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三十二
贈肉閣學士陸隴其撰
萬章上
舜往于田章總防 翼注曰通章以怨慕二字作主次節辨其怨已而非怨親三節四節極言其怨慕末節斷其為大孝也
舜往于田節 張彥陵曰怨者戚戚然如有所歉慕者皇皇然如有所求此二字包盡一章之防然此處且莫説明是怨已故萬章誤以為怨親 翼注曰説者多雲慕而不得則怨殊倒置看來不得乎親則怨不得而求得則慕故先言怨 看來慕而不得則怨怨而求得則仍慕二意本當兼用觀蒙引存疑俱雲二字相因可見
父母愛之節 四書脈曰父母愛之四句重不怨句翼注曰長息則吾不知也亦是疑其怨親 吳因之曰是非爾所知専重聖心深逺人莫能測識不重長息非知聖人意 翼注曰孝子實指舜説 我竭力耕田二句言子職無窮竭力耕田隻其一端但可塞責未足慰心須説得淺方見孝子之心附翼注曰我竭力耕田不過供為子職之一而已此外未盡道者更多父母之不我愛必有罪以緻之但不識我罪伊何耳 按依此説則當在若是恝截存疑説約皆主此與防引不同淺説因之睡庵皆從防引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節 張彥陵曰此節説者皆以為承上文言舜怨慕之實非也上文隻就往田此又説到九男二女等處見得舜之怨慕豈惟号泣于往田之時哉一生遭遇即無求不得宜若可以自适矣而亦未嘗不怨慕也 劉上玉曰事舜畎畝之中非事于厯山耕田處也舜自徴庸已在位為其自畎畝來故雲如舜發于畎畝之中意 翼注曰胥天下是使之為相遷之是又使之為君順于父母即前言谕親于道也 為不順于父母正是其怨慕處則亦在心上矣乃大全防引為其以事迹言者葢下文又推其所以怨慕之心則此又屬事迹矣與他處事迹不同 張彥陵曰如窮人無所歸六字最形容得大舜迫切之至情畎畝之中四字亦不閑耕稼之夫被非常之寵正見得人情所最易動處 陳國暾曰四嶽薦舜瞍已烝乂然此自四嶽之心視之耳舜之心初不爾也舜視頑嚚若有一分之未格便不可以為人不可以為子故有如窮人無所歸也 防引因尚書烝烝乂之言而疑舜未必有如窮人無所歸之事觀陳國暾一條可以無疑矣沈無回亦如此説 若不告而娶及焚廪捐階之事則仍可疑也葢烝乂雖未即是底豫然既雲烝乂則亦不當有如此竒事矣 大全辨芑山張氏曰四嶽舉舜瞍已底豫窮人無所歸句特孟子追論舜當日心事如此小注饒氏雲以天子二女來處頑嚚傲之間看他如何處置二女按饒氏此説便是九男二女事舜尚是瞍未允若時 又曰孟子答萬章亦猶答桃應之問隻推明大舜心事耳非信其果有是事而力辨之也
天下之士悅之節 王麟洲曰説怨猶有怨親可疑憂則别無可诿故拈憂以替怨字 翼注曰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己見得終身慕父母了末節不過因此贊其為大孝耳
人少則慕父母節 翼注曰人少則慕父母此是良心五十而慕即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又曰仕則慕君此不過功名富貴之流若移孝為忠又當别論 伐檀生曰慕君之熱中為富貴者然為功名者然若是奉檄以養親?名以顯親則慕君之心猶然是慕親也 天性孝友的人亦或念頭夾雜便是熱中所以大孝最難若将熱中看得十分污穢反不見得大孝難處矣 四書脈曰大孝終身慕父母句且泛言勿指舜 吳因之曰末節贊其異于衆人如此而其始之非怨親益明矣要之孟子許多説話隻發明初答怨慕二字之意 又曰草芥天下章及此怨慕章全是發出大舜心事要看得細
娶妻如之何章總防 翼注曰娶妻章總是遭人倫之變而不失天理之常前二節以父母為主後二節以傲象為主前面不得娶者變也而處之以權後面謀殺兄者變也而處之以誠權與經合誠與明合所以為聖人
娶妻如之何節 印古心語曰不告而娶不孝也告不得娶不慈也使告而不得娶是居已于孝而發父母之不慈舜豈忍哉吾甯受不孝之名不使親露不慈之情此舜之用心也聖人不潔名以形人況吾親乎黃葵峯曰告則不得娶非但沮而止之也聖賢事
親視無形聴無聲瞽瞍即不敢違堯命或心中黙有不悅則舜定不得娶矣既不得娶而徒取親一畨怨對故不如不告之愈也 説得太深若充此説則不告而娶瞍心中獨悅乎舜何不視無形聴無聲也葢此是聖人用權處固如此論不得 附或曰如父母不容我娶我便不娶父母不欲我有後我便無後此是怼處 按此與東陽許氏之説合與蒙引存疑見怼之説不同姑俟再定
舜之不告而娶節 張彥陵曰瞍之不可告就是帝亦曉得帝不患瞍之逆己之命隻是恐舜不敢逆親之意不若大家相安于無言反是兩全的道理委曲以為舜地古聖人成人之孝有如此 程竹山曰瞽瞍之令不行于君而得行于子舜之孝必從乎父而不從乎君故告則不得妻在舜不在瞽瞍也 翼注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葢瞽瞍雖不敢抗堯而能禁之于舜舜既為瞽瞍所禁則亦堅辭諸堯矣 吳因之曰帝亦知告焉句又着在帝堯身上去以深明瞽瞍之不可告總是明舜之所以不告而娶意 翼注曰舜不告是主堯不告是賔勿平説 程子既雲以官治之則即告而使瞽瞍知之亦不懼其不聴矣何弗告也曰不告而妻是以官治之告而強使從亦是以官治之但不告則無形迹而相安于無言告則多一番形迹且其事有不得行者矣故不告耳時説疑程注為非不知告與不告皆為以官治之也但有有形迹無形迹之分耳
父母使舜完廪節 金仁山曰完廪已下而瞍焚之浚井已出而瞍揜之葢舜之事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不使父母有殺子之惡也 翼注曰舜在牀琴重象見舜尚生説予治隻是照管意淺淺看 張彥陵曰按郁陶謂思之甚而氣不伸猶陶之煙氣結而不散四書脈曰郁陶思君是臨時撰出愛兄之言以掩
入宮之罪面色自忸怩終不容僞也 孫淮海曰至愛鐘于心而不可解視象仍若孩提然未嘗責以知識 袁小修曰象憂亦憂二句不但見愛弟之情亦見聖人化境全不着意譬如手足痛楚心便不甯手足康豫心便自得雖舜亦不自知其何為而然也翼注曰象憂二句寛説泛就平日休戚相闗意言勿以谟葢為憂郁陶為喜講完二句方找雲今者郁陶之言是象之喜舜而臣庶之治正舜之喜象者耳歸重喜邊與下文僞喜相應 按南軒以谟葢郁陶講憂喜者亦非謂本文所指専在此也亦姑即此以言之耳與翼注原不相悖 陳大士曰象憂而舜死矣舜非自憂其死憂象之死其兄也象喜而舜生矣舜非自喜其生喜象之生其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