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八

關燈
宰相百官餞于洛濱,供張甚盛,自為詩親書贈之。

     臣按:唐之賢君,太宗、玄宗為盛,一代緻治之盛首稱貞觀、開元,夷考其所以緻此者,良由于留意守令親民之官故也。

    史謂葉氣嘉生,薰為太平,垂祀三百與漢相埒,緻之之術非循吏謂何?信矣哉。

     唐玄宗制:選京官有才識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為定式。

    又诏:三省侍郎阙,擇嘗任刺史者;郎官阙,擇嘗任縣令者。

     張九齡曰:“古者刺史入為三公、郎官出宰百裡,今朝廷士入而不出,其于私計甚自得也,京師衣冠所聚、聲名所出,從容附會,不勤而成,是大利在于内而不在于外也。

    宜遂科定其資,凡不曆都督、刺史雖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曆縣令雖有善政不得任台郎、給舍,都督、守令雖遠者使無十年任外,如不為此而救其失,恐天下猶未治也。

    ” 臣按:天生烝民,不能自治而付之君,君統萬民,不能獨理而付之臣,是則天之立君、君之任臣,無非以為民而已。

    故凡朝廷之上,三公、九卿、百司、庶尹何者而非為民設哉?不但置州縣設守令以為民也。

    自古聖帝明王知天為民立己以為君,莫不以重民為先務,重乎民必重治民之官,而于其所親近者尤重焉,守令是已。

    古人有言,輕郡守縣令是輕民也,民輕則天下國家輕矣。

    自昔論治體者往往欲均内外之任,使無偏重偏輕之患,臣愚以為在内之官莅事者也,在外之官莅民者也,莅事者固助其君以治民,又孰若莅民者親代其君以施政于民者尤為切要哉?君以民為天,臣愚以為事輕于民,莅民者比之莅事者尤為重也,尤當優之以禮秩、加之以恩典,豈特均之雲乎? 宣宗時,于延陵為建州刺史,入辭,宣宗曰:“建州去京師幾何?”對曰:“八千裡。

    ”宣宗曰:“卿到彼為政,善惡朕皆知之,勿謂其遠,此階前則萬裡也。

    ” 蘇洵曰:“天下之勢,近之可憂未若遠之可憂之深也,近之官吏賢耶民譽之歌之,不賢耶譏之謗之,譽歌譏謗者衆則必傳,傳則必達于朝廷,是官吏之賢否易知也;一夫不獲其所訴之刺史,刺史不問則裹糧走京師,緩不過旬月,撾鼓叫号而有司不得不省矣,是民有冤易訴也,吏之賢否易知而民之冤易訴,亂何從始耶?遠方之民雖使盜蹠為之郡守,梼杌、饕餮為之縣令,郡縣之民群嘲而聚罵者雖百千為輩,朝廷不知也。

    白日執人于市,誣以殺人,雖其兄弟妻子亦不過訴之刺史,不幸刺史又抑之則死且無告矣,彼見郡縣守令據案執筆、吏卒旁列棰械滿前,駭然而喪膽矣,則其謂京師天子所居者當複何如,而又行數千裡、費且百萬,富者尚或難之而貧者又何能乎?故其民常多怨而易動,故曰近而可憂未若遠之可憂之深也。

    ” 臣按:王者于天下勢雖有遠近、内外之殊,然皆在吾一視同仁之中,豈因其内外遠近而為之輕重哉?宣宗謂此階前即萬裡也,然則萬裡之外即此階前從可知已。

    蘇洵之言切中遠方官吏害民之弊,人君居九重之上,誠于選任守宰之際必慎重其人而不輕授,又于陛辭之時親加戒勉,視萬裡之遠如階庭之間,凡有施為必加寬恤,其守宰有克舉其職者辄不次擢用之,視諸内地之吏反加優焉。

    夫然則人人樂仕其地,而遠方之民皆有賈父來晚之謠而無尹來殺我之怨矣。

     宋神宗謂文彥博等選任知州未得善法,曰:“朕每思祖宗百戰得天下,今以一州生靈付庸人,常痛心疾首。

    ” 臣按:宋之得天下不盡出于戰也,而為其子孫者尚且痛心疾首,不忍以其祖宗之生靈付之庸下之人,矧我祖宗之天下真得之百戰之餘,烏可不擇其人而輕付之哉?臣誦神宗此言不勝悚懼,伏惟聖明留神緻思。

    (以上守令) 《周書》:王啟監,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禦事,厥命曷?以引養引恬,自古王若茲,監罔攸辟。

    ” 蔡沈曰:“監,三監之監。

    康叔亦受畿内之民,當時亦謂之監,故武王以先王啟監意而告之也。

    言王者所以開置監國者,其治本為民而已,其命監之辭蓋曰:無相與戕殺其民,無相與虐害其民,人之寡弱者則哀敬之使不失其所,婦之窮獨者則聯屬之使有所歸,保合其民率由是而容蓄之也。

    且王所以責效邦君禦事者,其命何以哉?亦惟欲其引掖斯民于生養安全之地而已。

    自古王者之命監若此,汝今為監,其無所用乎刑辟以戕虐人可也。

    ” 陳大猷曰:“《周禮》建牧立監以維邦國,自黃帝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