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不必難且要體貼存心意發揮不可做君子棄之之意若隻如尋常人所謂置之度外不要理他便非有容之體不能以仁存心了便有忿争之意不能以禮存心了君子見其為妄人等禽獸方哀憐之不暇何忍與之計較 翼注曰雖曰又何難焉然自反之心未便放下蓋不責人正所以專責己 按大全南軒是言必自反而忠然後可斷彼為妄翼注因之淺說是言我既忠而彼為妄然自反之功仍不廢 湖南講曰難是與他作對被他難倒道這仁禮也行不通未免動了退悔的念 又何難焉蒙引謂即是無一朝之患乃不求諸人意極是又謂雖有卒至之變而不以為患也隻是心無愧也前面我必不仁必無禮必不忠這還是為他難此卻不是蓋難非有愧之謂霍林謂患是煩惱芥蔕意得之 羅仲素曰子弑父臣弑君隻是見君父有不是處耳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兄弟妻子以至僮仆到處可憎故每事自反真一帖清涼散也 大全辯少墟馮氏曰曾子說犯而不校孟子又恐學者泥其辭不得其意徒知不校不知自反故又有三自反之說果能自反則橫逆之來方自反不暇安有工夫去校量三自反正是不校處或謂孟子三自反不如顔之犯不校誤矣愚謂不校深于自反自反急于不校【戊午五月】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節 張彥陵曰終身之憂二句是總括上五條之意不是又進一步的工夫 存疑謂終身之憂二句是括上五節之意是矣又雲自仁者愛人至我必不忠是有終身之憂自自反而忠至禽獸又何難焉是無一朝之患此卻不是 吳因之曰有終身之憂極重無一朝之患特帶言之耳大意謂由君子存心觀之是有終身之憂的豈以一朝之患分其心也無患全自有憂來然須一順說下若雲惟有憂故無患則亦非本防矣法天下傳後世不惟要本仁禮來且要見處變而不失其常意方與上文相闗 又曰三自反即在愛人敬人内惟自反至再至三乃為真能愛敬無一朝之患即在終身之憂内蓋惟不患一朝乃為真能憂以終身 按此俱是深一層話 貢受軒曰所謂鄉人非特庸庸流也行義稱于一鄉在一鄉之中可謂人矣然人者天地之心心者三才之極擅美于鄉而不能為天下後世立極君子以為憂也 四書脈曰如舜而已不是三自反便盡了分明欲到聖人地位如舜之底豫允若一般橫逆都忘卻了方是釋憂的日子管登之曰按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此亦就希賢希聖之君子論耳若論希天之君子則法今傳後猶屬名根使從中庸遯世一脈上起因名根終在名根在則終身之憂固在一朝之患亦在猶為一鄉一國之善士非天下萬世之善士也然學者必先有鄉人之恥而可與論遯世不悔之學 法今傳後恐非從名上起見管說不是 翼注曰上文雲無一朝之患者不能必其境之平而能必其心之恕也如有二字正活出無字張彥陵曰君子不患矣正引之歸于憂非置之度外也 宋曾晞顔君子以仁禮存心論君子之所以自處者天而已矣愛人者天也敬人者亦天也天者我固有之也吾于人無不愛盡吾之仁而已人不吾愛吾不知也吾于人無不敬盡吾之禮而已人不吾敬吾不知也有哀矜而無忿疾有順受而無捍拒有雍容暇豫而無躁切急迫何也所以自處者天也舜之于三苗周公之于管蔡夫子之于叔孫武叔子路之于公伯竂孟子之于臧倉皆是心也 右按曾本陳止齋樂天者保天下論來講此題最快
禹稷當平世章總防 此章隻是以時中言幸與惜意亦不重 說叢曰此章疑為楊墨而發 此章依存疑則通章俱就達道說而集注數個心字則就大本說在本章言外依蒙引通章俱兼大本達道說心即道也依淺說則禹稷顔回同道一句就大本說餘俱就達道說存疑為長蒙引淺說俱附 附蒙引曰心亦道也道字虛而廣性情志意德行功業都說得道此則以心言此正與離婁上堯舜之道道字一般亦主在心者言輔氏解道心字義不必用 附淺說曰禹稷【雲 雲】賢之孟子曰禹稷急于救民顔子安于修己其事固不同矣若以道之存于心者言之吾知進則救民退則修己禹稷此心也而顔子亦此心豈可謂顔子之心偏于修己而有異于禹稷乎顔子此心也而禹稷亦此心豈可謂禹稷之心偏于救民而有異于顔子乎至其事之有異者以其所遭之異也蓋禹思天下【雲雲】
禹稷當平世兩節 四書脈曰平世以君明臣良言不重氣化言顔子節以退處言不重安貧意 雙峰謂禹三過其門稷是帶說此太拘焉知稷當年無此事王觀濤曰時當平世便見禹稷當救民時當亂世
便見顔子當修己孔子聖之時者也故兩賢之 按觀濤說是四書脈謂平世似可無汲汲禹稷卻如彼而賢之亂世似不容坐視顔子卻如此而亦賢之兩段是設疑端以發下面議論此説不是
禹稷顔回同道三節 翼注曰兩個思字須跟身為司空身為農官來 兩由字大全防引作猶字解存疑如字存疑似長 湯霍林曰由已二字全在責任上説所以顔子不得而同若止以心言則聖賢更無兩様 吳因之曰禹稷唯身任其責故以為憂非有心于天下也顔子不任其責故不以為憂非有心于忘天下也
今有同室之人鬬者救之兩節 新安陳氏解纓好但必以為遇沐則太拘矣 張彥陵曰閉戶亦是救法【此是深一層話非正意】葢世路擾攘之秋輕出其身以嘗試則不惟無益于亂并此身亦有載胥及溺之虞矣定以理其紛靜以觀其變此正與時變化之道也 雖閉戶可也正是救之之法此中有辟楊墨拒鄉原作用在楊墨顯與經叛者也顯與經叛而經尚存故治之之法止用拒鄉原隂與經叛者也隂與經叛而經遂亡故治之之法必用反向非孔子孟子拒鄉原則今人孰知鄉原之非哉然鄉原種子至今仍未絶漢之顧廚俊及宋之洛蜀黨明之東林諸君子皆以攻鄉原為事者也然非徒不能絶且往往即隂托于君子之中甚矣鄉原之難除也【甲辰十月初十】
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章 四書脈曰為父所逐不敢歸家便是出妻屏子非休妻逐子也 翼注曰是則章子已矣總承責善自責兩意
曾子居武城兩節 張彥陵曰上二節隻叙事勿用一語斷其是非其微意卻露在先生字君字上 張彥陵曰按居武城是居鄉居于衛是居官兩句便不同與當平世當亂世一様當重人因地殊之意與地以人重之意無幹 愚謂兩或曰二字亦可味皆無定見君子可去則去宜守則守内斷于心而已人言不足憑也 翼注曰忠在心敬在貌 又曰此處隻說知所以處沈猶則知所以處武城矣亦勿露賓師不與臣同
曾子子思同道節 張彥陵曰父兄隻當一尊字對下微字看 翼注曰師則有父兄之尊臣則處微賤之分下二項承上二項說
王使人瞷夫子章 王觀濤曰此全是視吾道過高非覈其真僞意 此章直解主孟子初至齊說極是蒙引翼注俱雲若容貌則齊王已見之不是餘初誤收直解曰當戰國時謀人防士皆卑瑣無竒孟子獨
毅然以聖人之徒王者之佐自任人見其氣象岩岩遂謂其與人不同故孟子初至齊國齊王暗地使人窺看孟子察其動靜語黙之間欲以驗其為人之實而齊人有儲子者因問孟子說夫子享大名于當世人皆稱夫子有異于人王近使人窺視夫子看夫子之道德果有超然異于衆人而非人之所可及者乎孟子答説我何以異于人哉我之所知人都能知我之所行人都能行與人原不異也豈但我無以異于人就是古之大聖如堯如舜也隻同得天地之氣以成形同得天地之理以成性未嘗有異人之知異人之能也夫堯舜且與人同況我豈有以異于人乎則固無待于疑而亦不必于瞷矣 翼注曰果有以異于人乎連上句讀屬齊王瞷之之意説非儲子自問也 又曰堯舜何以與人同蓋堯舜不過盡得人道人自于人道有虧故不若堯舜堯舜實不逺人也吳因之曰人字要重看若單講無以異輕丢過人字便不是口氣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章 此章依蒙引南軒則皆雲真有此事存疑則雲未必有此事存疑不是觀勉齋黃氏一段當以此章與論語鄙夫章同看樂天齋翼注曰驕字意輕 君子觀之之字指富貴利逹之人須先将此一流埋伏在前然後説到君子方順 翼注曰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重在一求字見其可羞趙注雲昏夜乞哀驕人白日則是以求與驕并言故在圈外 樂天齋翼注曰妻妾相羞而相泣似不消由君子觀之蓋羞者是良心今人迷于貪求良心盡泯縱可羞泣亦不知了唯輕勢利而無苟求之君子方看得透耳陳抱沖曰世緣薰染男子亦鮮能自振防況可望之愚婦人乎見良人所以求富貴而羞泣子輿特指人真心不及人習心也意重在良人之可羞泣不重妻妾之能羞泣即由君子觀之一語可見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三十一