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關燈
隂舜禹益相去久逺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 萬章下 晉平公之于亥唐也 曰郤之郤之爲不恭何哉 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于今為烈 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為鼎肉使已仆仆爾亟拜也 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 告子上 曰異于白馬之白也無以異于白人之白也耆秦人之炙 乃若其情則可以爲善矣乃所謂善也富歳子弟多賴 則爲狼疾人也 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适為尺寸之膚哉 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 告子下 方寸之木可使髙于岑樓 徃應之曰 紾兄之臂而奪之食 孔子爲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爲為肉也其知者以爲爲無禮也 樂正子強乎曰否有知慮乎曰否多聞識乎曰否 夫茍不好善則人将曰訑訑予旣已知之矣 卷十三 孟子 盡心上 殀壽不貳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行之而不着焉習矣而不察焉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 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夫有所受之也 居移氣養移體 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君子引而不?躍如也 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其進銳者其退速 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盡心下 各欲正己也 好名之人能讓千乗之國茍非其人箪食豆羹見于色 稽大不理于口 山徑之蹊閑介然用之而成路 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 若是乎從者之廀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 人病舎其田而芸人之田 欲得不屑不潔之士而與之是獧也 卷十四 中庸 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巻十五 中庸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道其不行矣夫 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衽金革死而不厭 君子之道費而隐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伐柯伐柯其則不逺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逺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于人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椂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成已仁也成物知也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徴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上焉者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臣】等謹按四書辨疑十五卷舊刻不著作者時代姓氏書中稱自宋氏播遷江表南北分隔才百五六十年經書文字已有不同則元初人所撰矣蘇天爵安熈行狀雲國初有傳朱子四書集注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辨愽自負為説非之趙郡陳氏獨喜其説増多至若幹言是書多引滹南王若虛説殆寜晉陳天祥書也朱彛尊經義考曰四書辨疑元人凡有四家雲峰胡氏偃師陳氏黃岩陳成甫氏孟長文氏成甫長文并浙人雲峰一宗朱子其為偃師陳氏之書無疑所説當矣其曰偃師者元史稱天祥因兄祜仕河南自寜晉徙家洛陽嘗居偃師南山故也天爵又謂安熈為書以辨之其後天祥深悔而焚其書今此本具存其毀之不盡欤或天爵欲張大其師學所言未足據也今觀其書大意主于阙疑而不貴穿鑿故其所列三百餘條皆平心剖析實非有意立異規規為門戶之争者齊魯毛韓四詩并存左氏公谷三傳兼列古人説經雖各有專門授受而通儒博考正未嘗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各尊其所聞各行其所知朱子亦嘗言之矣是編固不妨與集注并存也乾隆四十一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