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八
關燈
小
中
大
,華林、天淵足用展遊宴,若且先成象魏、修城池,其餘一切須豐年,專以勤耕農為務、習戎備為事,則民充兵強而寇戎賓服矣。
” 臣按:國家修營宮室,若無預于戎備也,而王朗乃謂修營必須豐年,而兼以勤耕農、習戎備為言。
夫修營妨農則有矣,而亦謂妨于戎備何哉?朗所謂恤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内是也。
夫泛用民力于内,尚有以簡戎備于外,況專用兵力者哉?尤不可也。
當夫無事之時而殚其力于無益之營造,勞其筋骨、耗其财力、廢其家計而起其怨怼之心,一旦有事用之而又欲其效死力、禦強暴,豈不難哉。
明帝好土功,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力役不已,農桑失業,司空陳群上疏曰:“昔漢祖惟與項羽争天下,羽已滅,宮室燒焚,是以蕭何建武庫、太倉皆是要急,然高祖猶非其壯麗。
今二虜未平,誠不宜與古同也。
漢明帝欲起德陽殿,鐘離意谏,即用其言,後乃複作之,殿成,謂群臣曰:‘鐘離意尚在,不得成此殿也。
’夫王者豈憚一臣,蓋為百姓也。
今臣曾不能少凝聖聽,不及意遠矣。
”明帝乃為之少有減省。
廷尉高柔上疏曰:“昔漢文惜十家之資,不營小台之娛,去病慮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況今所損者非惟百金之費,所憂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見所營立以充朝宴之儀,乞罷作者使得就農,二方平定,複可徐興。
”少府楊阜上疏曰:“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其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其業,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桀作璇室、象廊,纣為傾宮、鹿台,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禍,秦始皇作阿房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夏桀、殷纣、楚靈、秦皇為深誡,而乃自暇自逸,惟宮室是飾,必有颠覆危亡之禍矣。
”明帝感其忠言,手筆诏答。
臣按:明帝好土功而力役不已,其臣陳群、高柔、楊阜皆上疏谏之,明帝不之罪,乃為之少有減省,乃手筆诏答,雖不能盡從,其亦異乎愎谏遂非者矣。
楊阜所謂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臣愚以為非但營建宮室一事,凡恣耳目所欲,如崇佛老之居、好珍玩之物,未必于此即亡,然為之不已則必馴緻于亡,有此理也。
晉孝武太元二年,初,謝安欲增修宮室,王彪之曰:“中興之初即東府為宮,殊為儉陋。
蘇峻之亂,成帝止蘭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營新宮。
比之漢、魏則為儉,比之初過江則為侈矣。
今寇敵方強,豈可大興工役,勞擾百姓邪?”安曰:“宮室弊陋,後世謂人無能。
”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甯家,緝熙政事,乃以修宮室為能邪?” 臣按:謝安謂“宮室弊陋,後世謂人無能”,王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甯家,緝熙政事,不以修宮室為能”,此就人臣言也。
若夫人君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何欲不遂,何求不得,凡其所以能大有興作、極其壯麗奇巧者,皆假人力為之,非天子能事也,适足以彰其無遠圖而不恤民耳。
堯之土階茅茨、禹之卑宮室,可謂弊陋矣,未聞後世人有議其不能者也,彼桀之璇宮、象廊,纣之瓊宮、瑤台,豈所以為能哉? 劉宋孝武奢欲無度。
自晉氏渡江以來,宮室草創,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晉孝武末始作清暑殿。
宋興,無所增改,武帝始大修宮室土木,被錦繡,嬖幸賞賜傾府藏。
壞高祖所居陰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挂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涘盛稱高祖儉素之德,帝不答,獨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
” 蔡沈曰:“昔劉裕奮農畝而取江左,一再傳後,子孫見其服用反笑曰‘田舍翁得此已過矣’,此正《無逸》所謂‘昔之人無聞知’也,使成王非周公之訓,安知其不以公劉、後稷為田舍翁乎?” 臣按:王者之宮室固不可以不嚴邃,然亦不可過于嚴邃,況吾祖吾考立國以來皆已安之矣,何獨至我必為宏大壯麗之居乎?非夫國計有餘,内無水旱之災,外無邊防之警,不可有所作興以妨民動衆也。
北朝魏太武性儉率,服禦、飲膳取給而已,群臣請增峻京城及修宮室,曰:“《易》雲:‘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又蕭何雲:‘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壯不麗無以重威。
’”世祖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險,屈丐蒸土築城而朕滅之,豈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須民力,土功之事朕所不為,蕭何之對非雅言也。
” 臣按:觀世祖謂蕭何之對非雅言,誠是也,若夫《易》“設險以守國”之言,則有國者不可無險以守也,但不可若屈丐蒸土築城以過勞民力耳。
夫守國以修德為本,而設險亦不可無,苟徒恃險而不修德,則險非吾有矣。
文成帝還平城,起太華殿,是時給事中郭善明性傾巧,說文成大起宮室,中書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緻,不可倉猝。
今計所當役凡二萬人,老弱供饷又當倍之,期半年可畢。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
” 臣按:國家修營宮室,若無預于戎備也,而王朗乃謂修營必須豐年,而兼以勤耕農、習戎備為言。
夫修營妨農則有矣,而亦謂妨于戎備何哉?朗所謂恤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内是也。
夫泛用民力于内,尚有以簡戎備于外,況專用兵力者哉?尤不可也。
當夫無事之時而殚其力于無益之營造,勞其筋骨、耗其财力、廢其家計而起其怨怼之心,一旦有事用之而又欲其效死力、禦強暴,豈不難哉。
明帝好土功,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力役不已,農桑失業,司空陳群上疏曰:“昔漢祖惟與項羽争天下,羽已滅,宮室燒焚,是以蕭何建武庫、太倉皆是要急,然高祖猶非其壯麗。
今二虜未平,誠不宜與古同也。
漢明帝欲起德陽殿,鐘離意谏,即用其言,後乃複作之,殿成,謂群臣曰:‘鐘離意尚在,不得成此殿也。
’夫王者豈憚一臣,蓋為百姓也。
今臣曾不能少凝聖聽,不及意遠矣。
”明帝乃為之少有減省。
廷尉高柔上疏曰:“昔漢文惜十家之資,不營小台之娛,去病慮匈奴之害,不遑治第之事,況今所損者非惟百金之費,所憂者非徒北狄之患乎?可粗成見所營立以充朝宴之儀,乞罷作者使得就農,二方平定,複可徐興。
”少府楊阜上疏曰:“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其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其業,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
桀作璇室、象廊,纣為傾宮、鹿台,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禍,秦始皇作阿房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夏桀、殷纣、楚靈、秦皇為深誡,而乃自暇自逸,惟宮室是飾,必有颠覆危亡之禍矣。
”明帝感其忠言,手筆诏答。
臣按:明帝好土功而力役不已,其臣陳群、高柔、楊阜皆上疏谏之,明帝不之罪,乃為之少有減省,乃手筆诏答,雖不能盡從,其亦異乎愎谏遂非者矣。
楊阜所謂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臣愚以為非但營建宮室一事,凡恣耳目所欲,如崇佛老之居、好珍玩之物,未必于此即亡,然為之不已則必馴緻于亡,有此理也。
晉孝武太元二年,初,謝安欲增修宮室,王彪之曰:“中興之初即東府為宮,殊為儉陋。
蘇峻之亂,成帝止蘭台都坐,殆不蔽寒暑,是以更營新宮。
比之漢、魏則為儉,比之初過江則為侈矣。
今寇敵方強,豈可大興工役,勞擾百姓邪?”安曰:“宮室弊陋,後世謂人無能。
”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甯家,緝熙政事,乃以修宮室為能邪?” 臣按:謝安謂“宮室弊陋,後世謂人無能”,王彪之曰“凡任天下之重者,當保國甯家,緝熙政事,不以修宮室為能”,此就人臣言也。
若夫人君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何欲不遂,何求不得,凡其所以能大有興作、極其壯麗奇巧者,皆假人力為之,非天子能事也,适足以彰其無遠圖而不恤民耳。
堯之土階茅茨、禹之卑宮室,可謂弊陋矣,未聞後世人有議其不能者也,彼桀之璇宮、象廊,纣之瓊宮、瑤台,豈所以為能哉? 劉宋孝武奢欲無度。
自晉氏渡江以來,宮室草創,朝宴所臨東西二堂而已,晉孝武末始作清暑殿。
宋興,無所增改,武帝始大修宮室土木,被錦繡,嬖幸賞賜傾府藏。
壞高祖所居陰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挂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涘盛稱高祖儉素之德,帝不答,獨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
” 蔡沈曰:“昔劉裕奮農畝而取江左,一再傳後,子孫見其服用反笑曰‘田舍翁得此已過矣’,此正《無逸》所謂‘昔之人無聞知’也,使成王非周公之訓,安知其不以公劉、後稷為田舍翁乎?” 臣按:王者之宮室固不可以不嚴邃,然亦不可過于嚴邃,況吾祖吾考立國以來皆已安之矣,何獨至我必為宏大壯麗之居乎?非夫國計有餘,内無水旱之災,外無邊防之警,不可有所作興以妨民動衆也。
北朝魏太武性儉率,服禦、飲膳取給而已,群臣請增峻京城及修宮室,曰:“《易》雲:‘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又蕭何雲:‘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壯不麗無以重威。
’”世祖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險,屈丐蒸土築城而朕滅之,豈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須民力,土功之事朕所不為,蕭何之對非雅言也。
” 臣按:觀世祖謂蕭何之對非雅言,誠是也,若夫《易》“設險以守國”之言,則有國者不可無險以守也,但不可若屈丐蒸土築城以過勞民力耳。
夫守國以修德為本,而設險亦不可無,苟徒恃險而不修德,則險非吾有矣。
文成帝還平城,起太華殿,是時給事中郭善明性傾巧,說文成大起宮室,中書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營立必因農隙,況建國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會,西堂溫室足以宴息,紫樓足以臨望,縱有修廣亦宜馴緻,不可倉猝。
今計所當役凡二萬人,老弱供饷又當倍之,期半年可畢。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