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辨疑卷十三    元 陳天祥 撰孟子 盡心上 殀壽不貳○注貳疑也 疑字意不的切貳固訓疑亦訓攜貳變異也注又言盡心知性而知天所以造其理也存心養性以事天所以履其事也以此推不貳之義由造理言則不疑為順由履事言則不變為長殀夀不貳正在?于行事防言之蓋誠一不二無有變異之意也說者宜曰殀夀惟一不變所守修身以俟其終也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注強上聲強勉強也恕推己以及人也反身而誠則仁矣其有未誠則是猶有私意之隔而理未純也故當凢事勉強推己及人庶防心公理得而仁不逺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曰恕然其不施之心有勉強之不施亦有不勞勉強之不施恕則亦有誠與不誠之異未可通謂猶有私意之隔也己所不欲之事勉強不施于人此非自然之恕固猶有所未盡于誠不勞勉強自然不肯施之于人此為自然真誠之恕然亦未至于仁也仁恕之分予于論語吾亦欲無加諸人可謂仁之方也已之兩章已有其辨蓋恕者止能推己不欲之不善不以及人未能至于以善及人也再進一階推己之所欲以及于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之類是謂以善及人至此則為仁矣若以強為勉強而行望其自然之恕猶有限隔于仁豈有莫近之理強當讀為平聲自強不息之謂也人心但能不肯以惡及人便有以善及人之意在其中矣但未?見以及于物耳恕與仁之地位相挨次人能自強于恕力進不已進得不以不善及人之境便能以善及人故曰求仁莫近焉也 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注著者知之眀察者識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眀其所當然既習矣而猶不識其所以然所以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光顯彰著雖皆訓眀然其眀皆在外非内照之眀也如言聲迹顯著事業昭著此皆着字用當其分者也若以眀眀徳為着眀徳眀于庶物為着于庶物必不可也今以着為人心知識之眀誠為未是此着字止當如聲迹顯著之着為說察為識之精亦非程子以察為省察宜取為正蓋行謂行君子之所行習謂習君子之所習行君子所行而不能顯著由其信之不笃也習君子所習而不能省察乃其學而不思也惟其信之不笃學而不思雖亦行其君子所行習其君子所習而終身不知其道者多也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注但無恥一事不如人則事事不如人矣或曰不恥其不如人則何能有如人之事其義亦通 注文前說改不字為無字義便難解學者疑為兩說一說但其無恥之一事既不如人則事事不如人一說但于一件事有不如人防不以為恥則事事不如人未知注文果主何說若主學者前說無恥一事不如人此言甚騃正如說為奸一事不如人為盜一事不如人者無異是皆何等語邪若主學者後說又有責人太峻之病君子于小知小能多不用心因一小技不如人而不以為恥便謂事事皆不如人豈通論乎前說兩意皆無可取況經中亦無分别一事事事之文不恥不若人五字昭然在人目中止是言自已立心為人不如人防不自知恥而無見善思齊之志何能有如人之善此與心不若人則不知惡之語意相類或曰之說意是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注程子曰驩虞有所造為而然楊氏曰所以緻人驩虞必有違道幹譽之事 虞與娯同古字通用五霸之術無他以力假仁而已造為幹譽皆不必言緻人驩虞乃其假仁之效也大扺昏虐之世民罹殘暴甚于倒懸幸有肯假仁義之君使民得防一時之惠如饑者甘食渴者甘飲驩虞之情蓋以此也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注豐氏曰因民之所惡而去之非有心于殺之也何怨之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非有心于利之也何庸之有 非有心于殺之者是非有心于利之者非聖人以博施濟衆為心王政以安人利民為本命羲和之官歴象授時察璿玑玉衡以齊七政平治水土播時百谷敬敷五教順理庶工至于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臯陶為己憂皆所以思濟斯民孜孜汲汲惟恐不及何嘗無心于利民哉無利民之心非聖人之徒也豐氏之說殺之與利之同謂之無心豈不缪哉庸功也利之而不庸者不以利己者為有功而無知感驩虞之心也蓋王者之民生長于雍熈盛化中未嘗見衰世之事視國家字民之道習以為常惟知利澤己所當得安豫己所固有帝力何有于我哉此其皡皡然自得之心利之而不以為功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注盡得一世眀睿之才而以所樂乎已者敎而養之則斯道之傳得之者衆而天下後世将無不被其澤矣 英才世不多出不可以衆言如孔子之有顔曾自足為樂若直須盡得一世之才皆來受教然後始以為樂孟子本意恐不如此天下人才實無定數豈容以盡得為期縱有定數亦無盡得教之之理天下英才蓋指天下人中傑出間有之才而言非普言天下所有之才也如司馬懿歎稱天下竒才亦止是稱道孔明一人未嘗以天下為普言也天下英才正與此同得如此英傑眀睿之才教育之使聖人大道傳得其人功及後世所樂在此也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注成章所積者厚而文章外見也 章字解為文章與上句水不盈科不行之喻義不可通毛晃韻略成事成文曰章仍引孟子此文不成章不達為據義亦未盡此章字惟以為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