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曰:“六卿者萬事之綱也,為天下者始于立綱紀,故一曰邦治;綱紀既立,首教之以人道之大,故二曰邦教;人道立則必有節文之者,故三曰邦禮;教立禮行而猶有幹紀亂常者焉,則将帥之事也,故四曰邦政;大罪陳之原野,降此則有司之法在,故五曰邦禁;民遷善遠罪然後可以永奠其居,故六曰邦土終焉。

    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阜成兆民,為治體統,上下相統,内外交應,本末具舉,絲牽繩聯,無一節不相關處。

    天下雖廣會,頭都在六卿上,冢宰相天子而統百官,則司徒以下無非冢宰之所統,乃均列一職而并數之為六卿,何也?綱固在網之中,而首亦豈處乎身之外哉?乾坤之與六子并列于八方也,冢宰之與五卿并居于六職也,一也。

    ” 蔡沈曰:“六卿分職,各率其屬官,以倡九州之牧,自内達之于外,政治明,教化洽,兆民之衆莫不阜厚而化成也。

    ” 臣按:《周禮》每卿六十屬,六卿三百六十屬。

    六卿所分之屬在唐分為二十四司。

    今制,吏部四司文選、驗封、稽勳、考功;戶部十二司則分隸浙江等十三藩,仍量繁簡,帶領直隸府州,每一司内仍各分為民、度、金、倉四科;禮部四司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兵部四司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刑部十三司如戶部之制,仍各分為憲、比、司門、都官四科;工部四司則營繕、虞衡、都水、屯田也。

    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分主各部所掌之職,而統于尚書、侍郎。

    吏部所掌則天下官吏選授、勳封、考課之政令,戶部所掌則天下人民田土、戶口、錢糧之政令,禮部則掌天下禮儀、祭祀、宴享、貢舉之政令,兵部則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戎馬之政令,刑部則掌天下刑名、徒隸、句覆、關禁之政令,工部則掌百工、山澤之政令。

    六部統各司,各司分掌天下之務,如網之有綱,如絲之有紀,上下相承,巨細畢舉,其官屬雖無三百六十之多,其間脈絡相通,體統不紊,深得《周官》六典之遺意,自有《周禮》以來二千餘年僅見行于今日者也。

    臣伏睹《皇明祖訓》有曰:“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并不曾設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颉颃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以後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劾奏,将犯人淩遲,全家處死。

    ”嗚呼!此我聖祖高見遠慮,超出百王之上,是誠有合于成周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之意,則是今日之五府、六部卿佐與夫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皆前代三省、兩府執政之官也。

    雖無宰執之名,實理宰執之事,但其事一總于朝廷而不颛颛任于一人,是以百年以來,朝廷無紛更之弊,臣宰無專擅之禍,上安其政,下保其位如一日也。

    說者猶雲政權必有所在,不有所統必有所歸,其中不無旁落下移之處、潛持默運之人,苟非其人,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是以我太宗皇帝即位之初,即選文學之臣七人者,俾居内閣專掌制诏,凡國家大典禮、大政令、大事幾皆得以預聞谟謀,既定然後付所司行之,不予之以名而予之以實,自是以為故事餘七千年于茲矣。

    夫不予之以名則下無作福作威之具,予之以實則上賴詢謀咨訪之益,其處置之善、防慮之深,漢、唐以來所未有者也。

    (以上六部) 《舜典》:帝曰:“龍,朕堲(疾也)讒說殄(絕也)行(謂傷絕善人之事也),震驚朕師(衆也,其言不正駭衆聽也)。

    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 朱熹曰:“納言官名,命令、政教必使審之,既允而後出,則讒說不得行而矯僞無所托矣;敷奏、複(奏事也)逆(受下奏也)必使審之,既允而後入,則邪僻無自進而功緒有所稽矣。

    周之内史、漢之尚書、魏晉以來所謂中書門下者,皆此職也。

    ” 臣按:納言今通政司之職。

    我太祖高皇帝命曾秉正為通政使,谕之曰:“壅蔽于言者禍亂之萌,專恣于事者權奸之漸,故必有喉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達天下之政,昔者虞之納言、唐之門下省皆其職也。

    官以通政為名,政猶水也,欲其常通無壅遏之患,其審命令以正有司,達幽隐以通庶務,當執奏者勿忌避,當駁正者勿阿随,當敷陳者毋隐蔽,當引見者毋留難,毋巧言以取容,毋苛察以邀功,毋讒間以欺罔,公清直亮以處厥心,庶不負委任之意。

    ”嗚呼,後世人臣有居此職者服膺聖祖此訓,則非惟其職任之修舉,而于輔成國家太平之治實亦有賴焉。

    (以上通政司) 《堯典》:乃命羲、和(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欽(敬也)若(順也)昊(廣大之意)天,曆(紀數之書)象(觀天之器)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耕作之候,凡民事早晚之所關者)。

     《周禮》:馮相氏(馮,乘也。

    相,視也。

    言登台以視天文也)掌十有二歲(歲星所在十有二次)、十有二月(謂鬥柄所建)、十有二辰(謂日、月所會)、十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十有八星之位(星即宿也),辨其叙事,以會天位。

     保章氏(保,守也。

    章,文也)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謂災祥、禍福之遷動者),辨其吉兇,以星土(星所主之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