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是為其事而無其功大凡君子到心迹難明處其委曲至意正要人摸捉不着知也得不知也得人已方可以兩全是乃所為仁也若必欲自暴其迹則毀人以自全君子所不忍故曰君子之所為衆人固不識也其妙用正在不識中所全甚大 賽合注曰不用下要補孔子心已去而未即去意 四書家訓曰從而祭當受女樂時随後即有郊祭之事非孔子往從祭也冕非行旅之服不脫冕而行言去之急也此亦見孔子名實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也 四書脈曰人但知為肉為無禮而不知其為不用也 微罪微字斷依蒙引存疑解淺説謂不緻膰因已有防罪也大全汪氏謂是君相之微罪翼注了凡則又謂是防晦其君相之罪此三説俱不是 翼注曰君子之所為信心不拘迹故衆人不識亦粘出處上説 四書家訓曰所為為字不在事為上説其所為或欲為人或欲為己或欲轉移于人己之間而同歸于仁
五霸者章總防 賽合注曰此孟子傷王道之不行也要見世變愈趨愈下 張彥陵曰愚按通章以王字立案語意雖垂重傷今然無王之罪卻由五伯作俑可見不當偏重
五霸者節 四書家訓曰此節三王提起下将五伯并今諸侯大夫遞言其罪 彥陵又曰自王道衰伯圖熾故談五伯則以為功之首談今日諸侯則誇富強以為盛談今日大夫則侈功利之謀而以為忠世皆誦其功不知實所以成其罪罪在無王處見之此處且未露
天子适諸侯曰巡狩節 艾千子曰入其疆七句當提出王者方見當時諸侯皆為天子舉其職方見慶讨之權操自天王不然伯者五命未嘗無尊賢育才敬老慈幼也此出三王彼出五伯耳論語自天子出自諸侯出此孔孟煩簡之分 附翼注曰注既以入其疆以下申巡狩述職則省耕省斂帶過不重 按此説與蒙引不同細玩方知 四書脈曰貶爵而後削地削地而後誅夷猶有俟其改過之心 蒙引曰集注曰自入其疆至則有貢改讓為責者讓者宗廟諱也英宗濮安懿王允讓之子
五霸桓公為盛節 張彥陵曰五命所載書詞皆是天子之禁桓特申明之耳言歸于好謂尊天子之命笃隣國之交其實正為後日執詞摟伐地也 翼注曰初命齊家之事次命貴徳之事三命舊雲甯迩柔逺看來俱是施惠之事四命舊雲天命天讨看來俱是馭臣之事五命舊雲睦隣尊王看來俱是境外之事集解曰五命所載書辭皆天子之禁桓特申明之
耳言歸于好謂尊天子之命笃鄰國之交在桓公本是借為後日摟伐地歩而孟子述此卻因説同盟原要歸好 翼注曰老幼是本國者外國卿大夫至此為賔庻人至此為旅 取士必得必得其人也不拘于世類不限于品格不然上有取士之名而無取士之實世之純盜虛聲者進矣 張彥陵曰曲防注以壅泉激水為解然水旱俱有之【此是蒙引正説】國利在有水則壅之使不出激之使來而不惜隣國之旱國利在無水則壅之使不入激之使去而不恤隣國之壑按凡我同盟等句不是王降而伯意乃是伯中有王意玩我同盟三字何等藹然豈容説壞 唐荊川曰方桓文之未出也權雖不在天子而諸侯亦未盡得天子之權其權散桓文之既出也則權既不在天子又不在他諸侯而桓文獨擅其權其權聚權之散而交鬭至于四夷縱橫非天子之幸權之聚而偏有所屬至于臣疑于主而莫忌尤非天子之幸故桓文之功罪定而王道明矣
長君之惡節 張彥陵曰惡即指犯五禁言長惡豈是小罪所以甚逢惡之罪也 翼注曰所逢君者不出富強貨色之類 看來五伯之大夫亦五伯之罪人也孟子特舉此而該彼耳
魯欲使慎子為将軍章總防 翼注曰通章前八節是論魯事末一節是譏慎子
魯欲使慎子為将軍三節 翼注曰教民注隻重禮義者戰國時兵法之教固所有也 焦漪園曰天下事論個利害猶須論個是非不教節是以利害論齊不可伐一戰節是以是非論齊不可伐 又雲曰一戰曰遂有此是假設之詞其不可之故下文始發明之
慎子勃然不悅節 翼注曰此則字單承不可邊來吾明告子節 張彥陵曰此節舉先王建國之初制雖并天子説重在諸侯上 賽合注曰宗廟典籍典常法也籍冊籍也諸侯祭祀防同之制受之天子載之方防藏之宗廟故曰宗廟典籍非以宗廟為祭祀而帶言防同也
周公之封于魯節
今魯方百裡者五節 焦漪園曰齊魯之地均非始封之舊而田氏之齊亦非複太公之齊但孟子方欲責魯故不暇論齊耳
徒取諸彼節 四書家訓曰殺人句隻帶殃民意説非以此句申殃民節也
君子之事君也節 張彥陵曰引其君三字貫至而已作一句讀道者仁之發仁者道之存總是一心作用處引之為言有多方誘掖意然必至于仁而後己者葢人君舉動多有外迫公議而勉焉以從正者其念未純畢竟旋入于邪而不覺故忠臣愛君必防微杜漸無使一念混淆方才歇手而已字正與務字相叫應 此説重在志仁與翼注同 翼注曰當道屬事志仁屬心然不可平説乃是淺深文法必志仁始為真當道 鄭申甫曰引字當字志字是一路來的意思謂引之以當道而志于仁葢仁與道原非兩件論成徳則心存于仁其行自無不合于道論世主昏迷之後必須在道理上做事方得所趨向以成其仁此説重在當道與上條重在志仁者亦互相發而不背 賽合注曰委曲引其君教他事事在正路上走念念把正理存在心中而行一不義殺一不辜非惟不見于行事亦非其心之所存矣此之謂當道志仁而後吾引君之初心始畢矣然則南陽之役道耶仁耶亦異于君子矣 仁與道分言之則為二合言之則為一故此章集注分心與事兩項而下章朱子小注謂鄉道志仁非二事此乃互相發而不相背也新安陳氏及蒙引存疑俱以不殃民為仁不逾制
為道此斷不可從葢殃民逾制以事言之則皆非道以心言之則皆非仁如何可分貼淺説渾解最得
今之事君者曰章總防 張彥陵曰前章責臣之逢君此獨責君之用人 或謂此章専就事君者説或謂上二節主事君者言末節主人君言俱不是
今之事君者曰章 張彥陵曰盡地力則有财故辟與充是一串事合與國之力則可以決勝故約與戰是一串事 亦有充而不辟戰而不約者此又不可不知 四書脈曰要看兩民字國家富強都從民起民生一戕要那富強何用 又曰君不向道以下正見其為民賊
吾欲二十而取一章總防 四書脈曰此章見中正之法不可廢什一乃中正賦法白圭憤當時之暴斂欲二十而取一意亦美矣但非聖人中正之法故孟子以貉道辟之見其不可行于中國
賽合注曰首節白圭欲輕稅中五節孟子言輕稅之不可行末節言常法之不可易 第二節言子之道唯貉可行第三節借陶之一事以明中國則不可行夫貉節言貉之所以可行申明
第二節意今居中國二節言中國之所以不可行申明第三節意 沈無囬曰白圭之二十取一大約是以忍薄之道行之不知其流且至于去人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