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六
關燈
小
中
大
特以盡其職分之所當為而已,何敢自以為勞哉?然君之心則不敢以是而自安也,故燕飨之際叙其情而闵其勞,言駕此四牡而出使于外,其道路之回遠如此,當是時豈不思歸乎?特以王事不可以不堅固,不敢徇私以廢公,是以内顧而傷悲也。
臣勞于事而不自言,君探其情而代之言,上下之間可謂各盡其道矣。
” 範祖禹曰:“臣之事上也,必先公而後私;君之勞臣也,必先恩而後義。
”《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
朱熹曰:“此遣使臣之詩也。
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達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無以副君之意也。
”《常棣》,燕兄弟也。
毛苌曰:“常棣之木,衆華俱發,實靴靴而光明,故興兄弟。
” 朱熹曰:“此燕兄弟之樂歌。
故言常棣之華則其鄂然而外見者,豈不靴靴華乎?凡今之人,則豈有如兄弟者乎?” 呂祖謙曰:“疏其所親而親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
故此詩反複言朋友之不如兄弟,蓋示之以親疏之分,使之反循其本也。
” 《伐木》,燕朋友故舊也。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其末章曰:伐木于阪,酾酒(以茅愊去其糟)有衍(多也)。
笾豆有踐(陳列貌),兄弟無遠(言皆在也)。
民之失德,幹糇(食之薄者)以愆(過也)。
有酒湑(亦酾也)我,無酒酤(買也)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朱熹曰:“此燕朋友故舊之樂歌。
末章言人之所以至于失朋友之義者,非必有大故,或但以幹糇之薄不以分人而至于有愆耳。
故我于朋友不計有無,但及閑暇則飲酒以相樂也。
” 臣按:此詩可見人君之于其臣下,非但有大燕享,若夫閑暇之時,其于諸侯諸舅、朋友故舊亦必有燕飲以笃其恩義雲。
《天保》,下報上也。
古注曰:“《鹿鳴》至《伐木》皆君所以下其臣,臣亦歸美于上,崇君之尊而福祿之以答其歌。
” 朱熹曰:“人君以《鹿鳴》以下五詩燕其臣,臣受賜者歌此詩以答其君,言天之安定我君,使之獲福也。
” 王安石曰:“君恩至重,臣雖有犬馬之勞不足以上答,故惟稱其福祿以報之,此出于歡心而不強以為者也。
” 朱熹曰:“當是時,君以《鹿鳴》《四牡》《皇華》燕群臣,以《常棣》燕兄弟,以《伐木》燕朋友,而臣之所以答其君者如此。
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所以上下交、德業成而均享盛大悠久之福也與。
” 臣按:古者人君以嘉禮賓之者有四焉,宗族兄弟也、朋友故舊也、孤卿大夫士也、公侯伯子男也;其禮之行也有飨焉、有食焉、有燕焉。
然其燕也,有因祭而馂、有因勞而勞、有因閑暇而會。
所謂飨者,烹太牢以飲賓,幾設而不倚,爵盈而不飲,以訓恭儉也。
食者,是于飨禮之中舉樂以薦牲體焉。
燕則異于飨食之禮,示以慈惠,其樂無算也取其而已,其爵無算也取其醉而已。
至若《中庸》曰“燕毛所以序齒”、《坊記》曰“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則是祭畢而燕,《四牡》《皇皇者華》所歌則是因勞而勞,《伐木》之亂所謂“迨我暇矣,飲此湑矣”則是因閑暇而時會也。
噫,三代盛時上下之情相親相愛有如此者,後世人主之于臣下以勢臨之而已,以利啖之而已,以法驅之而已,無複三代和合親比氣象,凡其所以歲時燕飨之者,一惟按故事而姑為之禮焉耳,若夫朝夕所以相與燕好而飲食者,不出乎宮闱永巷之中、左右便辟使令之人,治欲複古,得乎? 《蓼蕭》詩之首章曰:蓼(長大貌)彼蕭(艾也)斯,零露湑(湑湑然蕭上露貌)兮。
既見君子(指諸侯言),我心寫(輸寫)兮。
燕(謂燕飲)笑語兮,是以有譽(善譽也)處(安樂也)兮。
朱熹曰:“諸侯朝于天子,天子與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詩。
言蓼彼蕭斯則零露湑然矣,既見君子,則我心輸寫而無留恨矣,是以燕笑語而有譽處也。
其曰既見,蓋于其初燕而歌之也。
” 臣按:先儒謂諸侯來朝天子,天子見之而得以輸寫其心而無所留隐,相與燕飲,笑語和悅,則上下可以保有聲譽與和樂也。
苟上之于下也有所疑而不敢盡其情,下之于上也有所畏而不敢申其意,則是上下不交,否之時也。
禍端亂萌皆由于此,尚何保有其安樂于長久乎? 《湛露》,天子燕諸侯也。
其詩曰:湛湛(露盛貌)露斯,匪陽不晞(幹也)。
厭厭(安久足也)夜飲(和燕),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茂也)草。
厭厭夜飲,在宗(宗室路寝之屬)載考(成也,在宗室而成燕禮)。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顯(明)允(信)君子(指諸侯為賓者),莫不令(善也)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臣勞于事而不自言,君探其情而代之言,上下之間可謂各盡其道矣。
” 範祖禹曰:“臣之事上也,必先公而後私;君之勞臣也,必先恩而後義。
”《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
朱熹曰:“此遣使臣之詩也。
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達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無以副君之意也。
”《常棣》,燕兄弟也。
毛苌曰:“常棣之木,衆華俱發,實靴靴而光明,故興兄弟。
” 朱熹曰:“此燕兄弟之樂歌。
故言常棣之華則其鄂然而外見者,豈不靴靴華乎?凡今之人,則豈有如兄弟者乎?” 呂祖謙曰:“疏其所親而親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
故此詩反複言朋友之不如兄弟,蓋示之以親疏之分,使之反循其本也。
” 《伐木》,燕朋友故舊也。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其末章曰:伐木于阪,酾酒(以茅愊去其糟)有衍(多也)。
笾豆有踐(陳列貌),兄弟無遠(言皆在也)。
民之失德,幹糇(食之薄者)以愆(過也)。
有酒湑(亦酾也)我,無酒酤(買也)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朱熹曰:“此燕朋友故舊之樂歌。
末章言人之所以至于失朋友之義者,非必有大故,或但以幹糇之薄不以分人而至于有愆耳。
故我于朋友不計有無,但及閑暇則飲酒以相樂也。
” 臣按:此詩可見人君之于其臣下,非但有大燕享,若夫閑暇之時,其于諸侯諸舅、朋友故舊亦必有燕飲以笃其恩義雲。
《天保》,下報上也。
古注曰:“《鹿鳴》至《伐木》皆君所以下其臣,臣亦歸美于上,崇君之尊而福祿之以答其歌。
” 朱熹曰:“人君以《鹿鳴》以下五詩燕其臣,臣受賜者歌此詩以答其君,言天之安定我君,使之獲福也。
” 王安石曰:“君恩至重,臣雖有犬馬之勞不足以上答,故惟稱其福祿以報之,此出于歡心而不強以為者也。
” 朱熹曰:“當是時,君以《鹿鳴》《四牡》《皇華》燕群臣,以《常棣》燕兄弟,以《伐木》燕朋友,而臣之所以答其君者如此。
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所以上下交、德業成而均享盛大悠久之福也與。
” 臣按:古者人君以嘉禮賓之者有四焉,宗族兄弟也、朋友故舊也、孤卿大夫士也、公侯伯子男也;其禮之行也有飨焉、有食焉、有燕焉。
然其燕也,有因祭而馂、有因勞而勞、有因閑暇而會。
所謂飨者,烹太牢以飲賓,幾設而不倚,爵盈而不飲,以訓恭儉也。
食者,是于飨禮之中舉樂以薦牲體焉。
燕則異于飨食之禮,示以慈惠,其樂無算也取其而已,其爵無算也取其醉而已。
至若《中庸》曰“燕毛所以序齒”、《坊記》曰“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則是祭畢而燕,《四牡》《皇皇者華》所歌則是因勞而勞,《伐木》之亂所謂“迨我暇矣,飲此湑矣”則是因閑暇而時會也。
噫,三代盛時上下之情相親相愛有如此者,後世人主之于臣下以勢臨之而已,以利啖之而已,以法驅之而已,無複三代和合親比氣象,凡其所以歲時燕飨之者,一惟按故事而姑為之禮焉耳,若夫朝夕所以相與燕好而飲食者,不出乎宮闱永巷之中、左右便辟使令之人,治欲複古,得乎? 《蓼蕭》詩之首章曰:蓼(長大貌)彼蕭(艾也)斯,零露湑(湑湑然蕭上露貌)兮。
既見君子(指諸侯言),我心寫(輸寫)兮。
燕(謂燕飲)笑語兮,是以有譽(善譽也)處(安樂也)兮。
朱熹曰:“諸侯朝于天子,天子與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詩。
言蓼彼蕭斯則零露湑然矣,既見君子,則我心輸寫而無留恨矣,是以燕笑語而有譽處也。
其曰既見,蓋于其初燕而歌之也。
” 臣按:先儒謂諸侯來朝天子,天子見之而得以輸寫其心而無所留隐,相與燕飲,笑語和悅,則上下可以保有聲譽與和樂也。
苟上之于下也有所疑而不敢盡其情,下之于上也有所畏而不敢申其意,則是上下不交,否之時也。
禍端亂萌皆由于此,尚何保有其安樂于長久乎? 《湛露》,天子燕諸侯也。
其詩曰:湛湛(露盛貌)露斯,匪陽不晞(幹也)。
厭厭(安久足也)夜飲(和燕),不醉無歸。
湛湛露斯,在彼豐(茂也)草。
厭厭夜飲,在宗(宗室路寝之屬)載考(成也,在宗室而成燕禮)。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顯(明)允(信)君子(指諸侯為賓者),莫不令(善也)德。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