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一
關燈
小
中
大
▲輿衛之儀
《易》:坤,為大輿。
吳澂曰:“為大輿,三畫虛,所容載者多也。
”坎為水,為矯,為弓輪,其為輿也為多眚。
徐幾曰:“陽在陰中,抑而能制,故為矯,為弓輪。
矯者矯曲而使之直,者直而使之曲也。
弓蓋二十八,所以蔽其車之上輪;輻三十六,所以載其下弓。
輿、輪皆矯之所成也。
” 吳澂曰:“其于輿也為多眚者,謂有險難而多阻礙也。
蓋行于險道,不若坤輿之行于平地者易且安也。
” 臣按:先儒謂《易》取坤象稱輿,本之《剝》上九爻。
蓋《剝》卦五陰,承載上九之一陽,如人之在車上。
《坤》六畫皆陰,其象為虛,虛則承載為多,故為大輿,而坎之為卦則中虛,虛中而實外,故有矯爇為弓輪之象。
是則車輿之作,其所取象者大矣。
古人謂天為蓋、地為輿,聖人告顔子以四大之禮樂,而于殷獨取其辂,則車輿之為用豈小也哉? 《書顧命》:大辂在賓階(西階也)面(南向也),綴辂在阼階(東階也)面,先辂在左塾(門側堂也)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蔡沈曰:“大辂,玉辂也;綴辂,金辂也;先辂,木辂也;次辂,象辂、革辂也。
王之五辂,玉辂以祀不以封,為最貴;金辂以封同姓,為次之;象辂以封異姓,為又次之;革辂以封四衛,為又次之;木辂以封蕃國,為最賤。
其行也,貴者宜自近,賤者宜遠也,王乘玉辂,綴之者金辂也,故金辂謂之綴辂,最遠者木辂也,故木辂謂之先辂,以木辂為先辂,則革辂、象辂為次辂矣。
” 呂祖謙曰:“此非特盛彌文而彰備物,天位峻極,幄座靓深,寶鎮烨華,車辂峙列,入其庭肅然起敬,懼不克承,委重投艱之意,不言而已傳矣。
” 臣按:王朝之辂,不但巡行以馳于道路之間,而于朝會之間亦陳列之于殿廷,以盛彌文而彰備物焉。
《周禮》:巾車(車官之長)掌公共汽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叙之,治其出入。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以玉飾其末),錫(馬面當盧刻金為之),樊(馬大帶)纓(馬鞅也)十有再就(以五采罽飾之,十有二匝),建大常(旗上畫日月)十有二斿(旗上綴十二斿),以祀(用祀天地);金路(金飾之),鈎(當馬胸,金為之),樊纓九就,建大(畫交龍),以賓,同姓以封;象路(用象齒為飾),朱,樊纓七就,建大赤(通帛之旗),以朝(用以視朝),異姓以封;革路(挽之以革而漆),龍勒(以龍文飾馬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木路,前(讀為剪,淺黑色)樊鹄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劉彜曰:“玉以比德也,王祭祀乘玉辂者,欲王之奉祭祀,雖在道途不敢跬步忘乎其德也。
” 朱熹曰:“辂者身之所乘、足之所履,其為用也賤矣;運用震動,任重緻遠,其為物也勞矣;且一器而工聚焉,其為費也廣矣。
賤物而貴飾之則易壞,費廣而又增費之則傷财,此周辂之所以為過欤。
” 臣按:周人尚輿,既于冬官設輿人等官掌作車之事,而又設巾車之官屬于春官者,蓋春官掌邦禮,禮必乘辂,辂必有其飾,巾者設飾之物也。
辂而謂之金、玉、象者,用以飾其末爾,非純用也。
王之喪車五乘,木車(不漆者,始遭喪乘之)、素車(垩以白土,卒哭乘之)、藻車(垩以蒼土,既練乘之)、駹車(邊側有漆,大祥乘之)、漆車(黑漆車,既禫乘之)。
臣按:此王有喪所乘之車。
《考工記》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鄭玄曰:“輪象日月,以其運行也。
日月三十日而合宿,老子曰:‘三十輻共一毂。
’”賈公彥曰:“天之列宿二十有八,而蓋弓之數象之。
” 王昭禹曰:“蓋在上以覆乎下,故象天體之圓;轸在下以載乎上,故象地體之方。
聖人乘焉以位乎其中,則三才之道備矣。
” 鄭樵曰:“聖人作車,圜而為輪,方而為輿,曲而為辀,皆有制度。
輪以運、輿以載、
吳澂曰:“為大輿,三畫虛,所容載者多也。
”坎為水,為矯,為弓輪,其為輿也為多眚。
徐幾曰:“陽在陰中,抑而能制,故為矯,為弓輪。
矯者矯曲而使之直,者直而使之曲也。
弓蓋二十八,所以蔽其車之上輪;輻三十六,所以載其下弓。
輿、輪皆矯之所成也。
” 吳澂曰:“其于輿也為多眚者,謂有險難而多阻礙也。
蓋行于險道,不若坤輿之行于平地者易且安也。
” 臣按:先儒謂《易》取坤象稱輿,本之《剝》上九爻。
蓋《剝》卦五陰,承載上九之一陽,如人之在車上。
《坤》六畫皆陰,其象為虛,虛則承載為多,故為大輿,而坎之為卦則中虛,虛中而實外,故有矯爇為弓輪之象。
是則車輿之作,其所取象者大矣。
古人謂天為蓋、地為輿,聖人告顔子以四大之禮樂,而于殷獨取其辂,則車輿之為用豈小也哉? 《書顧命》:大辂在賓階(西階也)面(南向也),綴辂在阼階(東階也)面,先辂在左塾(門側堂也)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蔡沈曰:“大辂,玉辂也;綴辂,金辂也;先辂,木辂也;次辂,象辂、革辂也。
王之五辂,玉辂以祀不以封,為最貴;金辂以封同姓,為次之;象辂以封異姓,為又次之;革辂以封四衛,為又次之;木辂以封蕃國,為最賤。
其行也,貴者宜自近,賤者宜遠也,王乘玉辂,綴之者金辂也,故金辂謂之綴辂,最遠者木辂也,故木辂謂之先辂,以木辂為先辂,則革辂、象辂為次辂矣。
” 呂祖謙曰:“此非特盛彌文而彰備物,天位峻極,幄座靓深,寶鎮烨華,車辂峙列,入其庭肅然起敬,懼不克承,委重投艱之意,不言而已傳矣。
” 臣按:王朝之辂,不但巡行以馳于道路之間,而于朝會之間亦陳列之于殿廷,以盛彌文而彰備物焉。
《周禮》:巾車(車官之長)掌公共汽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叙之,治其出入。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以玉飾其末),錫(馬面當盧刻金為之),樊(馬大帶)纓(馬鞅也)十有再就(以五采罽飾之,十有二匝),建大常(旗上畫日月)十有二斿(旗上綴十二斿),以祀(用祀天地);金路(金飾之),鈎(當馬胸,金為之),樊纓九就,建大(畫交龍),以賓,同姓以封;象路(用象齒為飾),朱,樊纓七就,建大赤(通帛之旗),以朝(用以視朝),異姓以封;革路(挽之以革而漆),龍勒(以龍文飾馬勒),條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衛;木路,前(讀為剪,淺黑色)樊鹄纓,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
劉彜曰:“玉以比德也,王祭祀乘玉辂者,欲王之奉祭祀,雖在道途不敢跬步忘乎其德也。
” 朱熹曰:“辂者身之所乘、足之所履,其為用也賤矣;運用震動,任重緻遠,其為物也勞矣;且一器而工聚焉,其為費也廣矣。
賤物而貴飾之則易壞,費廣而又增費之則傷财,此周辂之所以為過欤。
” 臣按:周人尚輿,既于冬官設輿人等官掌作車之事,而又設巾車之官屬于春官者,蓋春官掌邦禮,禮必乘辂,辂必有其飾,巾者設飾之物也。
辂而謂之金、玉、象者,用以飾其末爾,非純用也。
王之喪車五乘,木車(不漆者,始遭喪乘之)、素車(垩以白土,卒哭乘之)、藻車(垩以蒼土,既練乘之)、駹車(邊側有漆,大祥乘之)、漆車(黑漆車,既禫乘之)。
臣按:此王有喪所乘之車。
《考工記》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鄭玄曰:“輪象日月,以其運行也。
日月三十日而合宿,老子曰:‘三十輻共一毂。
’”賈公彥曰:“天之列宿二十有八,而蓋弓之數象之。
” 王昭禹曰:“蓋在上以覆乎下,故象天體之圓;轸在下以載乎上,故象地體之方。
聖人乘焉以位乎其中,則三才之道備矣。
” 鄭樵曰:“聖人作車,圜而為輪,方而為輿,曲而為辀,皆有制度。
輪以運、輿以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