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以利而興兵矣孟子所以把仁義去防醒他人若無自私一念則殃民黩武之事雖利亦不為又何搆兵之足言春秋弑君三十六大抵皆見利而動其禍又有甚于交兵者是以聖賢不得不嚴其防也
宋牼将之楚兩節 按宋牼亦是有志用世之人與平常遊説者不同其所之亦甚有闗系故孟子問其何之者意在乎此
吾聞秦楚搆兵節 四書脈曰搆兵處且漫説兵連禍結恐侵下不利意 翼注曰二王我将有所遇是説不遇于楚必遇于秦不可倒説不遇于秦必遇于楚四書脈曰遇合也以言聴計從説
轲也請無問其詳節 張彥陵曰志大謂其志在安民與從人之志在為楚衡人之志在為秦者不同故孟子因其志而思以正其号
先生以利説秦楚之王兩節 賽合注曰秦楚之王悅于利以下正所謂不可也 翼注曰師即士也勿分将帥卒徒 按翼注最是蒙引謂三軍之師就在上人説言其将也殊欠明 樂天齋翼注曰懷字根悅字來最重 四書家訓曰臣子弟不必拘定三軍中人説 又曰利説秦楚利字以息兵言懷利利字寛説是一防私心有為而為之意仁義説秦楚仁義字以不殃民為仁不逾制為義言懷仁義仁義字亦寛説是一防公心無為而為之意 張彥陵曰大凡君臣父子兄弟間各見得自己分所當為便是懷仁義若有所為而為便是懷利 沈無回曰説個懷字正是論心術人心中下此種子一時不見乆之畢竟發出毒來故曰終去仁義終字可味 翼注曰上隻言下之事上而下乃兼言相接者感應一理也 西山新安皆説言利之禍然新安是在義理上説西山似在利害上説又不同 賽合注曰仁義對利看俱就心言如雲兵連禍結民困财盡國何利于是哉此之謂利如雲殃民非仁過制非義豈為國者之所當然哉故謂之仁義 又曰何必曰利此句結上王與亡兩條
孟子居鄒章總防 張彥陵曰首節為相處守四字及居鄒平陸是伏案不成享三字是斷案得之鄒不得之平陸是結案 顧麐士曰此章書正以逐漸次第説出故佳若亦将如世文淩駕扭合一口道破何味
孟子居鄒節 張彥陵曰曰居鄒曰平陸曰處守曰為相此是序事中書法卻未道破 樂天齋翼注曰兩不報雖同而所以不報之意則不同
他日由鄒之任兩節 四書脈曰季任與儲子初不自來隻以币交未為非禮故孟子均受既受後處守者猶可不來為相者不來則其誠不至了故他日一見一不見見即報不見即不報 張彥陵曰連得閑矣喜其有隙可問也謂此中決有個義理不可認做捉破綻為相之問渠亦曉得孟子意不在此特設詞以相探耳非是以俗心窺師
書曰享多儀兩節 張彥陵曰儀是禮意即下志字賽合注曰曰不享言是謂非享也非謂我不享之也張彥陵曰近解為其不成享正指儲子言與為其
為相相應玩兩為其字此説亦當 此説亦通但背注耳
屋廬子悅節 末二句亦道出自家所悅的解悟來翼注曰季子不得之鄒有居守及他國二意儲子得之平陸有為相及境内二意 蒙引曰孔子稱夷齊為求仁得仁子貢則知其不為衛君李克為魏侯蔔相但曰五者足以定文侯即知相魏成故舉一隅貴能以三隅反也
先名實者章 張彥陵曰通章以仁字為骨子以心理迹三字為眼目以用不用三字為闗鍵 樂天齋翼注曰通章以仁字為主賢字從仁字中讨出不可平重 翼注曰通章作三段看而中段稍輕前後俱以心迹二字立説 按心迹二字當増入一理字 王觀濤曰首露名實二字便是戰國之氣習全以功名為重下文雲無益于人國又雲有諸内必形諸外皆不出此意然髠所緻疑者迹孟子所自信者理與心故隻把仁字辨明 四書脈曰此章髠所譏孟子之意總在在齊無功上前後隻一意孟子則以齊不能用我故無自見其應之隻一意
先名實者節 張彥陵曰名實即功名二字名生于實者也先後作緩急解為人自為髠雖并言其實緻譏重為人邊 蒙引曰大國三卿是時齊雖僣号稱王卿猶仍舊 按周禮天子六卿 附賽合注曰仁字不必兼為人自為隻着在為人一邊尤透仁者固如此乎如此字指名實未加説 按賽合注此説與存疑蒙引淺説作既不成處又不成出看者不同
居下位節 賽合注曰道字輕當迹字看 又曰上節髠言仁者不如此先後兩截居下位節孟子辨仁者正如此不必先後一截 四書家訓曰仁字同字俱根人已先後意講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是言君子一人之先後不必同不是言君子于古人不必同承上三聖口氣當雲以數聖人而不必其同者則君子一人之先後亦不必其盡同也 附蒙引曰仁者無私心而合天理之謂與論語當理而無私心則仁矣是皆以心言就事上論心也故曰其趨一也不必以無私心為心當理為事主心而言事亦在其中矣 按蒙引此説淺説翼注因之賽合注多從之而與大全輔氏及存疑之説則不同
魯缪公之時節 四書脈曰若是乎賢者二句不専指公儀子等言正暗寓譏孟子意
虞不用百裡奚而亡節 張彥陵曰節意重用不用上百裡奚非愚于虞而智于秦隻用與不用耳不用賢二句推開説 王觀濤曰孟子本願學孔子而此章乃引夷尹惠下至百裡奚者葢亦以淺形深如雲奚不過一伯佐而有闗興亡如此況不為奚者乎 張彥陵曰魯之得免于亡賴有諸賢然其終不免于削則以用賢之未専也要在削何可得與下找出不用意
昔者王豹處于淇節 四書脈曰引王豹諸人則又謂賢者在人國即不用亦當有表見其自負識賢終以事功論而不原其心也 張彥陵曰變國俗謂國人化之皆笃于夫婦之倫似勝注 翼注曰内以抱負言外以功業言為其事即頂有諸内無其功即反形諸外四句一正一反作兩層看折衷以事字頂外字作三層看似拘 賽合注曰是故句暗指今日齊國言有則上能緻君下能澤民而名實之顯者自有功可見也故必識之 附論衡感虛篇 傳書言杞梁氏之妻向城而哭城為之崩此言杞梁從軍不還其妻痛之向城而哭至誠悲痛精氣動城故城為之崩也夫言向城而哭者實也城為之崩者虛也夫人哭悲莫過雍門子雍門子哭對孟嘗君孟嘗君為之于邑葢哭之精誠故對向之者凄怆感恸也夫雍門子能動孟嘗之心不能感孟嘗衣者衣不知恻怛不以人心相闗通也今城土也土猶衣也無心腹之藏安能為悲哭感恸而崩使至誠之聲能動城土則其對林木哭能折草破木乎向水火而泣能湧水滅火乎夫草木水火與土無異然?梁之妻不能崩城明矣或時城适自崩杞梁妻适哭下世好虛不原其實故崩城之名至今不滅
孔子為魯司寇節 四書脈曰末節亦重為魯不用上不重以防罪行此二句特明托膰之意大意孔子以不用其心之仁人不能識影自己去齊以王不用非髠所能識其仁也 張彥陵曰按此節叙孔子之去魯一事説不用二字極有味葢孔子之去魯由魯君之不用可見孟子之無功而去齊亦由齊王之不用耳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