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官,共工居其一,是則工師之官所掌之事雖若輕而小,而其所以關系者君心之收斂、放蕩存焉。
嗚呼,國家之患孰有大于君心之蕩者哉?人君一心萬化之本,天下安危、生靈休戚皆由乎此耿耿方寸間耳,使其常囿于禮法之中則必不肯輕費民财、輕勞民力,财不費則斂于民也薄,力不勞則役于民也輕,而天下安矣。
苟其心蕩焉出于禮法之外,宮室之奉必欲其壯麗,服飾之奉必欲其華美,器用之奉必欲其精緻,則必費财而勞民,而人有不堪者矣。
然是心也斂之則難,蕩之則易,其始也未嘗不起于細微,其終也乃至于滔天而不可救止焉,此箕子所以于纣之用象箸知其必為玉杯。
噫,玉杯尚可,其後乃至于瓊宮、瑤台而無已焉。
由是以觀,古人防未然之欲而必謹于其微,其意深矣,其慮遠矣。
《漢表》:少府有考工室、令、丞,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
臣瓒曰:“冬官為考工,主作器械。
”《續志》:少府有尚方令,六百石,掌工作禦刀劍諸好器物。
顔師古曰:“主作禁器物。
”臣按:後漢典工作之官。
宣帝時,王褒上言:“周之所以能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絕惡于未萌也,宜減樂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儉。
古者工不造爇彖、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獨賢,政教使之然也。
民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末成。
”和帝時,樊準上言:“調和陰陽實在儉節,朝廷雖勞心元元,事從省約,而在職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緻理,由近及遠,故《詩》曰‘京師翼翼,四方是則’,今可先令大官、尚方、考工、上林池禦諸官實減無事之物,五府調省中都官吏,京師作者如此,則化四方,人勞省息。
” 臣按:《書》雲“不作無益害有益”,蓋古昔先王尚象以制器,以為民生日用之具,并有五材以修六府,有不備者又因其材而饬化之,使之利其用而不至于阙乏,無非有益于人生日用者也。
是故分為六官而專以一官司百工之事,後世乃于官常之外别以禁禦之内立為尚方之官,聚奇巧之工,制珍異之器。
嗚呼,器之為器取适用而已,苟制一器而費百器之材,當用一工而費百工之力,耗貨财于無用,用工力于無益,何為也哉?夫人之所以為奇巧精緻之物者,欲以誇耀于人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其尊無對,其富無倫,欲誰誇哉?況宮闱邃密,門禁深嚴,外人無由而至,朝夕左右得于觀視之間者宦官、官妾爾,彼生深宮之中,執使令之役,固無外交,亦無遠識,亦何用誇彼為哉?為人上者何苦竭生民之膏血、奪生民之衣食、勞生民之筋力,以為此無益之事哉?張蘊古雲:“瓊其宮而瑤其台,所居不過容膝;糟其丘而酒其池,所食不過适口。
”臣愚謂于器用亦然。
南宋明帝時,淮泗用兵,府藏空竭,内外百官并斷俸祿,而明帝奢費過度,每所造器用必為正禦、副禦、次副各三十枚,嬖幸用事,貨賂公行。
臣按:人君之于器用取其足用而已,明帝之造器用必為正禦、副禦、次副各三十事,人生幾何,一生能著幾兩屐邪?天下無事,府庫盈溢,且不可暴殄天物而過于自奉,況兵外用而财内竭,百官月俸皆不繼,而吾乃多為器用而置之于無用之地,何為也哉? 唐置少府監掌百工技巧之政,中尚署令掌供郊祀圭璧、天子器玩、後妃服飾、雕文錯彩之制。
臣按:此唐掌工作之官。
夫中尚令掌供郊祀圭璧以祀天享帝者也,而又兼掌天子玩器、後妃服飾、雕文錯彩之制,豈其倫哉?毋乃近于亵乎。
宋太祖收僞蜀圖書、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毀。
孟昶服用奢僭,至于溺器亦裝以七寶,遽命碎之,曰:“自奉如此,欲無亡得乎?”上躬履儉約,乘輿、服用皆尚質素。
臣按:亡國之君與興王之主自然奢儉不同。
太宗淳化二年,令左藏庫籍所掌金銀器皿之屬,悉毀之。
有司言中有制作精巧者,欲留以備進禦。
上曰:“将焉用此?汝以奇巧為貴,我以慈儉為寶。
”卒皆毀之。
臣按:金銀器皿之屬雖極精巧,然其質猶不費損也,一旦毀之本質固在,上下通得用之,惟所謂珍異寶石之類,裒工于無益,毀壞則無用,上好之則貴,一旦廢之與瓦礫等耳。
太宗于金銀器之精巧者且毀之,況肯聚工以為寶石奇玩也哉?所謂“汝以奇巧為貴,我以慈儉為寶”,大哉王言,可為百世師法。
淳化四年,有司言油衣帟幕損者數萬段,欲毀棄之。
上令煮浣染以雜色,刺為旗幟數千,以示宰相,宰相李昉等奏曰:“陛下萬幾之外聖智高遠,事無大小皆出意表,天生五材兼而出之,物有萬殊博而通之,雖有細微無所遺棄,固非臣等智慮所及。
” 臣按:太宗于油衣帟幕之損者尚不忍棄遺,則其于物之成用者其肯棄遺之乎?仁明之君,其愛惜微物如此,其視裂帛以為樂、剪彩绮以為花而鋪于水者,其壽命短長、國祚久近皆分于此也。
以上工作之用
嗚呼,國家之患孰有大于君心之蕩者哉?人君一心萬化之本,天下安危、生靈休戚皆由乎此耿耿方寸間耳,使其常囿于禮法之中則必不肯輕費民财、輕勞民力,财不費則斂于民也薄,力不勞則役于民也輕,而天下安矣。
苟其心蕩焉出于禮法之外,宮室之奉必欲其壯麗,服飾之奉必欲其華美,器用之奉必欲其精緻,則必費财而勞民,而人有不堪者矣。
然是心也斂之則難,蕩之則易,其始也未嘗不起于細微,其終也乃至于滔天而不可救止焉,此箕子所以于纣之用象箸知其必為玉杯。
噫,玉杯尚可,其後乃至于瓊宮、瑤台而無已焉。
由是以觀,古人防未然之欲而必謹于其微,其意深矣,其慮遠矣。
《漢表》:少府有考工室、令、丞,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為考工。
臣瓒曰:“冬官為考工,主作器械。
”《續志》:少府有尚方令,六百石,掌工作禦刀劍諸好器物。
顔師古曰:“主作禁器物。
”臣按:後漢典工作之官。
宣帝時,王褒上言:“周之所以能緻刑措而不用者,以其禁邪于冥冥、絕惡于未萌也,宜減樂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儉。
古者工不造爇彖、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獨賢,政教使之然也。
民見儉則歸本,本立而末成。
”和帝時,樊準上言:“調和陰陽實在儉節,朝廷雖勞心元元,事從省約,而在職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緻理,由近及遠,故《詩》曰‘京師翼翼,四方是則’,今可先令大官、尚方、考工、上林池禦諸官實減無事之物,五府調省中都官吏,京師作者如此,則化四方,人勞省息。
” 臣按:《書》雲“不作無益害有益”,蓋古昔先王尚象以制器,以為民生日用之具,并有五材以修六府,有不備者又因其材而饬化之,使之利其用而不至于阙乏,無非有益于人生日用者也。
是故分為六官而專以一官司百工之事,後世乃于官常之外别以禁禦之内立為尚方之官,聚奇巧之工,制珍異之器。
嗚呼,器之為器取适用而已,苟制一器而費百器之材,當用一工而費百工之力,耗貨财于無用,用工力于無益,何為也哉?夫人之所以為奇巧精緻之物者,欲以誇耀于人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其尊無對,其富無倫,欲誰誇哉?況宮闱邃密,門禁深嚴,外人無由而至,朝夕左右得于觀視之間者宦官、官妾爾,彼生深宮之中,執使令之役,固無外交,亦無遠識,亦何用誇彼為哉?為人上者何苦竭生民之膏血、奪生民之衣食、勞生民之筋力,以為此無益之事哉?張蘊古雲:“瓊其宮而瑤其台,所居不過容膝;糟其丘而酒其池,所食不過适口。
”臣愚謂于器用亦然。
南宋明帝時,淮泗用兵,府藏空竭,内外百官并斷俸祿,而明帝奢費過度,每所造器用必為正禦、副禦、次副各三十枚,嬖幸用事,貨賂公行。
臣按:人君之于器用取其足用而已,明帝之造器用必為正禦、副禦、次副各三十事,人生幾何,一生能著幾兩屐邪?天下無事,府庫盈溢,且不可暴殄天物而過于自奉,況兵外用而财内竭,百官月俸皆不繼,而吾乃多為器用而置之于無用之地,何為也哉? 唐置少府監掌百工技巧之政,中尚署令掌供郊祀圭璧、天子器玩、後妃服飾、雕文錯彩之制。
臣按:此唐掌工作之官。
夫中尚令掌供郊祀圭璧以祀天享帝者也,而又兼掌天子玩器、後妃服飾、雕文錯彩之制,豈其倫哉?毋乃近于亵乎。
宋太祖收僞蜀圖書、法物,皆不中度,悉命焚毀。
孟昶服用奢僭,至于溺器亦裝以七寶,遽命碎之,曰:“自奉如此,欲無亡得乎?”上躬履儉約,乘輿、服用皆尚質素。
臣按:亡國之君與興王之主自然奢儉不同。
太宗淳化二年,令左藏庫籍所掌金銀器皿之屬,悉毀之。
有司言中有制作精巧者,欲留以備進禦。
上曰:“将焉用此?汝以奇巧為貴,我以慈儉為寶。
”卒皆毀之。
臣按:金銀器皿之屬雖極精巧,然其質猶不費損也,一旦毀之本質固在,上下通得用之,惟所謂珍異寶石之類,裒工于無益,毀壞則無用,上好之則貴,一旦廢之與瓦礫等耳。
太宗于金銀器之精巧者且毀之,況肯聚工以為寶石奇玩也哉?所謂“汝以奇巧為貴,我以慈儉為寶”,大哉王言,可為百世師法。
淳化四年,有司言油衣帟幕損者數萬段,欲毀棄之。
上令煮浣染以雜色,刺為旗幟數千,以示宰相,宰相李昉等奏曰:“陛下萬幾之外聖智高遠,事無大小皆出意表,天生五材兼而出之,物有萬殊博而通之,雖有細微無所遺棄,固非臣等智慮所及。
” 臣按:太宗于油衣帟幕之損者尚不忍棄遺,則其于物之成用者其肯棄遺之乎?仁明之君,其愛惜微物如此,其視裂帛以為樂、剪彩绮以為花而鋪于水者,其壽命短長、國祚久近皆分于此也。
以上工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