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書訂卷九 武備第六

關燈
平書曰:人知周之尚文,而不知周之尚武。

    大司馬春振旅而搜,夏茇舍而苗,秋治兵而狝,冬大閱而狩,其教戰之法甚備。

    顧以田為名者,蓋商周之得天下俱以武,而周有甚焉。

    周公恐其後之殺伐是尚也,故為之禮以柔之,不存其名而存其實,使人但習于禮,而武備已無不修。

    此聖人之用也[李剛主曰:被之以禮之名,則人習而安焉,且使之知殺伐勇戰,皆禮也,不可去者也。

    以殺人不可以教,故殺獸以試之,以赴戰人之所勞,故獲獸以欣之,一年四舉,三年六閱,而因事之田獵,習射不在是,其所以不忘武備者何其密。

    數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其練習教戒者何其周。

    春夏秋各習一事,冬則加詳焉,其所以練分合聚散者何其精。

    以周宣之中興,而詩首頌以車攻吉日,不可以知古人所重哉?後世君如明太祖、宣宗,儒如吳澄、邱浚亦知此意,而未有定制垂久者。

    其它如魏太武、元世祖專以殺戮為事,兵雖強而豺狼矣;晉武、梁武欲偃兵不用,意雖仁而禽犢矣。

    至無識之臣,又動以田獵為谏,而不知有古制,何足道與!]。

    夫井田寓兵于農,既已無人非兵,而又無時不習,豈後世右文左武者所可比!衛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者,非謂軍旅之事不當學,以衛靈所急者不在是耳。

    後世儒者遂以孔子為口實,謂為國者宜文不宜武,且兵民既分,而右文之世武備懈弛,儒以兵為諱,士以武為恥,兵宂而弱、惰而驕,麋饷則有餘,禦侮則不足,一旦有事,則督之以腐懦之書生,将之以庸劣之武弁,以緻盜賊橫行,生民屠毒,而宗社随之,豈不悲哉!然亦不必如古制盡人而兵也,盡人而兵,必盡人而練,盡人而練則法繁。

    盡人而兵不能盡人而勇,不盡人而勇則不精[有議在後],故但當選募武勇以為兵,授之田使耕而食,而以農隙訓練焉,則兵可精而無處非兵,朝廷又無養兵之費,法無善于此者。

    如下縣設兵五百,中縣八百,上縣千,要縣二千,小郡三千,大郡五千,州藩萬,大要州藩設兵合六七萬、七八萬,自足以制盜賊、威四裔矣。

    凡民十六歲以上皆可募,授田亦如農,但無徭無口算,而公田所入即為軍之費[耕獲仍督以農官,公田所入則司馬主之]。

    五十而退,另募之,不世為軍,無老弱之弊,及清軍勾軍之擾也。

    募皆其土著,非烏合,無逃亡之憂、叛亂之虞也。

    每歲以三時之隙教之習射習擊刺,冬則教之戰陣,比其藝而賞罰之。

    尉教其縣之軍,别駕教其郡之軍,州藩司馬教其州之軍藩之軍[州藩歲以二千人備不虞,不使耕,郡縣則否],而别駕與郡守間歲一閱其縣之軍,以為尉之殿最;司馬與州牧藩王及巡方禦史,三歲一閱其郡縣之軍,以為别駕與尉之殿最;而鄉射又有習,田獵又有習,豈尚有不練之軍乎?士之習兵法者為尉為别駕為司馬,而無不知兵之州牧藩王,無不知兵之禦史宰相,豈尚有腐懦書生之為督、庸劣武弁之為将者乎?或有草竊,則縣令縣尉便宜發軍捕之,聞于上,不克而後郡發軍,又不克而後州藩乃發軍。

    大警非大發軍不可者,則天子遣使合符以發郡縣軍[用古制銅虎符,半留于朝半與州牧藩王,合符以令司馬,然後司馬發軍于郡縣],多寡聽其用,司馬不奉州牧藩王檄,不得擅發郡縣軍,而無合符州牧藩王,亦不得擅檄司馬也。

    惟邊警則便宜發軍不待符。

    其左右藩亦便宜發軍,或旁擊以分其勢,或乘間以搗其虛,蔑不克矣。

    天子禁旅三萬,募之京縣,統以金吾羽林,歲直六千人備不虞,五歲而一周。

    大将軍教之,京營軍十二萬,募之畿輔[有議在後],歲直三萬人備不虞,四歲而一周。

    大司馬教之。

    畿輔俱大郡,兵倍于外郡,無不強之禁旅,無不強之京軍,無不強之輔郡。

    州藩或有不臣,則命大司馬或左右司馬佩将軍印[用舊制]帥京軍,督其四面州藩合兵讨之[凡京軍之出,多不過一二萬人,而合州藩之師固不少也。

    所過給之食,不待轉饷],釜魚阱獸,取之易耳。

    所謂枝強而幹更強,不必弱枝以強幹也。

     官與吏、仕與學、文與武之不可分,昆繩皆同愚見。

    獨兵農分為二,稍有可議者。

    兵不出于農而以召募,則為兵者必多遊手犷獬之倫,久則暴視闾裡,恣雎誰何。

    為農者絕不預兵,則必魯頓畏怯,卒有變即不可支。

    如明季士不知兵、民不習兵,有一寇至,千百駭走,呼之跽而待戮,骈首倳刃,至終無一敢逃者,可不為之大哀乎!況既已均田,則家皆有産,出兵為易,何不效古王之田賦治軍,而乃曰不必盡人而兵也?盡人而兵則不精,周禮:小司徒均土地以稽其人民,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三人。

    凡起徒役,勿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惟田與追胥竭作。

    夫田與追胥竭作,是盡人而兵矣,然家尚留其半,實未嘗盡人而兵也。

    且起徒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