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辨疑卷十四 元 陳天祥 撰中庸
○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程子以不偏為中呂氏以無過不及為中二說之意本同注文通言之是也或問中卻分為兩意說不偏在未?之前說無過不及為見諸行事以為方其未?未有無過不及之可名抑不思人之氣禀鮮有得中者過于剛則仁有不及過于柔則義有不及氣太嚴者必少恩心太慈者必少防過與不及心實主之先有諸内然後見諸行事也若其氣禀無有所偏則于未?之前亦有無過不及之可名何不可之有哉至于不偏不倚亦不可専說在未?之前若于行事得中亦可以不偏名之也信如或問之說則程子止是言未?之中未嘗言行事之中也呂氏止是言行事之中未嘗言未?之中也有上截者無下截有下截者無上截不知程呂之意何故如此或問又以不偏為心之體地之中無過不及為理之當事之中亦不知心之體與理之當如何分地之中與事之中如何辨又雲二義雖殊而實相為體用語錄曰未?之中是體已?之中是用亦皆過論凡言體用者乃是一物而有兩分之名如根梢枝葉相須為義耳若以中和言之中為體和為用乃可說也單獨一中而有體用之分無是理也夫中之在心物來則應猶鏡中之眀刃中之利也如以未照之明為體已照之明為用未割之利為體已割之利為用可乎未照之明與已照之眀隻是一個眀未割之利與已割之利隻是一個利未?之中與已?之中亦隻是一個中不偏與無過不及亦隻是一個意言不偏則無過不及在其中言無過不及則不偏亦在其中隻注文當為定說或問之說不講可也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注命猶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隂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徳所謂性也率循也道猶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則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路是則所謂道也
孔子言性相近也孟子道性善本皆専論人之性未嘗普該萬物之性也子思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亦是専以人性人道為言注文乃以萬物與人一混言之誤矣所謂人物之生各得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徳者五徳俱全複加健順惟人有能之之理彼禽獸昆蟲等物何嘗能有如許之徳哉天地之閑知覺運動之物其性于五常之中固有頗能近之者或近于仁或近于義雖于天理中粗有通防亦不可便與人同一槩言有健順五常之徳也注文又見率性一節于萬物之性難以盡循故再指物為日用之物亦不可通物無皆能自為人用之理語錄又以馬馳牛耕佐注文為說蓋亦未之思也馬須用銜牛須穿鼻既制奔突又加鞭棰然後始可為用亦猶戕賊杞柳以為桮棬非謂循其性之自然也況天下萬物知不能盡豈皆得在日用之閑乎凡彼不為人用之物其性尤有不可循者如虎狼之暴蛇蠍之狠皆其本然之性也若循此性以為道果何道邪隻如荊棘稂莠生于道路垅畝之間亦無任其叢茂不除之理語錄曰人與物之性皆同循人之性則為人之道循馬牛之性則為馬牛之道此話益難憑準既言人物性同又郤自有人性物性人道物道之分何也循馬牛之性則為馬牛之道若循虎狼之性則亦為虎狼之道循蛇蠍之性則亦為蛇蠍之道循荊棘稂莠之性則亦為荊棘稂莠之道果修此道以為教使天下後世遵之而行将見獸蹄鳥迹之道複交于中國區宇永為鴻荒聖人之教甯有是哉若以注文語錄之說通解經文則人與一切昆蟲禽獸皆當各循其性以為道昆蟲禽獸之道皆可修之以為教不知禽獸之道如何修之以為教如何教人于禽獸之道如何不可須臾離皆不可曉人物之性不同孟子已有明論集注亦曰以氣言之則知覺運動人與物若不異也以理言之則仁義禮智之禀豈物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無有不善而為萬物之靈也其說當矣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