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書訂卷三 建官第三上
關燈
小
中
大
平書曰:近代建官之弊七,而取士之弊不與焉。
任之不專,十羊九牧,可以诿過,不可以見功,使政事日壞而不知,弊一。
用之不久,官如傳舍,賢者不能盡其才,不肖者苟且以免罪,舉天下無一任事之人,弊二。
人才長短各有宜,乃司兵者轉而司農,司刑者轉而司禮,但以官之大小為升降,不論其才與職之稱否,似天下皆通才,遂緻天下皆廢才,弊三。
碩德奇才,應不次用之,庸衆即終身末職不為過,乃铨選以掣簽聽之命,遷次以資格聽之法,人才何由得乎?弊四。
法密如牛毛,建官使守法,法孰習之?習之者吏耳。
官不得不聽于吏,是謂不任官而任吏。
不任官而任吏,吏之奸弊,遂日深而不可除。
弊五。
凡養民造士,錢谷刑名,無巨無細,皆本于縣。
今之州縣可比古諸侯之國,諸侯之卿大夫士為之分理者何其衆,今之佐貳為縣令分理者何其寡;諸侯之上,為之總者不過方伯;今縣之上有府與府佐貳,府之上有監司,監司之上有布按,布按之上有督撫,且兵有監司,糧有監司,河有監司,學有監司,糧又有督,河又有督,以數十長官林立督之于上,而佐貳其下者不過二三人,吏治何由善乎?弊六。
官之應設者不設,而不應設之宂官,徒糜廪祿者,不可勝數。
弊七。
夫奸貪不法,與庸惰無能,臣之罪也。
若此七弊,朝廷實贻之。
可歸咎于臣下哉?唐虞建官惟百,亮天工者不過二十有二人;周官三百六十,所任卿大夫亦不過數十人。
故官不在多,在專與久;不在全才,在用其長;不在任法,在任人。
試酌古準今而為之制:官之設于京師者曰四府,曰六部,曰三院,曰二衛,曰四司。
四府者,一曰公孤府,設于禁中,師保之官也。
天子師事而不臣,以緻仕大臣年高有德望者為之[有議在後],不預政事,但朝夕為天子陳說帝王之道,以格君心、成君德。
或二三人,或四五人,無不可。
無僚屬,而宦官聽其黜陟如屬吏,賤者可杖也。
太子之師保亦然,同設于府中而另一地。
二曰端揆府,設于宮城内之東,輔弼之官也。
立相二,左相國、右相國,佐天子明政用人,統百官,均四海。
侍郎四為之副,其屬中書令八,中書舍人十有六,分領簿書,掌機務士六十四人。
三曰禦史府,設于朝門左,風憲之官也。
都禦史一,左右副都禦史各一,繩愆糾謬,陳利弊、劾奸貪、達民隐。
其屬監察禦史六十人,職與都禦史等,而分理簿書者八人,巡按州藩,每歲各一人,巡視京城二人,士四十人。
四曰成均府,設于都城内東南,教化之官也。
大司成一,左右少司成各一,敷五教于天下[有議在後],教皇子公侯伯之子,總天下州藩之學師,而試太學生。
其屬司業八,士三十二人。
六部者,一曰農部[士農軍商工各有籍,而總其戶口于端揆,農官但有農之籍,不可概以戶稱,故改稱農部],設于宮城外東,課農之官也。
大司農一,左右少司農各一,總天下州藩之農官,督其政而稽其入。
其屬中大夫各州藩一人,分察之,如今制。
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二曰禮部,設于宮城外西,典禮之官也。
大宗伯一,左右少宗伯各一,掌禮樂大典,統禮樂經史文學之臣,總天下州藩之禮官。
其屬中大夫六,禮二樂一,經學一史舉一文學一[有議在後]。
士三十二人,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三曰兵部,設于宮城東,農部南,備武之官也。
大司馬一,左右少司馬各一,掌天子之六軍而訓練之,讨不庭平叛亂,供田狩,總天下州藩之司馬。
其屬中大夫十二,分統六軍,繕器甲、備車馬。
士五十六人,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四曰刑部,設于宮城西,禮部南,明刑之官也。
大司寇一,左右少司寇各一,诘奸禁暴,總天下州藩之刑官,而平其獄。
凡大獄死刑,必歸刑部。
其屬中大夫每州藩一人,如今制。
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五曰地部[有議在後],設于宮城東,兵部南,方域之官也。
大司空一,左右少司空各一,掌天下之土地山川城池阨塞輿圖,總天下司地之官而督其理。
其屬中大夫八,分督之士四十人。
六曰貨部[即周官内府外府泉府,後世鹽鐵使轉運司之職],設于宮城西,刑部南,司财用之官也。
大司均一,左右少司均各一,掌财貨出入,節朝廷經費。
其屬中大夫每州藩各一人,分核之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三院者,一曰通政院,設于朝門右,天子耳目之官也。
左右通政使各一,中外大小臣士庶,凡有封章即與奏,阻隔者誅。
其屬納言四,士十有二人。
一曰黃門院,
任之不專,十羊九牧,可以诿過,不可以見功,使政事日壞而不知,弊一。
用之不久,官如傳舍,賢者不能盡其才,不肖者苟且以免罪,舉天下無一任事之人,弊二。
人才長短各有宜,乃司兵者轉而司農,司刑者轉而司禮,但以官之大小為升降,不論其才與職之稱否,似天下皆通才,遂緻天下皆廢才,弊三。
碩德奇才,應不次用之,庸衆即終身末職不為過,乃铨選以掣簽聽之命,遷次以資格聽之法,人才何由得乎?弊四。
法密如牛毛,建官使守法,法孰習之?習之者吏耳。
官不得不聽于吏,是謂不任官而任吏。
不任官而任吏,吏之奸弊,遂日深而不可除。
弊五。
凡養民造士,錢谷刑名,無巨無細,皆本于縣。
今之州縣可比古諸侯之國,諸侯之卿大夫士為之分理者何其衆,今之佐貳為縣令分理者何其寡;諸侯之上,為之總者不過方伯;今縣之上有府與府佐貳,府之上有監司,監司之上有布按,布按之上有督撫,且兵有監司,糧有監司,河有監司,學有監司,糧又有督,河又有督,以數十長官林立督之于上,而佐貳其下者不過二三人,吏治何由善乎?弊六。
官之應設者不設,而不應設之宂官,徒糜廪祿者,不可勝數。
弊七。
夫奸貪不法,與庸惰無能,臣之罪也。
若此七弊,朝廷實贻之。
可歸咎于臣下哉?唐虞建官惟百,亮天工者不過二十有二人;周官三百六十,所任卿大夫亦不過數十人。
故官不在多,在專與久;不在全才,在用其長;不在任法,在任人。
試酌古準今而為之制:官之設于京師者曰四府,曰六部,曰三院,曰二衛,曰四司。
四府者,一曰公孤府,設于禁中,師保之官也。
天子師事而不臣,以緻仕大臣年高有德望者為之[有議在後],不預政事,但朝夕為天子陳說帝王之道,以格君心、成君德。
或二三人,或四五人,無不可。
無僚屬,而宦官聽其黜陟如屬吏,賤者可杖也。
太子之師保亦然,同設于府中而另一地。
二曰端揆府,設于宮城内之東,輔弼之官也。
立相二,左相國、右相國,佐天子明政用人,統百官,均四海。
侍郎四為之副,其屬中書令八,中書舍人十有六,分領簿書,掌機務士六十四人。
三曰禦史府,設于朝門左,風憲之官也。
都禦史一,左右副都禦史各一,繩愆糾謬,陳利弊、劾奸貪、達民隐。
其屬監察禦史六十人,職與都禦史等,而分理簿書者八人,巡按州藩,每歲各一人,巡視京城二人,士四十人。
四曰成均府,設于都城内東南,教化之官也。
大司成一,左右少司成各一,敷五教于天下[有議在後],教皇子公侯伯之子,總天下州藩之學師,而試太學生。
其屬司業八,士三十二人。
六部者,一曰農部[士農軍商工各有籍,而總其戶口于端揆,農官但有農之籍,不可概以戶稱,故改稱農部],設于宮城外東,課農之官也。
大司農一,左右少司農各一,總天下州藩之農官,督其政而稽其入。
其屬中大夫各州藩一人,分察之,如今制。
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二曰禮部,設于宮城外西,典禮之官也。
大宗伯一,左右少宗伯各一,掌禮樂大典,統禮樂經史文學之臣,總天下州藩之禮官。
其屬中大夫六,禮二樂一,經學一史舉一文學一[有議在後]。
士三十二人,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三曰兵部,設于宮城東,農部南,備武之官也。
大司馬一,左右少司馬各一,掌天子之六軍而訓練之,讨不庭平叛亂,供田狩,總天下州藩之司馬。
其屬中大夫十二,分統六軍,繕器甲、備車馬。
士五十六人,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四曰刑部,設于宮城西,禮部南,明刑之官也。
大司寇一,左右少司寇各一,诘奸禁暴,總天下州藩之刑官,而平其獄。
凡大獄死刑,必歸刑部。
其屬中大夫每州藩一人,如今制。
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五曰地部[有議在後],設于宮城東,兵部南,方域之官也。
大司空一,左右少司空各一,掌天下之土地山川城池阨塞輿圖,總天下司地之官而督其理。
其屬中大夫八,分督之士四十人。
六曰貨部[即周官内府外府泉府,後世鹽鐵使轉運司之職],設于宮城西,刑部南,司财用之官也。
大司均一,左右少司均各一,掌财貨出入,節朝廷經費。
其屬中大夫每州藩各一人,分核之士堂上八人,每司四人。
三院者,一曰通政院,設于朝門右,天子耳目之官也。
左右通政使各一,中外大小臣士庶,凡有封章即與奏,阻隔者誅。
其屬納言四,士十有二人。
一曰黃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