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九
關燈
小
中
大
獸者,言陷民于死也。
” 張栻曰:“意齊王欲廣其囿,谀佞之徒必有假文王事以逢之者,文王豈崇囿如此?蓋其蒐田所及,民以為文王之囿耳,以刍、雉得往知其然也。
” 臣按:設禁阱民者人欲之私,與民同利者天理之公。
一田囿之設而公私、義利于是乎在,天理、人欲于是乎分,為人上者,于凡舉措可不謹哉。
漢武帝建元三年,帝使吾丘壽王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
壽王奏事,武帝大悅稱善。
時東方朔在旁,進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
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旗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
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良材,百工所取給、萬民所瑀(古仰字)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姜、芋,水多蛙(即蛙字)、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故矰、鎬之間号為土膏,其賈畝一金,今規以為苑,絕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荊棘之林,廣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虛,壞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弱懷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營之,垣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骛南北,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堤之輿,是其不可三也。
夫殷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台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逆盛意,罪當萬死。
”武帝乃拜朔為給事中,賜黃金百斤。
然遂起上林苑,如壽王所奏。
臣按:武帝使吾丘壽王辟地為上林苑,東方朔谏,帝拜朔為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壽王所奏。
夫聽其言而受其金爵可也,帝不受朔之言,徒與之爵與金,是買之使不言也。
朔受之不辭而不複言,譬則狗焉嗥于主人之側,投以一脔,俯首帖耳逝矣。
靈帝光和三年作罼圭、靈昆苑,司徒楊賜谏曰:“先王造囿,裁足以修三驅之禮,薪采刍牧皆悉往焉。
先帝左開鴻池、右作上林,不奢不約。
今廢田園,驅居人,畜禽獸,殆非若保赤子之義,宜惟卑宮、露台之意以慰民勞。
”帝欲止,侍中任芝、樂松曰:“昔文王之囿百裡人以為小,齊宣王四十裡人以為大,今與百裡共之,無害于政也。
”帝說,遂為之。
胡寅曰:“天下之理,至五經、《語》《孟》亦可謂正矣,邪說之害,至五經、《語》《孟》亦可以息矣。
然而道大如天,見在乎人,小智奸識謂聖人之心與我何異哉?則五經、《語》《孟》雖存乎世,而窾言橫議亦傍緣而作,非人君明哲,心與正會,則不能昭其誣罔,設或主意違道,則窾言橫議入之猶水赴谷矣。
堯舜為天下得人而奪國者用以為名,湯武順天革命而代君者取以借口,胤侯征羲和而讨不附己者資焉,伊尹放太甲而欲奪其主者托焉,五就湯五就桀非為利也而求富貴利達者以為大人欲速其功也,緻辟管叔、囚蔡降霍非為己也而手刃同氣者以為聖人與我同志也,曰公劉好貨則掊克聚斂不知紀極,曰召公辟國則窮兵遠讨無有休息,曰省耕斂助不足則出錢貸民而取其利,曰藏不售興滞用則置官畜貨而自為市,依倚外患、脅制人主以饕富貴而自比于惠、連之降志辱身,廢法任情、肆行無道以專寵利而自比于仲尼之無可無不可,遂使诋訾儒術者舉是以為笑,曰五經、《語》《孟》殆亦奸宄之囊橐耳。
彼樂松、任芝所以欺靈帝者,特弁髦土梗未足多诮也,或曰然則何以正之?曰奸人之假托經義以文其說者,非能欺天下也,直欺人主耳,苟人主信之足矣。
人君能格物緻知,使疑邪不能亂,正心誠意使利欲不能昏,就道親賢、問之辨之以明所未明,笃志勵行、精之一之以守所難守,則鄭自鄭、雅自雅,杲日中天,萬象畢照,辨言安得而亂吾政,利口安得而覆吾邦?此二帝三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之要道也。
” 臣按:人臣托經義以欺其君,是愚其君也;其君聽其言而從之,是自愚其身也。
彼臣而愚其君,是欲以求其利也,君而自愚,豈非快其所欲哉?臣之愚君得罪于君,不臣者也;君之自愚則得罪于天、得罪于聖經、得罪于師父之教,其不君也哉。
隋炀帝大業元年,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周十餘裡,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餘尺,台觀、宮殿羅絡山上,海北有龍鱗渠,萦纡注海。
内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則剪彩為花葉綴于枝條,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沼内以彩為荷芰菱芡,乘輿遊幸則去水而布之。
十六院競以殽羞精麗相高,求市恩寵,炀帝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作《清夜遊》曲于馬上奏之。
臣按:炀帝于元年始即位即為西苑,至七年天下兵起,十四年被弑于江都,一時恣情遊樂之地,今則蕩為荒煙野草,莫知其所在矣,而書之史冊者昭昭在人目睫間,穢污簡牍、遺臭萬世者恒如在然。
嗚呼,人生幾何,名教中自有樂地,何苦為此不道之事以勞生民之力、費天下之财而贻後世之笑哉? 以上囿遊之設
” 張栻曰:“意齊王欲廣其囿,谀佞之徒必有假文王事以逢之者,文王豈崇囿如此?蓋其蒐田所及,民以為文王之囿耳,以刍、雉得往知其然也。
” 臣按:設禁阱民者人欲之私,與民同利者天理之公。
一田囿之設而公私、義利于是乎在,天理、人欲于是乎分,為人上者,于凡舉措可不謹哉。
漢武帝建元三年,帝使吾丘壽王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屬之南山。
壽王奏事,武帝大悅稱善。
時東方朔在旁,進谏曰:“夫南山,天下之阻也。
漢興,去三河之地,止霸、旗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謂天下陸海之地,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
其山出玉、石、金、銀、銅、鐵、良材,百工所取給、萬民所瑀(古仰字)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姜、芋,水多蛙(即蛙字)、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故矰、鎬之間号為土膏,其賈畝一金,今規以為苑,絕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荊棘之林,廣狐菟之苑,大虎狼之虛,壞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弱懷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營之,垣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骛南北,有深溝大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堤之輿,是其不可三也。
夫殷作九市之宮而諸侯畔,靈王起章華之台而楚民散,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逆盛意,罪當萬死。
”武帝乃拜朔為給事中,賜黃金百斤。
然遂起上林苑,如壽王所奏。
臣按:武帝使吾丘壽王辟地為上林苑,東方朔谏,帝拜朔為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如壽王所奏。
夫聽其言而受其金爵可也,帝不受朔之言,徒與之爵與金,是買之使不言也。
朔受之不辭而不複言,譬則狗焉嗥于主人之側,投以一脔,俯首帖耳逝矣。
靈帝光和三年作罼圭、靈昆苑,司徒楊賜谏曰:“先王造囿,裁足以修三驅之禮,薪采刍牧皆悉往焉。
先帝左開鴻池、右作上林,不奢不約。
今廢田園,驅居人,畜禽獸,殆非若保赤子之義,宜惟卑宮、露台之意以慰民勞。
”帝欲止,侍中任芝、樂松曰:“昔文王之囿百裡人以為小,齊宣王四十裡人以為大,今與百裡共之,無害于政也。
”帝說,遂為之。
胡寅曰:“天下之理,至五經、《語》《孟》亦可謂正矣,邪說之害,至五經、《語》《孟》亦可以息矣。
然而道大如天,見在乎人,小智奸識謂聖人之心與我何異哉?則五經、《語》《孟》雖存乎世,而窾言橫議亦傍緣而作,非人君明哲,心與正會,則不能昭其誣罔,設或主意違道,則窾言橫議入之猶水赴谷矣。
堯舜為天下得人而奪國者用以為名,湯武順天革命而代君者取以借口,胤侯征羲和而讨不附己者資焉,伊尹放太甲而欲奪其主者托焉,五就湯五就桀非為利也而求富貴利達者以為大人欲速其功也,緻辟管叔、囚蔡降霍非為己也而手刃同氣者以為聖人與我同志也,曰公劉好貨則掊克聚斂不知紀極,曰召公辟國則窮兵遠讨無有休息,曰省耕斂助不足則出錢貸民而取其利,曰藏不售興滞用則置官畜貨而自為市,依倚外患、脅制人主以饕富貴而自比于惠、連之降志辱身,廢法任情、肆行無道以專寵利而自比于仲尼之無可無不可,遂使诋訾儒術者舉是以為笑,曰五經、《語》《孟》殆亦奸宄之囊橐耳。
彼樂松、任芝所以欺靈帝者,特弁髦土梗未足多诮也,或曰然則何以正之?曰奸人之假托經義以文其說者,非能欺天下也,直欺人主耳,苟人主信之足矣。
人君能格物緻知,使疑邪不能亂,正心誠意使利欲不能昏,就道親賢、問之辨之以明所未明,笃志勵行、精之一之以守所難守,則鄭自鄭、雅自雅,杲日中天,萬象畢照,辨言安得而亂吾政,利口安得而覆吾邦?此二帝三王中心無為,以守至正之要道也。
” 臣按:人臣托經義以欺其君,是愚其君也;其君聽其言而從之,是自愚其身也。
彼臣而愚其君,是欲以求其利也,君而自愚,豈非快其所欲哉?臣之愚君得罪于君,不臣者也;君之自愚則得罪于天、得罪于聖經、得罪于師父之教,其不君也哉。
隋炀帝大業元年,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周十餘裡,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餘尺,台觀、宮殿羅絡山上,海北有龍鱗渠,萦纡注海。
内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則剪彩為花葉綴于枝條,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沼内以彩為荷芰菱芡,乘輿遊幸則去水而布之。
十六院競以殽羞精麗相高,求市恩寵,炀帝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遊西苑,作《清夜遊》曲于馬上奏之。
臣按:炀帝于元年始即位即為西苑,至七年天下兵起,十四年被弑于江都,一時恣情遊樂之地,今則蕩為荒煙野草,莫知其所在矣,而書之史冊者昭昭在人目睫間,穢污簡牍、遺臭萬世者恒如在然。
嗚呼,人生幾何,名教中自有樂地,何苦為此不道之事以勞生民之力、費天下之财而贻後世之笑哉? 以上囿遊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