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九
關燈
小
中
大
▲囿遊之設
《詩大雅靈台》篇曰:“經(度也)始靈台,經之營(表也)之。
庶民攻(作也)之,不日(不終日也)成之。
經始勿亟(急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台下有囿域養禽獸),麀(牝鹿)鹿攸伏(不驚擾),麀鹿濯濯(肥澤貌),白鳥翯々(潔白貌)。
王在靈沼(囿中有沼),于刃(滿也)魚躍(言多而得所)”。
朱熹曰:“國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災祥、時觀遊、節勞佚也。
謂之靈台者,言其倏然而成,如神靈之所為也。
文王之台,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文王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
靈囿,台之下有囿,所以域養禽獸也。
靈沼,囿之中有池也。
” 臣按:自古人君為治固不可不惕厲其心,亦不可不舒暢其情,蓋一張一弛非但以施之于民,藏修息遊非但以施之于學,而為治亦莫不然也。
故雖以文王之憂勤,自朝至于日中昃而亦必有靈台囿沼之設焉,雖然,必有文王之憂勤然後有文王之逸樂。
苟徒肆情于逸樂,出于己心之嗜好,繇于左右之慫恿,拂民心而勞民力,所以亟成者,不出于民心之樂趣而繇于己意之欲速與左右之督責,夫然則亦異于文王之所以經營者矣。
臣故願有欲為台囿以為舒暢情志之所者,必先有文王之憂而又得周民之樂然後可。
《周禮》:囿人掌囿遊之獸禁,牧百獸,祭祀、喪紀、賓客共其生獸、死獸之物。
鄭玄曰:“囿遊,囿之離宮、小苑觀處也。
” 葉時曰:“《周禮》囿人一官掌囿遊以牧百獸,鄭氏謂囿若漢之苑遊,為離宮養獸以宴樂視之,如漢掖庭有鳥獸焉。
嘗觀周公作《無逸》以戒成王,必曰‘爾其無淫于逸,于遊于田’,今設囿遊以為宴樂之玩,安能禁成王之逸遊也哉?蓋以一人而尊,居萬乘,富有四海,安能盡絕其逸遊之樂,使之坐受束縛,耳目有所不得玩,手足有所不得佚,心意有所不得通,夫人且不能以自克而亦何樂于為君也?一旦人情有所不能堪、天理有所不能制,淫壑一開,堤防一決,則将奔突橫流而不可禦,将至于盤遊無度、流連無厭矣,豈特囿遊而已哉?然周公之設囿遊也,惟以刖者而守囿,必不能從王而為馳逐禽獸之事,惟賓客、喪祭則共其獸物而已,雖名囿遊而無一語及宴遊之事,鄭氏以囿比漢苑、以遊比漢宮、以獸比漢獸,則周之制果如漢乎?周公之作《周禮》其言囿遊也止于牧獸,正所以存人君天理之樂而示之以制度之儉雲。
” 臣按:《周官》囿遊蓋謂苑囿遊觀之處,即今之海子也。
牧者,孳養之也。
百獸者,獸非止于一,甚言其多也。
所以然者,為共祭祀、喪紀、賓客三者而已,故當政事閑暇之時而為遊行觀省之樂,百日之勤劬而假一日之暇豫,雖曰遊目以适情,然亦非縱欲而敗度,是何也?蓋設官以牧百獸,以為祭祀、喪紀、賓客之用,因從獸之遊而寓省牲之禮。
先王因人情而制禮,既不拂乎人情,又不廢乎禮節,此類是也。
《春秋》:莊公三十有一年春,築台于郎。
夏,築台于薛。
秋,築台于秦。
穀梁赤曰:“不正罷(疲同)民三時,虞山林薮澤之利,且财盡則怨,力盡則怼,君子危之,故謹而志之也。
” 胡安國曰:“何以書?厲民也。
天子有靈台以候天地,諸侯有時台以候四時,去國築台于遠而不緣占候,是于遊觀之所厲民以自樂也。
厲民自樂而不與民同樂,則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豈能獨樂乎?” 臣按:先儒謂莊公一歲三築台,所謂及是時般樂怠敖者,則治國治家之當務荒廢多矣,此所以逾年身死,而蕭牆之禍至奕世而不能定也,可不鑒哉? 成公十有八年,築鹿囿。
穀梁赤曰:“築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 孫覺曰:“《春秋》興作皆書,雖城池之固、門廄之急無遺焉,重民力也,況耳目之玩、一身之娛哉?” 臣按:先儒謂《春秋》前此未有書築囿者,是後昭九年築郎囿、定十有二年築蛇淵囿,人君之示子孫也,可不謹哉。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皇國父為太宰,為平公築台,妨于農收(謂收斂之時)。
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讴曰:“澤門之禋,實興我役。
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子罕聞之,親執撲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廬以辟燥濕寒暑,今君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讴者乃止。
或問其故,子罕曰:“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
” 杜預曰:“澤門,宋東城南門也。
皇國父白晰而居近澤門,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 臣按:宋平公築台,無益之事也,而皇國父以無益妨有益,子罕谏之而不聽,此所以來築者之讴也。
人君有所興作,雖有益之事固不可妨農,況無益乎?築者口中之讴乃其心中之事,為人上者宜慎興作,毋使下之人詛之于心而讴之于口,子罕謂“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豈但宋哉?則凡天下之大亦莫不然。
昭公九年冬,築郎囿。
書,時也。
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孫昭子曰:“《詩》曰‘經始勿亟,庶
庶民攻(作也)之,不日(不終日也)成之。
經始勿亟(急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台下有囿域養禽獸),麀(牝鹿)鹿攸伏(不驚擾),麀鹿濯濯(肥澤貌),白鳥翯々(潔白貌)。
王在靈沼(囿中有沼),于刃(滿也)魚躍(言多而得所)”。
朱熹曰:“國之有台,所以望氛祲、察災祥、時觀遊、節勞佚也。
謂之靈台者,言其倏然而成,如神靈之所為也。
文王之台,方其經度營表之際而庶民已來作之,所以不終日而成也,雖文王心恐煩民,戒令勿亟,而民樂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來也。
靈囿,台之下有囿,所以域養禽獸也。
靈沼,囿之中有池也。
” 臣按:自古人君為治固不可不惕厲其心,亦不可不舒暢其情,蓋一張一弛非但以施之于民,藏修息遊非但以施之于學,而為治亦莫不然也。
故雖以文王之憂勤,自朝至于日中昃而亦必有靈台囿沼之設焉,雖然,必有文王之憂勤然後有文王之逸樂。
苟徒肆情于逸樂,出于己心之嗜好,繇于左右之慫恿,拂民心而勞民力,所以亟成者,不出于民心之樂趣而繇于己意之欲速與左右之督責,夫然則亦異于文王之所以經營者矣。
臣故願有欲為台囿以為舒暢情志之所者,必先有文王之憂而又得周民之樂然後可。
《周禮》:囿人掌囿遊之獸禁,牧百獸,祭祀、喪紀、賓客共其生獸、死獸之物。
鄭玄曰:“囿遊,囿之離宮、小苑觀處也。
” 葉時曰:“《周禮》囿人一官掌囿遊以牧百獸,鄭氏謂囿若漢之苑遊,為離宮養獸以宴樂視之,如漢掖庭有鳥獸焉。
嘗觀周公作《無逸》以戒成王,必曰‘爾其無淫于逸,于遊于田’,今設囿遊以為宴樂之玩,安能禁成王之逸遊也哉?蓋以一人而尊,居萬乘,富有四海,安能盡絕其逸遊之樂,使之坐受束縛,耳目有所不得玩,手足有所不得佚,心意有所不得通,夫人且不能以自克而亦何樂于為君也?一旦人情有所不能堪、天理有所不能制,淫壑一開,堤防一決,則将奔突橫流而不可禦,将至于盤遊無度、流連無厭矣,豈特囿遊而已哉?然周公之設囿遊也,惟以刖者而守囿,必不能從王而為馳逐禽獸之事,惟賓客、喪祭則共其獸物而已,雖名囿遊而無一語及宴遊之事,鄭氏以囿比漢苑、以遊比漢宮、以獸比漢獸,則周之制果如漢乎?周公之作《周禮》其言囿遊也止于牧獸,正所以存人君天理之樂而示之以制度之儉雲。
” 臣按:《周官》囿遊蓋謂苑囿遊觀之處,即今之海子也。
牧者,孳養之也。
百獸者,獸非止于一,甚言其多也。
所以然者,為共祭祀、喪紀、賓客三者而已,故當政事閑暇之時而為遊行觀省之樂,百日之勤劬而假一日之暇豫,雖曰遊目以适情,然亦非縱欲而敗度,是何也?蓋設官以牧百獸,以為祭祀、喪紀、賓客之用,因從獸之遊而寓省牲之禮。
先王因人情而制禮,既不拂乎人情,又不廢乎禮節,此類是也。
《春秋》:莊公三十有一年春,築台于郎。
夏,築台于薛。
秋,築台于秦。
穀梁赤曰:“不正罷(疲同)民三時,虞山林薮澤之利,且财盡則怨,力盡則怼,君子危之,故謹而志之也。
” 胡安國曰:“何以書?厲民也。
天子有靈台以候天地,諸侯有時台以候四時,去國築台于遠而不緣占候,是于遊觀之所厲民以自樂也。
厲民自樂而不與民同樂,則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豈能獨樂乎?” 臣按:先儒謂莊公一歲三築台,所謂及是時般樂怠敖者,則治國治家之當務荒廢多矣,此所以逾年身死,而蕭牆之禍至奕世而不能定也,可不鑒哉? 成公十有八年,築鹿囿。
穀梁赤曰:“築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 孫覺曰:“《春秋》興作皆書,雖城池之固、門廄之急無遺焉,重民力也,況耳目之玩、一身之娛哉?” 臣按:先儒謂《春秋》前此未有書築囿者,是後昭九年築郎囿、定十有二年築蛇淵囿,人君之示子孫也,可不謹哉。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皇國父為太宰,為平公築台,妨于農收(謂收斂之時)。
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讴曰:“澤門之禋,實興我役。
邑中之黔,實慰我心。
”子罕聞之,親執撲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廬以辟燥濕寒暑,今君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讴者乃止。
或問其故,子罕曰:“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
” 杜預曰:“澤門,宋東城南門也。
皇國父白晰而居近澤門,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 臣按:宋平公築台,無益之事也,而皇國父以無益妨有益,子罕谏之而不聽,此所以來築者之讴也。
人君有所興作,雖有益之事固不可妨農,況無益乎?築者口中之讴乃其心中之事,為人上者宜慎興作,毋使下之人詛之于心而讴之于口,子罕謂“宋國區區而有詛有祝,禍之本也”,豈但宋哉?則凡天下之大亦莫不然。
昭公九年冬,築郎囿。
書,時也。
季平子欲其速成也,叔孫昭子曰:“《詩》曰‘經始勿亟,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