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君子與辟許行章同意 附存疑曰孟子辨白圭二十取一之非主意隻是言其不足用所以不足用者正以不可無君子耳 又曰萬室之國隻一人陶器不足用亦猶為國
無君子不足為法也故曰陶以寡且不可以為國況無君子乎為國不可無君子則二十取一必不足其法不可行矣 張彥陵曰夫國之所用既不得不需之民間今日無故議減勢或不給異日必複議增是輕賦者正重賦之漸也 此是餘意非孟子正意葢不必論至此而後見輕賦之不可也
吾欲二十而取一節 按白圭之意隻是欲因以足用注中樂觀時變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此數語隻帶説不重蘊生乃謂圭欲輕賦而以貨殖足國則是桑弘羊不加賦而足用之意矣此論未免太刻
子之道貉道也節
萬室之國節 四書脈曰以萬室之國喻中國之用以一人之陶喻二十取一器不足用正見不可之意 按存疑以一人之陶喻無君子未免太拘附後
夫貉五谷不生節 張彥陵曰五谷不生二句是所出之少不可以多取無城郭三句是所費之少不必于多取 四書家訓曰惟黍生之輕看無城郭至有司重看故二十句頂費省來 吳因之曰無城郭三句疊舉多項隻看百用俱廢意 樂天齋翼注曰諸侯字總管币帛饔飱既無諸侯因無諸侯交際之弊帛饔飱百官是大者有司是小者 張彥陵曰前言城郭宮室等項而下則歸之人倫君子末又専歸之君子言人倫則該城郭宮室等項言君子則該人倫葢君子者又維持此人倫者也 須知人倫又所以維持此君子 附存疑曰上曰城郭宮室後隻曰去人倫無君子又隻曰況無君子乎者歸重于百官有司也葢城郭宮室人倫皆由君子而立也 按此隻是古人文章不拘處蒙引得之若謂歸重君子則鑿矣
今居中國節 居中國二節隻言其有必不可省之費而輕稅之不可自見于言外 四書脈曰今居中國要見五谷皆生意 賽合注曰去人倫朱子添訓無君臣者以祭祀交際皆有君臣且于人倫相屬 徐儆?曰君子既不可無則所以供君子之用者其可缺哉
陶以寡節 四書脈曰前陶以寡對稅法言此陶以寡對君子言
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節 賽合注曰論輕賦帶桀言者借重以明輕人知重稅之為桀道而不知輕稅之為貉道其失均也 樂天齋翼注曰桀邊伴説不重大小隻是一樣意 周懷魯曰漢文蠲租減稅至二十之一武帝遂及舟車【與前第七條説統同意】勢之所必至此以知堯舜中正之規萬世當遵而輕之重之皆非所以為國也
丹之治水也愈于禹章總防 吳因之曰通章隻是兩截意前一截重順逆字後一截重利害字篇中把禹與圭對較其得失利病此孟子最着精神處 此章似可以仁智對看
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兩節 附蒙引曰子過矣不必謂子之言過矣隻謂子過矣以其失計也 按淺説作子之言過矣似妥 按蒙引謂隻説水之道亦便見得是順水之性固是然下一順字尤明不必以添出為嫌淺説亦隻依注講
是故禹以四海為壑節 四書家訓曰惟治水以道故禹以四海為受水之處惟治水不以道故丹以隣國為受水之處惟以四海為壑是水以順行而由地中流當日洪水之害悉除而萬世仰其仁子以隣國為壑則水以逆行而洚洞無涯當日洪水之害複見而仁人重其惡
水逆行節 水逆行至所惡也俱泛説白圭壅水害人與洪水無異補在所惡也下 吳因之曰仁人所惡不重仁人用惡隻重洪水害人
君子不亮章 亮雖訓信也然信有不欺之意有堅固之意人而無信之信似兼得此二意此章以亮與執并言則隻是堅固之意蒙引所謂大同小異也至若彼曰其何以行之哉此曰惡乎執曰惡乎執則其不能行可知矣曰其何以行則所謂惡乎執者亦在其中矣故蒙引又以輔氏為太分析 四書家訓曰亮非徒信即論語君子貞之貞也 又曰君子定是能亮説不亮惡乎執者是反言以決其能亮也此示人不可不亮之意 直解又雲亮是明理自信意亮而後能執者有定見而後有定守也則是以亮為笃信之信矣此又是一説亦不可從
魯欲使樂正子為政章總防 四書脈曰此章見治天下不在于無不能而在于不自有其能葢宰相之休休自與羣有司不同 張彥陵曰此章正與斷斷兮無他技相發好善之好即其心好之之好總見相天下者不在才而在量 樂天齋翼注曰前六節隻重其為人也好善一句孟子喜正子為政以此其許正子優于天下亦以此末二節申明好善所以優于天下重前節下乃反言以決之輕看通章定在相度上看 莊忠甫曰好善之人非于智勇聞識一無所闗而徒倚助于人也胸無是善則善至而不能擇擇而不能執甚或好不善以為善矣纣之好飛亷惡來無異文之好四友武之好十亂也豈知其不善而故好之哉故真好善者智勇聞識有而不恃蓄而不形以若無若虛之心廣兼收博采之度有師曠之聰方可借衆耳以決清濁有離朱之明方可借衆目以别?黃使盲聾之夫而倚人為耳目則疑惑滋甚何暇辨清濁?黃乎
魯欲使樂正子為政節 四書脈曰為政是舉國以聴故孟子喜其道之得行須知此道是公共之道不必説克之道即我之道
樂正子強乎節 賽合注曰強者于政能擔當有知慮者于政能圖謀多聞識者于政能通達皆以才言曰否者言非其所長也醜之問明知樂正子所短在此按知慮有生于聰明者有得于閱歴者故真西山
集卷十九贊老成之士曰閱歴多則舉措審見聞博則防慮精徳望孚則人心服 樂天齋翼注曰否字非孟子病正子之短于此乃専為下文形容正子所長也
然則奚為喜而不寐二節 徐自溟曰人之所好每視其自身是為何如人樂正子善人也可欲之為善善自與善相投反之心而可欲即遇人之善而亦欲之故其為人也好善須在其自為人處見之 此與莊忠甫説同依此則智勇聞識亦正子所有矣葢正子于三者非全無也但非其所長耳 附蒙引曰吳仲珠謂苟好善則天下之凡有強勇知慮多聞識者皆将來告之太求奇矣此三者當世之所尚未聞其為孟子與樂正子之所尚也彼所謂強勇知慮多聞識自與孟子不同道 愚謂蒙引太拘強與知慮聞識本皆為政者所不可少但好善善字自寛不當専泥此三者耳
好善足乎二節 張彥陵曰優于天下正在好字上見出言其心之量能并包宇内即治天下尚覺有餘未説到用天下之善上 四書脈亦主此意然亦非正説也 四書脈曰好善就翕受之量説要切相度上看優與足不同飽滿為足優則溢于外矣
夫苟好善節 四書家訓曰夫苟好善苟字不可忽言好善之心極其真懇而毫無滿假也 張彥陵曰好善之人虛心順理善不必出于己人有善亦不疑其勝己未得則樂于求之既得則樂于用之四海之人孰不樂告以善也 附樂天齋翼注曰來告以善則衆思集而忠益廣故優于天下然不可説賢才輔而天下治葢此主聼言説不主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