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焦漪園曰養君子者須以堯為法為君子者亦須要法子思與舜若是俛首帖尾仆仆然利其豢養之私則君亦犬馬畜之而已矣故秦漢而下士賤君肆者正以士大夫急于利祿而上遂持此以驕天下士也若子思者其可得而驕之哉
敢問不見諸侯章總防 此章隻重士之所以自處而君之處士隻帶説玩總注可見 然則上章疑亦當如此
敢問不見諸侯兩節 四書脈曰不見諸侯兼未召不求見既召不往見 翼注曰章防不重守分隻在自重上發揮 玩淺説則自重安分二意兩節内俱有不必以庻人不敢見于諸侯為安分以下文為自重作如此分别
且君之欲見之也節 附存疑曰且君欲見之以下兩曰字皆是孟子自設問答 按淺説趙注皆以上一曰字作萬章答語 張彥陵曰多聞與賢共在一人身上説
缪公亟見于子思節 張彥陵曰豈不曰以下是孟子推子思之意垂重在以徳上千乗以下是就上文斷之已放開一步曰況可召與則是回顧召之則不往見之處勿粘子思缪公看 按徳位不平子思因穆公重視位而輕視徳故其意全重在徳二句是開合法
齊景公田兩節 翼注曰虞人是旁證終對子思不過兩段引證歸重而況可召與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二句餘俱輕看 張彥陵曰通節以虞人為主備言之以明旌之不可概用 四書脈曰須雲招虞人唯以皮冠自虞人外庶人不過以旃士不過以旂唯大夫然後以旌旌豈可以招虞人宜虞人之不往也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節 注以不敢往不可往為説此亦是分言之耳若合言之則不可往即不敢往觀上章及此章説士處多用不敢字可見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節 張彥陵曰所謂道即禮義是也引詩隻重君子所履句發明上文唯君子三字翼注曰義者事之宜如路之平正通達禮有節文
如門之謹嚴端直此四句泛説不専主出處然出處尤其大者 引詩注以為専證能由是路之意不及禮者葢舉此以見彼也與畏天之威一例四書脈講君子所履兼義説與注不同
孔子君命召節 焦漪園曰禮義無定體亦無定用也為士時則以不赴召為禮義居官時則又以赴召為禮義孔子當時居官了君以官召之孔子亦以官赴之此正是時中之道禮義之所在也士則未有官職矣可以此而相律乎
一鄉之善士章總防 張彥陵曰此章廣友善之量不徒盡應求于一世尤當印契合于千古重後節總見善無逺近古今之隔故取善亦宜如此吳因之曰君子度量要高闊心胸要廣大就使由鄉國而進之友天下猶當尚友古人豈有盡頭止足處若把天下後世平看便不得一步進一步光景便不是萬古人豪度量 此章廣友善之量一步進一步是正意進善無窮故其取善亦無窮又是其中小意思取善無窮則其進善愈無窮又是其言外意須分别
一鄉之善士節 張彥陵曰三斯字不可作當字看又不可作彼自來友我葢友字還是我去友彼但先能進善則氣味相投一求便合耳此是應求的道理
以友天下之善士節 丘瓊山曰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君子直見得善通宇宙無窮的道理然則以尚論古人為足乎須知尚論古人處溫故知新日日體研時時防繹何時而足也予以友千古之善亦為未足終身隻此無窮念頭 此頌讀在友天下之善士後亦不是尋常頌讀 頌讀與論世不是死活之分乃是虛實之分頌讀内已有活法在矣 張彥陵曰論世亦在詩書頌讀上審究隻是教他于頌讀時加一段揣摩工夫不離詩書又不泥詩書 附翼注曰論其世隻是論其世不必添行事之迹四字葢欲知其人宜先知其世論堯舜之世便當揖讓論湯武之世便當征誅 按此意在頌讀内亦有 李卓吾曰今世士人亦頌詩亦讀書亦曰論古人然非論古人也乃譏評古人也甚之滅裂古人也于古人無損于己無益 頌讀如今看人的文集論世如今看人的列傳但就頌讀時亦可想見其人亦是論世不必拘翼注曰觀言考行不平觀本文不知其人可乎一
句側重考行為是 或疑尚友古人自處一鄉時便當如此非必到友天下而後友之也此疑固是然謂之尚友不是小可須心與古人為一方可謂尚友此非一世之士所能也 張爾公諸家辨曰孔子論師不離三人孟子論友進求諸古廣狹何懸殊至此須知善取友三人中亦有古人頌讀不知人我自我古人自古人于己何益 蒙引謂此章概主成徳者言極是即雙峯所謂進善無窮已故其取善亦無窮已也若雙峯所謂取善無窮已則其進善亦無窮已乃是説言外意非以進善無窮已兩句貼上節取善無窮已兩句貼下節也
齊宣王問卿章總防 彥陵氏曰此固是論為卿之道然提出不聴二字正所以寒驕主之膽葢愎谏之朝自謂權可自恣威可自逞然一不聴而緻使重臣操易位之議忠臣萌去國之思豈人主之利哉然則人臣進谏之道若何曰積誠以感動盡力以匡扶然則人君聴言之道又若何曰轉圜以招美虛己以受善
齊宣王問卿章 翼注曰問卿還是問為卿之道 樂天齋翼注曰同姓之卿其權重其情戚原有宗社之責者故大過則谏不聴則易位葢以宗社為重君為輕故行權異姓之卿其位尊其情疎原是以義合者故有過便谏不聴便去葢以道為重位為輕故守經四書脈曰既謂之卿須有格心工夫格心不得又
須有斡旋調護工夫心力盡竭無可奈何方盡反覆之義到此不聴田地天命已離人心已散我雖不易天下人人起而易之矣易之不但全我國亦全我君也天命人心到此非卿一人所能為者去則尚有冀君悟而圖複之意非漠然不相闗也 或引父子不責善之例謂必大過方谏者謬且父子不責善亦非止谏大過之謂也 管東溟曰王勃然變乎色而孟子慰之曰王勿異也此可以驗其善養浩氣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此可以驗其足用為善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