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二
關燈
小
中
大
矣。
人主惟窮理居敬,灼有一定之見,确有一定之守,不為外物所動、異說所遷,則小人無所乘其隙矣。
靈帝初,開西邸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令長随縣豐約,有賈富者先入,貧者到官倍輸。
又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臣按:秦漢以來有納粟補官之令,然多為邊計及歲荒爾,非以為己私也。
夫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凡在黎者孰非天子之所有,藏在民家者孰非國家之所儲,奚必斂于府庫之中然後為己富哉?彼桑弘羊、王安石之徒競商賈刀錐之利,将以富國,君子以之為盜臣,史書昭然,在人耳目,千萬世如一日焉,可不畏哉,可不念哉! 晉惠帝時論誅楊駿功,侯者千八十一人,傅鹹曰:“無功而受賞,莫不樂國有禍,禍起當複有大功也。
人而樂禍,其有極乎?” 臣按:國家不幸有事,臣之有功而當受爵賞者必須考驗當否而為之等第,況無功而可一例升賞乎?夫有功而必升賞,則人得以夤緣作弊而懷僥幸之心,後世有欲按功行賞者,不可不思傅鹹之言也。
唐高祖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李綱谏曰:“古者樂工不與士齒,雖賢如子野、師襄皆終身繼世,不易其業。
今天下新定,建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滞草萊,非所以垂模後世也。
” 太宗時,禦史馬周上疏曰:“王長通、白明達本樂工輿皂雜類,韋剟提、斛斯正本無他才,獨解調馬,雖術逾等夷,可厚賜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與政外廷,朝會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與士大夫為伍。
”帝善其言,除周侍禦史。
臣按:李綱、馬周皆謂雜流出身者不可鳴玉曳組,與士大夫為伍于廊廟之間,所以尊朝廷、重士類也。
其言當矣,但周謂“朝命不可追改”,是教人主遂非也,如理不可即速改之,無使其為聖政之累,何善如之。
太宗不徒善周言而又進其官,其視乃考之于舞胡,謂業已授之不可追改,不亦遼哉。
中宗時置員外官,自京師及諸州凡二千餘人,宦官超遷七品以上員外官者又将千人,魏元忠為相,袁楚客以書責之,略曰:主上新複厥命,當進君子退小人以興大化,豈可安其榮寵循默而已。
今有司選賢,皆以貨取勢求,廣置員外官,傷财害民,俳優小人盜竊品秩,左道之人熒惑主聽,竊盜祿位,寵進官者殆滿千人。
臣按:袁楚客責魏元忠之十失,其五為任官,雖曰一時之失,然衰亂之世,其進用人才所為貨取勢求,員外廣置而及于倡優工藝之流、僧道方術之輩,往往皆然。
嗚呼!此豈盛世所宜有哉? 又,中宗時始用斜封、墨敕除官,安樂長甯公主、上官婕妤皆依勢用事,請谒受赇,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時人謂之“斜封官”。
其員外同正試攝簡較判知官凡數千人,左拾遺辛替否上疏曰:“古之建官,員不必備,故士有完行、家有廉節,朝廷有餘俸、百姓有餘食,今陛下百倍行賞、十倍增官,使府庫空竭、流品混淆。
” 臣按:袁楚客謂廣置員外官傷财害民,辛替否謂行賞增官使府庫空竭、流品混淆,可謂切中濫官妄費之弊。
夫國家官職有常員,歲計有常數,官以治事,有一事則有一官,俸以給官,有一官則有一俸,今無故于常員之外增官至數千人,增一員之官則增一員之俸。
盍思漕運之米至京師者費率三四石而緻一石,農民耕作之勞、士卒辇挽之苦、官吏征輸之慘,用以供養官吏俾其治事,治事所以安民,不為過也。
然常年之儲出入止于此數,入者不增,出者乃如至數倍焉。
歲計何由而充,國力安得不屈?竭國家之府庫,輕朝廷之名器,混人才之流品,壞祖宗之成憲,由是而底于危亡,不難也。
中宗神龍元年,除方術人葉靜能為國子祭酒。
代宗天曆元年,以宦官魚朝恩判國子監。
臣按:國子所以教天子之元子長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與凡民之俊秀所以教之者,非有道德有學術者不可輕授,而唐之二帝乃用術士為祭酒、閹宦判國子監,豈非颠倒錯亂乎?人君奉上天之命,踐祖宗之阼,固當法天而敬祖,烏可以天命有德之爵、祖宗輔世之官而授所私昵之人乎?是故善為治者人必稱其官,官必稱其事,凡夫三百六十官皆不可用非其人,矧夫師儒之職所以承帝王之道統、傳孔孟之正學、教國家之賢才者乎? 睿宗用姚元之、宋璟言,罷斜封官凡數千人,崔莅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元之等建議奪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衆口沸騰,恐生非常之變。
”太平公主亦以為言,上然之,乃複叙用。
柳澤上疏曰:“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豈出先帝之意?陛下黜之,天下稱明,一旦收叙,何政令之不一也?議者皆稱太平公主诳誤陛下,積小成大,為禍不細。
” 胡寅曰:“彰先帝之惡、為陛下招怨,奸人之言類如此,使遇明君,必曰置先帝于過舉豈所以為孝,沽美譽于群小豈所以為君爾?以桓、
人主惟窮理居敬,灼有一定之見,确有一定之守,不為外物所動、異說所遷,則小人無所乘其隙矣。
靈帝初,開西邸賣官,二千石二千萬、四百石四百萬,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令長随縣豐約,有賈富者先入,貧者到官倍輸。
又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
臣按:秦漢以來有納粟補官之令,然多為邊計及歲荒爾,非以為己私也。
夫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凡在黎者孰非天子之所有,藏在民家者孰非國家之所儲,奚必斂于府庫之中然後為己富哉?彼桑弘羊、王安石之徒競商賈刀錐之利,将以富國,君子以之為盜臣,史書昭然,在人耳目,千萬世如一日焉,可不畏哉,可不念哉! 晉惠帝時論誅楊駿功,侯者千八十一人,傅鹹曰:“無功而受賞,莫不樂國有禍,禍起當複有大功也。
人而樂禍,其有極乎?” 臣按:國家不幸有事,臣之有功而當受爵賞者必須考驗當否而為之等第,況無功而可一例升賞乎?夫有功而必升賞,則人得以夤緣作弊而懷僥幸之心,後世有欲按功行賞者,不可不思傅鹹之言也。
唐高祖以舞胡安叱奴為散騎侍郎,李綱谏曰:“古者樂工不與士齒,雖賢如子野、師襄皆終身繼世,不易其業。
今天下新定,建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滞草萊,非所以垂模後世也。
” 太宗時,禦史馬周上疏曰:“王長通、白明達本樂工輿皂雜類,韋剟提、斛斯正本無他才,獨解調馬,雖術逾等夷,可厚賜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與政外廷,朝會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列與士大夫為伍。
”帝善其言,除周侍禦史。
臣按:李綱、馬周皆謂雜流出身者不可鳴玉曳組,與士大夫為伍于廊廟之間,所以尊朝廷、重士類也。
其言當矣,但周謂“朝命不可追改”,是教人主遂非也,如理不可即速改之,無使其為聖政之累,何善如之。
太宗不徒善周言而又進其官,其視乃考之于舞胡,謂業已授之不可追改,不亦遼哉。
中宗時置員外官,自京師及諸州凡二千餘人,宦官超遷七品以上員外官者又将千人,魏元忠為相,袁楚客以書責之,略曰:主上新複厥命,當進君子退小人以興大化,豈可安其榮寵循默而已。
今有司選賢,皆以貨取勢求,廣置員外官,傷财害民,俳優小人盜竊品秩,左道之人熒惑主聽,竊盜祿位,寵進官者殆滿千人。
臣按:袁楚客責魏元忠之十失,其五為任官,雖曰一時之失,然衰亂之世,其進用人才所為貨取勢求,員外廣置而及于倡優工藝之流、僧道方術之輩,往往皆然。
嗚呼!此豈盛世所宜有哉? 又,中宗時始用斜封、墨敕除官,安樂長甯公主、上官婕妤皆依勢用事,請谒受赇,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時人謂之“斜封官”。
其員外同正試攝簡較判知官凡數千人,左拾遺辛替否上疏曰:“古之建官,員不必備,故士有完行、家有廉節,朝廷有餘俸、百姓有餘食,今陛下百倍行賞、十倍增官,使府庫空竭、流品混淆。
” 臣按:袁楚客謂廣置員外官傷财害民,辛替否謂行賞增官使府庫空竭、流品混淆,可謂切中濫官妄費之弊。
夫國家官職有常員,歲計有常數,官以治事,有一事則有一官,俸以給官,有一官則有一俸,今無故于常員之外增官至數千人,增一員之官則增一員之俸。
盍思漕運之米至京師者費率三四石而緻一石,農民耕作之勞、士卒辇挽之苦、官吏征輸之慘,用以供養官吏俾其治事,治事所以安民,不為過也。
然常年之儲出入止于此數,入者不增,出者乃如至數倍焉。
歲計何由而充,國力安得不屈?竭國家之府庫,輕朝廷之名器,混人才之流品,壞祖宗之成憲,由是而底于危亡,不難也。
中宗神龍元年,除方術人葉靜能為國子祭酒。
代宗天曆元年,以宦官魚朝恩判國子監。
臣按:國子所以教天子之元子長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與凡民之俊秀所以教之者,非有道德有學術者不可輕授,而唐之二帝乃用術士為祭酒、閹宦判國子監,豈非颠倒錯亂乎?人君奉上天之命,踐祖宗之阼,固當法天而敬祖,烏可以天命有德之爵、祖宗輔世之官而授所私昵之人乎?是故善為治者人必稱其官,官必稱其事,凡夫三百六十官皆不可用非其人,矧夫師儒之職所以承帝王之道統、傳孔孟之正學、教國家之賢才者乎? 睿宗用姚元之、宋璟言,罷斜封官凡數千人,崔莅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元之等建議奪之,彰先帝之過,為陛下招怨,衆口沸騰,恐生非常之變。
”太平公主亦以為言,上然之,乃複叙用。
柳澤上疏曰:“斜封官皆因仆妾汲引,豈出先帝之意?陛下黜之,天下稱明,一旦收叙,何政令之不一也?議者皆稱太平公主诳誤陛下,積小成大,為禍不細。
” 胡寅曰:“彰先帝之惡、為陛下招怨,奸人之言類如此,使遇明君,必曰置先帝于過舉豈所以為孝,沽美譽于群小豈所以為君爾?以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