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按此亦太拘兼説自不妨玩蒙引可見
夫苟不好善節 四書家訓曰人将曰人字指善人張彥陵曰人将曰三字是從旁摹拟之詞 又曰世間自恃才知的人全道自家無不知得遂傲然自聖讒谄面防之人正窺見他此意而阿譽之耳若説人謂他訑訑之狀予既已知之矣有何意味 蒙引主此説不可從 按樂天齋翼注曰訑訑便是顔色予既已知之便是聲音講家多如此愚意予既已知之矣有見于聲音者有見于顔色者訑訑總形容予既已知之之貌勿分貼為是 賽合注曰距字下得極妙不是我去距人見其狀貌自逺去而不就也讒是間賢意谄是媚上意面防是順防意 依此則谄如逢君之惡防如長君之惡
古之君子何如則仕章總防 張彥陵曰按陳子考仕于古亦疑孟子難仕之意孟子乃合去就以明之大都君子本心全是為行道計不執一途而後就【此即因之説】不執一途而概去總見君子委曲為道之意不必以為道為禮為養分三項 分言之亦仍是三項莊忠甫曰就以此意者則去必以此意貴不負其初心不可每降以狥人也
古之君子何如則仕節 賽合注曰首句包有去意張彥陵曰三就三去一是説他委曲一是説他毫無遷就 四書家訓曰君子行道之心固切而重道之心亦不輕唯欲行道則不忍以道自私苟可以就則就了而不輙去唯欲重道又不肯以道狥人苟可以去又去了擇其可就而就之總是抱一道為去就而不失其仕之正也 按家訓最是因之睡庵翼注俱主委曲行道説與交際章一例似偏因之説附後附吳因之曰所就三二句正見君子不為已甚無難仕意講下三節全要把此意體防言道行然後仕不然就去了此仕之正也君子之本心也然而君子未嘗取必于此也即禮貌可與則亦就之除非并其禮貌而簡棄之然後去耳又其甚至于周之亦受但受之有節耳然則君子豈為已甚者哉又何難仕之有
迎之緻敬以有禮三節 蔡虛齋曰敬在心而禮乃其文 蒙引此説與存疑不同存疑為是 又雲猶雲恭而有禮葢亦有緻敬而無禮者故兼言之 此是存疑之説 丘月林曰其次其下乃因所遇不同而言如雲此外另有一樣非以此别人品 張彥陵曰饑餓于土地而姑受其周養其身以有待是亦所以存吾道也故亦雲就 公養之仕即所謂君餽之粟也與抱闗擊柝者不同然亦是一類皆是為貧而仕者也孟子舉此亦可以該彼 免死而已矣翼注亦以此句作去看殊不是去意自在言外
舜發于畎畝之中章總防 吳因之曰通章不重天心仁愛聖賢全重困之乃所以成之以見困窮非不幸令上智下愚皆有所警省
舜發于畎畝之中節 張彥陵曰此隻舉舜説諸人以見例總是困非不幸之意 徐幹中論曰捶鐘擊磬所以發其聲也煮鬯燒薫所以?其芬也賢者之窮厄戮辱此捶擊之意也 附蒙引曰按前篇謂防子防仲王子比幹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則膠鬲為纣之臣矣今注曰膠鬲遭亂鬻販魚鹽文王舉之則又似一人從側微而起者豈纣無道棄賢或賢者自去之膠鬲于是乎複隠處販鬻而文王舉用之耶 按蒙引之説似是然按四書人物考曰膠鬲鬻販魚鹽文王舉之于殷及武王伐殷至鲔水殷使膠鬲候周師則膠鬲始末自明不必如蒙引所雲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節 上節已有天字意在内不必至此節然後推本于天四書家訓謂此節原聖賢之成就由于困窮之故得之 四書家訓謂是人暗指舜説等人看來不泥為是 又曰必先所以字俱根天説為是大任兼君相 吳因之曰空乏其身财用空乏也蒙引謂總苦心志三句未妥 湖南講曰行拂亂所為如管夷吾不早去事小白而先事子糾豈不是錯處 四書家訓曰所以動心二句正其困之之主意也聖賢之心性豈是汨沒的才能豈是短少的但天意責任甚重故其玉成他亦甚重雖其心已動而常若未動其性已忍而常若未忍其能本増而常若未増故竦動堅忍充溢之計無所不至此二句全重所以字 賽合注曰動心忍性為成徳増益不能為達才 張彥陵曰苦心志志分配動心勞餓空乏分配忍性拂亂所為分配増益所不能 此大全新安之説蒙引亦已辨之 蘇紫溪曰性非食色之性也猶俗所雲性氣 蘇説已包在注中氣禀二字内専主則亦偏矣 王陽明曰聖賢之心皆是良能何待増益隻是從窮困中磨鍊則聰明知慮若見其日開發耳 徐儆?曰無志人受天磨難便倒有志人受天磨難益奮天因才而笃自樹者方能承天羅念庵曰聖賢居危臨變莫不省躬改過霜雪不
凝則生意不斂精神不固則作用不力然于此卻有深辨由道術中料理則為聖學由時态中料理則為俗情不可不自察也孟子所言増益與改作者指其氣性未平情欲未盡與才力未充正求此心不移耳而世人往往折節于隕獲諧俗于員熟以為増益在是不亦左乎
人恒過節 賽合注曰人恒節首二句虛下正言其實也全要在中人上形容葢上智之人不待過而後改下愚之人雖有過不能改心與慮屬已困衡是過覺于己作則謹平日之所不能謹聲與色屬人征發是過彰于人喻則覺平日之所不能覺作屬行喻屬知困心衡慮征色發聲正是過處作與喻正是改處張彥陵曰中人之過亦若天或閉之其作其喻亦若或天開之 四書家訓曰恒非常常有過言人雖未必皆縁過而改而縁過後改者恒多也 翼注曰困衡者己知有過故言作征發者方知有過故言喻按翼注此條正與蒙引畧有高下之説合 翼注又曰困于心是憂郁不能自舒衡于慮是思索不能自通 洪覺山曰動心忍性是自進步困心衡慮征色發聲是跌腳而後轉步 徐自溟曰能作能喻亦可以聖可以賢而可以大任
入則無法家拂士節 張彥陵曰出入隻作内外字看錢緒山曰兩無字乃人主之心自無之也謂不把
這兩件在心上 此是深一層意非正解也以此作正解則稍誤 此節大全直解俱主人君言淺説泛指國人言淺説不是
然後知生于憂患節 張彥陵曰此節雖是結上文味然後知三字乃是自上文看出而别立言耳非收拾上文也全要得儆悟人意
教亦多術矣章 張彥陵曰此節不止是表明君子有無窮之教乃是要人曲體君子不教之教方有進益處 四書脈曰子字不必作孟子 賽合注曰首句虛言君子之教有多術下正見其術之多術字從心來有個經畫區處在内不屑教尚是教誨非多術而何 不屑之教誨似隻是謂不屑教之也玩淺説大全朱子是如此然蒙引存疑直解家訓俱謂以不屑為教誨也看來以不屑為教意在末句予初誤收蒙引 翼注脈俱雲注雲其人若能感此雲雲似畧差葢據我欲其感悟便是教誨不必待彼能感悟而後為教誨也然四書家訓曰注中其人若能感此二句正就教之心言則注原不差人自泥看耳 陳大士曰其人或因不屑而自抑其氣于豪邁之餘其人或因不屑而自奮其志于委靡之後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