迎賓客之處皆有庌舍,與廬相似。

    注謂‘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者,漢法十裡有亭,亭有三老,人皆有宮室,故引以為況也。

    ” 臣按:委積以待賓客,即後世驿傳給廪之意。

    候館樓,即所謂驿舍之郵亭也。

     委人掌斂野之賦,斂薪刍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以稍聚待賓客,以甸聚待羁旅。

     鄭玄曰:“野謂遠郊以外也,所斂野之賦謂野之園圃山澤之賦也。

    凡疏材,草木有實者也;凡畜聚之物,瓜瓠、葵芋禦冬之具也。

    ” 賈公彥曰:“以三百裡稍地之聚、二百裡甸之聚以待羁旅過客之等。

    ”臣按:遺人所掌者饩廪之資,而委人所斂者凡薪刍、果菜之屬。

     野廬氏掌達國道路至于四畿,比(校也)國郊及野之道路、宿(賓客所宿之廬)息(所止之舍)、井樹(井以供飲食,樹以為蕃蔽)。

     王昭禹曰:“掌達道路至于四畿,則遂人所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于畿是也。

    謂之四畿,則自王城五百裡四面皆達之也。

    ” 臣按:周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陳以聘楚,道茀不可行,司裡不授館,國無寄寓,而知陳之不能守其國。

    蓋是時周禮盡廢,而野廬氏之職不修,而所謂達國之道路至于四畿而比其宿息、井樹者不複有矣。

     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美惡而無禮者,凡其使也必以旌節。

     鄭玄曰:“行夫,邦國使之小禮者也。

    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驿而使者也。

    ”臣按:後世乘傳騎驿其原蓋出于此。

     環人(取周圜保護之義)掌送逆邦國之通賓客,以路節達諸四方。

    舍則授館令聚(與柝同),有任器則令環之。

    凡門關無幾,送逆及疆。

     王昭禹曰:“國野之道五十裡有候館,則環人授之于賓客者也。

    令聚,令野廬氏也。

    賓客有任用之器,則亦令環衛之也。

    凡門關無幾者,謂賓客出入,環人以路節達之,故門關無幾也。

    疆謂王畿四方之界也,賓客來而逆之,去而送之,皆及疆。

    ” 臣按:環之為言圍也,主賓客往來為之守衛賓客,有随行之任器則周圍保護,若環之無隙焉。

    可見先王之于賓旅,非徒饩廪以給之,而又有兵仗以衛之,此所以來通四方之情而懷柔之者至矣。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産曰:“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台(土高曰台)榭(有木曰榭),以崇大諸侯之館。

    館如公寝,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塗也)館宮室。

    諸侯賓至,甸設庭燎,仆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代客役),巾車(主車之官)脂轄,隸人、牧圉各瞻(視也)其事,百官之屬各展(陳也)其物。

    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甯(甯也)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 臣按:子産之言可見古人所以設館以舍賓客者,其備預之完具、情文之兼至有如此者,是雖列國相待之禮,而大之所以字小、小之所以奉大皆不可不加之意可見矣。

     《國語》:單子曰:“周之《秩官》(周常官篇名)有之曰:‘敵國賓至,關尹以告,行理(吏也)以節(瑞節)逆(迎也)之,候人為導,卿出郊勞,門尹除(掃也)門,宗祝執祀,司裡授館,司徒具徒(役也),司空視塗(視險易也),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燎(庭燎),水師監濯,膳夫緻餐(熟食),廪人獻饩(生曰饩),司馬陳刍(饣末馬),工人展車(展省客車,補其傷敗),百官官以物至,賓入如歸。

    ’” 臣按:古人所以待賓之禮如此其至,所以賓至如歸也。

    《國語》所述者雖敵國之禮,而大之于小亦可以類推矣。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

    ” 朱熹曰:“置,驿也;郵驲也,所以傳命也。

    孟子引孔子之言如此。

    ” 許謙曰:“字書,馬遞曰置、步遞曰郵。

    漢《西域傳》‘因騎置以聞’,師古曰:‘即今驿馬也。

    ’《黃霸傳》‘郵亭’,師古曰:‘書舍,謂傳送文書所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