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九

關燈
民子來’,焉用速民,其以剿(勞也)民也,無囿猶可,無民其可乎?” 臣按:叔孫昭子謂“無囿猶可,無民其可乎”,斯一言也尤為緊切。

    有民者将欲舉事,恒以其所作為者與民相比并權,其有無可與不可,則知所輕重緩急,而不輕用民力以失其心哉。

     《國語》:楚靈王為章華之台,與伍舉升焉,曰:“台美夫。

    ”對曰:“臣聞國君服寵(謂以賢受寵服)以為美,安民以為樂,聽德以為聰,緻遠以為明。

    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彤(謂丹楹)镂(謂刻桷)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盛也)大、嚣(華也)庶(衆也)為樂;不聞其以觀大、視侈、淫色以為明,而以察清濁為聰也。

    先君莊王為匏居(台名)之台,高不過望國氛,大不過容宴豆,木不妨守備(不妨城郭守備之材),用不煩官府(财用不出府藏),民不廢時務,官不易朝常,先君是以除亂克敵而無惡于諸侯。

    今君為此台也,國民罷(疲同)焉,财用盡焉,年谷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治也)之,數年乃成,臣不知其美也。

    夫美也者,上下、外内、小大、遠迩皆無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觀則美(于目則美,于德則不),縮(取也)于财用則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夫君國者将民之與處,民實瘠矣,君安得肥?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遠近而小大安之也,若斂民利以成其私(謂私欲弘侈)欲,使民蒿(耗也)焉忘其安樂,而有遠心(畔離也),其為惡也甚矣,安用目觀?故先王之為台榭也,榭不過講軍實,台不過望氛祥。

    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臨觀之高,其所(處也)不奪穑地,其為(作也)不匮财用,其事不煩官業,其日不廢時務。

    瘠硗之地于是乎為之,城守之末(謂餘木)于是乎用之。

    ” 臣按:伍舉谏其君之為台,而必舉其先君之所為者以告之,且謂木不妨守備、用不煩官府、民不廢時務、官不易朝常,是以能除亂克敵而無惡于諸侯。

    今其君之為台則民罷而财盡、谷敗而官煩,舉國治之,數年乃成,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民實瘠矣,君安得肥?嗚呼,伍舉之言,其所以告于君何其切實而明快也哉?後世所當鑒也。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詩》雲:‘經始靈台,經之營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

    王在靈沼,于刃魚躍。

    ’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鼈。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

    ’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朱熹曰:“孟子言文王雖用民力而民反歡樂之,既加以美名而又樂其所有,蓋由文王能愛其民,故民樂其樂而文王亦得以享其樂也。

    又引《湯誓》,桀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

    民怨其虐,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此日何時亡乎?若亡則我甯與之俱亡。

    ’蓋欲其亡之甚也。

    孟子引此以明君獨樂而不恤其民,則民怨之而不能保其樂也。

    ” 楊時曰:“梁王顧鴻雁、麋鹿以問孟子,孟子因以謂賢者而後樂此,至其論文王、夏桀之所以異則獨樂不可也。

    世之君子,其賢者乎則必語王以憂民而勿為台池、苑囿之觀,是拂其欲也;其佞者乎,則必語王以自樂而廣其侈心,是縱其欲也。

    二者皆非能引君以當道,唯孟子之言,常于毫發之間剖悉利善之所在,使人君化焉而不自知。

    夫如是,其在朝則可以格君心之非而其君易行矣。

    ” 張栻曰:“民一也,得其心則子來而樂君之樂,失其心則害喪而亡君之亡,究其本則由夫順理與徇欲之分而已。

    人君常懷不敢自樂之心,則足以遏人欲矣;常懷與民偕樂之心,則足以擴天理矣。

    ” 臣按:孟子因梁王之問,而舉文王與民偕樂與夏桀結怨奉己二者并言,使其自擇焉。

    與民偕樂者,君既得己之樂而民亦得民之樂,是以吾心休休焉享民之奉己,何樂如之?若夫獨樂己之樂者,奪民衣食之資以為之财用,占民耕藝之土以為之台池,己則樂矣,樂而及于鳥獸矣,如民之苦何?苦之不已則怨,怨之不已則叛,則民之所以苦者将移于我,而我之所以樂者将為他人有矣。

    為人上者盍鑒文王之所以興,而戒夏桀之所以亡哉。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裡,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以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裡,民猶以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裡,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内有囿方四十裡,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裡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 朱熹曰:“囿者,蕃育鳥獸之所。

    古者四時之田皆于農隙以講武事,然不欲馳務于稼穑場圃之中,故度閑曠之地以為囿,然文王七十裡之囿其亦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後也欤。

    禮,入國而問禁,國外百裡為郊,郊外有關。

    阱,坎地以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